記錄學習Linux搭配環境(1)

1.給網絡硬盤分區並格式化硬盤

1) df    顯示磁盤分區上的可使用的磁盤空間

2) fdisk -l 查看磁盤列表

3)fdisk /dev/vdc操作磁盤,使用n命令新建分區,根據提示設置分區大小。完成設置後使用w命令寫入。

4)格式化磁盤,格式化類型爲ext4,命令爲mkfs.ext4 /dev/vdc1

5)創建磁盤對應的文件夾 mkdir /dkvlm/ROOT -p

6)用於加載文件系統到指定的加載點,mount /dev/vdc1 /dkvlm/ROOT。注意:此命令在服務器重啓後會失效,可以把此命令添加到/etc/rc.local中,實現啓動時自動掛載。

 

2.配置nfs並遠程掛載

給磁盤分區後需要把某個磁盤多臺服務器共享,此時需要配置nfs並遠程掛載

首先是服務端配置,服務端提供文件系統供客戶端來掛載使用,配置過程如下:

檢查是否缺少基礎環境:

rpm -qa | grep nfs-utils
rpm -qa | grep rpcbind

如果這兩個包存在那麼可以直接使用,一般服務器安裝的時候都會存在,如果沒有的話執行下面命令安裝:

yum -y install nfs-utils
yum -y install rpcbind

此時我的本臺服務器地址爲***.**.0.12要把/dkvlm/tomcat_hjk/ROOT的磁盤共享給***.**.0.15

 安裝完成之後配置nfs訪問目錄,配置文件位置/etc/exports,默認是空的這裏添加一行:

/dkvlm/tomcat_hjk/ROOT ***.**.0.15(rw,no_root_squash,no_all_squash,async)

  這個配置表示開放本地存儲目錄/dkvlm/tomcat_hjk/ROOT只允許***.**.0.15這個主機有訪問權限,rw表示允許讀寫;no_root_squash表示root用戶具有完全的管理權限;no_all_squash表示保留共享文件的UID和GID,此項是默認不寫也可以;async表示數據可以先暫時在內存中,不是直接寫入磁盤,可以提高性能,另外也可以配置sync表示數據直接同步到磁盤;就配置這些就可以,保存退出。

       ***.**.0.15的這臺服務器上的/ect/rc.local的配置如下

       mount -t nfs ***.**.0.12:/dkvlm/tomcat_hjk/ROOT /dkvlm/tomcat_hjk/ROOT

這就完成了不同服務器間的磁盤共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