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如何應對年齡這樣的職場瓶頸?

有位小夥伴提了一個問題:

技術人遇到瓶頸怎麼辦?上升通道雖然明確,但個人會有無力感,是否可以操作?長期看,技術換代+新人不斷,到一定年齡後,面臨淘汰,周邊有哪些工作可以考慮?貌似離職轉崗並不能從本質上解決問題,還會再次陷入困境……

我結合過去寫過的多篇類似主題的文章,梳理出了一條邏輯線,寫成今天的文章,分享給大家。內容分下面幾部分:

  1. 職場狀態矩陣定位你的發展路線
  2. 技術路線怎麼走
  3. 管理路線怎麼走
  4. 應對瓶頸的3種第二曲線
  5. 全文思維導圖

注意,我在文章中,會結合情況,給出一些參考書哦。

一、職場狀態矩陣定位你的方向

我從技術和管理兩個角度出發,畫了一個職場狀態矩陣,如下圖所示:


我用技術能力強弱和管理能力強弱,把技術人分了分類:

  • 羣衆路線:職場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都不大突出,能勝任工作。
  • 技術路線:技術能力突出,可以執銳攻堅,公司技術骨幹。
  • 管理路線:管理能力突出,可以帶隊衝鋒,公司管理骨幹。
  • 技術管理通喫:技術和管理都很厲害,人中龍鳳,可遇不可求。

你可以看看自己可能在哪個區域,同時也可以想想,自己想往哪個區域發展。

一般來講,工作個三五年,就能評估出自己的優勢,同時也要慎重思考自己的路線了。

要說明的是,路線不是死的,你可以隨時調整哦。比如我就從2009年,從技術走向了管理,2014年,又從管理走回了技術。

體會自己的感受,跟隨自己的心,這很重要。

二、技術路線怎麼走

走技術路線,儘量往專家路線走。成不了大領域的專家,也要成爲細分領域的專家。成不了大範圍的專家,也要成爲小範圍的專家。

要是技能不突出而你又一直做技術路線,大概率越做越力不從心。(破法在第4部分內容會講。)

技術路線怎麼走呢?

Andy Hunt的《程序員思維修煉》這本書中講了一個模型——德雷福斯模型。

Andy Hunt用德雷福斯模型把人們在某種技能上的能力水平分成5個階段,並且在《程序員思維修煉》這本書中給出了每個階段應該做的事情。

我有兩篇文章,詳細介紹過德雷福斯模型,可以參考:

《程序員思維修煉》對程序員的發展有特別的指導意義,建議購買。另一本必讀書——《程序員修煉之道:從小工到專家》,系統講述如何修煉,建議購買。

技術能力的提升,有兩種方式,一是高強度高頻度的外部刺激+覆盤,一是有意識的自我練習+覆盤。

人的特性也有兩種:自驅和他驅。

如果你是自驅型的,即便環境不是那麼刺激,你也可以創造機會,有意練習,不斷提升自己。不過高壓的環境依然是一種助力。

如果你是他驅型的,又特別想維繫技術能力提升速度,那就要儘量選擇強度大要求高的公司,藉助外部環境,把你練成高手。

三、管理路線怎麼走

技術人走管理路線,先得有一段技術經歷,否則比較難以做好一線的技術管理工作。 當然也有人領導力和管理能力特別強,沒有技術背景,也可以幹好。

一般來講,下面四類人比較容易從技術路線走到管理路線:

如果你想轉管理,可以思量下,哪種策略適合自己。當然,也可以組合多種策略。

做技術,更多的是自我管理,成爲管理角色,工作重心就會慢慢向管理他人遷移。從技術角色到管理角色,是管理路線的起點,也是意識轉型的難點。

不少人會卡在這裏,我的書《程序員的成長課》,有講到這個過程怎麼完成。

還有一本書《上任第一年1:從業務骨幹到團隊管理者的成功轉型》,雖然不是特別針對軟件技術人員的,但也特別值得閱讀,幫助從執行到管理角色轉換的策略,有很大的普適性。

至於管理路線怎麼發展,拉姆·查蘭的《領導梯隊》裏給出了大中型企業的領導梯隊模型,極具參考意義。

具體怎麼做好,將來有什麼前景,和你的能力有關,和公司的環境也有關,《領導梯隊》這本書裏有很系統的講述,建議買一本看。

還有一本書《上任第一年2:從團隊管理者到卓越領導者的成功轉型》。

這裏要說的一點是,小公司很難談得上“專業的管理”,因爲小公司往往是單點突破+扁平結構,不管是業務還是組織,都沒複雜到要靠管理水平提升績效的程度,所以如果你有志於管理,最好是到中大型公司。中大型的公司,一方面,業務和人員的複雜性,需要較高的管理水平,你可以得到鍛鍊(這一點和技術能力提升依賴環境一樣),另一方面,公司管理階梯多,你有上升的空間。

四、應對瓶頸的3種第二曲線

實際上,不管你是走技術路線,還是走管理路線,還是徘徊在羣衆路線,都會遇到瓶頸。

爲什麼呢?

