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CHAPTER 2] Understanding Sensor Placement in Networks

The Basic of Network Layering

又重複了一遍網絡分層模型,不再贅述,即OSI 7層模型以及TCP/IP 4層模型,其中有一段有趣的討論,記錄如下。
爲什麼network sensor不能監控一切呢?這也就是問爲什麼我們光憑藉network traffic不能夠理解當前系統發生的一切呢。這要從OSI參考模型說起,比如4層傳輸層及以下,網絡層數據鏈路層以及物理層,這些數據的傳輸我們都是能看到的,而從5層以後開始加密,如SSL之類的協議,也就是說我們似乎開始無法理解網絡的行爲了,因爲他們變的不可讀(事實上已經有很多研究關於如何分類和識別或者分類加密流量),因此根據數據包來重建網路行爲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過程。而此時在其他位置的sensors可以起到極大的幫助。例如log,他的作用是記錄下行爲,以及其他屬性的sensors。這些行爲及其他信息就可以幫助理解事件。
另外突然讓我想起了抓包的過程。以tcpdump爲例,顯然其工作的位置在於主機本身,其首先註冊一個虛擬的底層協議,這個協議位置位於數據鏈路層,當一個數據包被網卡捕獲,他會依次詢問每個已經註冊的協議如Ethernet以及802.11是否具有處理當前數據包的能力,有則複製走處理,沒有跳過,去問下一個,而tcpdump註冊的協議顯然是來着不拒的(在某些參數下)同理如果把網卡打開混雜模式,即可從數據鏈路層監控所有的traffci,好像後文也說這些了,那麼後面再說
補個圖吧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Network Layers and Vantage

首先看二層Switch的兩種情況,一種是所需監視的所有對象都處於一個衝突域下,Figure2-2,顯然A-B-C-D都在一條總線上,這樣我們把D的網卡打開到混雜模式即可監視所有流量,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第二種情況由於衝突域的劃分,導致Swtich控制了所有的轉發過程,專線之外的網卡完全接收不到其他總線上的數據,此時需要利用Swtich的鏡像端口來複制所有流量,其實第一種情況也可以這麼用,而現在沒得選。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接下來看第三種情況的sensors部署,當上升到OSI第三層的情況下,及Routers作爲中間的連接件,A-B的traffic只能經過上層Router,由C可以監控到,而由B-A的traffic只能經過下層Router,只能由D監控,這是一個簡單的特殊例子,通常情況下其實他們應該在同一總線上,然而如果有多臺設備,情況會更加複雜吧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Validity Challenges from Middlebox Network Data

在某個子網中,一些網絡配置行爲可能會極大的影響traffic的走向,以至於會造成以上三種狀態的部署失效的可能。例如VPN之類。下面總結了一個行爲與受影響的屬性表格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