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網絡技術名詞彙總

(持續更新中…)邊學邊整理
爲方便非計算機專業的我們解放雙手,節省時間,把部分專業縮寫整理了一下,也結合了部分選項內容
對於學霸來說,這是一次鞏固基礎的旅行

對於非學霸的我們,死記硬背的同時,也不妨理解下,豐富下,填充下自己快乾枯了的知識池

名詞解釋(按英文字母順序)
ADSL技術:非對稱數字用戶環路,一種在普通電話線上進行寬帶通信的技術。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邊界網關協議,在不同自治系統間交換路由信息,BGP協議交換路由信息的節點數不小於自適系統數,BGP-4採用路由向量協議。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動態主機配置協議,動態分配管理IP地址和其他配置參數。

DoS(Denial Of Service):拒絕服務。DoS攻擊指故意的攻擊網絡協議的缺陷或直接通過野蠻手段耗盡被攻擊對象的資源,目的是讓目標計算機或網絡無法提供正常的服務或資源訪問,使目標系統服務系統停止響應甚至崩潰。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統,用於將主機名和域名轉換爲IP地址

FDDI(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光纖分佈式數據接口,一種局域網技術。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是TCP/IP協議族的一個子協議,本身不具備傳送能力,數據封裝在IP數據包內。

IEEE 802.11 標準:第一代無線局域網標準之一,最初定義的三個物理層包括兩個擴頻技術和一個紅外傳播規範,無線傳輸的頻道定義在2.4GHz的ISM波段內,傳輸速率是1Mbps和2Mbps。

IPV4/IPV6:互聯網協議的兩個版本,是二進制數字標識符,指出設備在網絡中的具體位置。

ITU標準(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國際電信聯盟標準,主要分爲三個部分:ITU-R 爲無線通信部分,ITU-T 爲電信標準化部分,ITU-D爲電信發展部分。

MAC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媒體訪問控制,用來定義網絡設備的位置。

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協議標籤交換,一種骨幹網技術。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網絡地址轉換,通過修改IP報文的地址信息,實現將內部網絡的私有地址到外部網絡的公有地址的轉換。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協議,一種內部網關協議,將一個自治系統劃分爲若干個更小範圍,這個範圍叫做區域。每個區域有一個32位的區域表示符,在一個區域內路由器數目不超過200個

RPR(Resilient Packet Ring):彈性分組換,將沿順時針傳輸的光纖環叫做外環;逆時針傳輸的環叫做內環。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網際協議,可以在多個不同網絡間實現信息傳輸的協議簇,由FTP、SMTP、TCP、UDP、IP等協議構成,由於TCP/IP最有代表性,就這麼命名了。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戶數據報協議,是OSI參考模型中一種無連接的傳輸層協議,提供面向事務的簡單不可靠信息傳送服務。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虛擬局域網

想知道其他帶數字的問題解析麼,可以關注我的另一篇博文:三級網絡技術(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