“管理哲學之父”查爾斯·漢迪的《第二曲線:跨越“S型曲線”的二次增長》這本書提出的S型曲線,可以解釋這個現象。

S型曲線的特點是:最開始是投入期,包括金錢方面的、教育方面的,或者各種嘗試和實驗;在接下來的階段中,當投入高於產出時,曲線向下;當產出比投入多時,隨着產出的增長,曲線會向上,如果一切運轉正常,曲線會持續向上,但到某個時刻,曲線將不可避免地達到巔峯並開始下降,這種下降通常可以被延遲,但不可逆轉。

S型曲線的應用非常廣泛,我們人類的一切,包括生命、組織和企業,政府、帝國和聯盟,各種各樣的民主體系甚至民主本身,都適用於S型曲線。

我們個人的職業發展,也逃不開S型曲線的宿命。

你走技術路線,學習使用某種技術,是不是一開始一日千里精進神速,後來使盡喫奶力氣卻難有突破?

你走管理路線,是不是剛自我管理轉到管理他人時,日新月異,自我價值提升很快,幹上三五年,是不是會發現,自己會“皮”,三兩個月也感覺不到“今時與往昔”的明顯差異,當然,公司內也看不到升遷的希望?

那這種狀況怎麼破?

查爾斯·漢迪給出的答案是第二曲線,如下圖所示。

這張圖中,有兩條曲線,先有一條S型曲線,然後在S型曲線見頂之前,又生長出一條新的S型曲線。這條新的S型曲線,就是第二曲線。

不斷創造第二曲線,是避免職業生涯陷入停滯的有效策略。

那對我們來講,有哪些第二曲線呢?

有三種:

  • 能力第二曲線
  • 事業第二曲線
  • 資產第二曲線

一個一個來說。

(1)能力第二曲線

先給你看下施恩圓錐形三維職業通道模型:

這個模型指出了一個人在組織內發展的三個方向:

  • 成爲某個部門或某類崗位的核心
  • 職級晉升
  • 輪崗,通過職能轉換,拓展綜合能力,以寬度取勝

不管哪個方向,靠單一技能都無法實現!

你想成爲研發團隊核心,只會Java編程,沒有溝通能力,沒有計劃能力,沒有架構設計能力,可能嗎?

你想從一線經理變身部門總監,只有任務管理能力,沒有領導力,會順利嗎?

你想輪崗鍛鍊自己,只會編程,輪得成嗎?

別說某某某人特別厲害,一針頂破天,平步青雲。那是個例+機遇,個例+機遇,個例+機遇!

大多數人想要在一個組織內獲得好的發展,必須注重複合競爭力的培養。 因爲:

  • 單一技能,根據S型曲線,都會很快遇到瓶頸,難以甩開別人,持續保持競爭力。
    組織內的大多數工作,都是通過“人際+技術+工程”的互相融合來完成的。
  • 所以,我們應該不斷培養可以和既有技能組合起來工作效果更好的新能力。這點可以從下圖所示的角度來考慮。

(2)事業第二曲線

能力是個人獲得良好發展的基礎,但不是充要條件。個人在組織內的發展,還受到組織發展成熟度和行業發展週期的影響。

打個比方,組織是船,行業是水,你就是船上的人。

你前進的速度,取決於水、船和你的努力這三者的合力。

在沼澤地裏,船怎麼着都跑不快。在這樣的水域,不管你所在的船大小,你都是寸步難行。

在風平浪靜的大江大河,在小船上,你能耐再大再努力,速度也跟不上設備先進的大船上的人(哪怕他們沒你有能耐沒你努力)。

根據S型曲線,行業總有周期,公司總有失速,你也總會有跑不快的時候,而你可能因爲人際環境、積累、舒適區、家庭原因等等,並不一定願意不斷地換船、換水,對吧,那這個時候,就可以利用你過往的積累來探索新的事業方向——副業。

比如你技術很厲害,那可以做個課。

比如你公司背景還蠻厲害能力也不錯,可以到處跑跑做做分享。

比如你積累了廣泛的人際關係,那是不是可以兼職做個獵頭,或者做做中間人幫人介紹項目?

我的新書——《副業賺錢之道:從0到1打造多元化收入》,專門講這個。

(3)資產第二曲線

用10年、20年、30年這樣的長週期來看,個人勞動掙錢,收入的年度複合增長率,和國家經濟增長率是一致的。

也就是說,國家經濟發展快,你收入增速就大,國家經濟陷入停滯,你收入增速也會停滯。

大部分人都是這樣。

也許你會說,巴菲特打破了這個,還有那誰誰打破了這個……

你當然可以舉出八個十個幾十個甚至上百個例子,但是,請問,他們的高增長,是單純像你我一樣通過上班勞動掙錢嗎?

不是。

那些穿越週期,身家不斷增值的,大部分都不是靠勞動掙錢,而是靠資產掙錢。

他們的資產,要麼是企業,要麼是錢。

靠資產爲自己賺錢,靠錢爲自己賺錢。這纔是超越社會經濟增速的王道。

所以如果你想突破社會、行業、公司或者個人專業技能帶給自己的瓶頸,也要從資產這方面入手。

我們一般人可能難以經營好一家企業,但我們可以通過購買資產來爲自己賺錢,這樣就可以形成資產的第二曲線。具體過程,參看下圖。

這張圖,是我個人財務狀況的角度畫出來的,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有詳細介紹,看這裏:職場人的三個財務階段,你在哪裏?

這裏推薦的書是《財務自由之路》,一套三冊。

五、小結

沒想到寫了這麼長……奉上思維導圖,作爲小結吧。


知易行難,文章的結束,正是行動的開始,願你用行動,給自己創造一片繁花似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