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醒遙遠的貓

                                  ——春雨

父親節,寫這樣一個題目,有點奇怪,也不奇怪。

文筆不好,趁今天,寫一點和父親一起生活的,陳舊的回憶。

貓丟了。

我家的那隻狸花貓,失蹤好幾天了。

父親、妹妹和我,在左鄰右舍找了個遍,都沒有。

又去道南那邊,和認識的人打聽,看沒看見我家的那隻貓,也都說沒有看到。

看來,這隻貓是凶多吉少了。

貓,是從一個月大的時候,在鄰居家抱回來的。

當時抱它回來是爲了抓老鼠。

我們小時候住的房子,都是單位蓋的家屬區,一排排,用紅磚和青灰磚砌牆。

有平房和瓦房,那時候沒有樓房。

正房大都是兩間,住人,平數都差不多。

還有一個附房,有的人家的附房住人,大多數人家都是放一些雜物什麼的。

放雜物時間長了,就免不了會有一些老鼠悄悄地來“安家”。

現在年輕人都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簡單地囉嗦兩句。

回來說說那隻貓。

在我們的精心呵護下,小貓長的非常快,有好喫的都落不下它。

父親和我母親都有工作,父親有時候身體不舒服,會喝一點奶粉。

每次快喝完了的時候,都留兩口給貓,父親給貓還起了一個名字。

年頭太長了,我記不清楚叫什麼名字了。

父親每天下班回家,先坐在沙發上把貓放在腿上逗它玩一會兒。

我和妹妹平日也逗貓玩。

找一根小繩,拴上個小東西放在地上,慢慢的拉動,貓這時就會趴下身子,看準了,冷不丁就撲上去,用兩隻抓子死死的按住。

貓經常曬太陽,安靜的眯着眼睛享受着,曬舒服了,還懶洋洋的伸伸懶腰。

一到冬天,我們北方家家都生爐子。

我們小時候零食少,喫完晚飯,睡覺還早,就切一些土豆片,放在爐蓋上烤。

這時,貓也會趴在離爐子很近的地方,和我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愉快的夜晚。

突然有一天,貓晚上出去了沒回來,第二天早上,我們正着急的時候,它嘴裏叼着一隻老鼠回來了。

放到了地上,好像在向我們炫耀,我,把老鼠抓住了。

我們又高興又喫驚,它啥時候學的抓老鼠呢?

父親說:“平時我們和貓玩,它的一些動作就是抓老鼠的時候用上了的,貓在玩的時候就鍛鍊了抓老鼠的本領”。

從那次之後,隔三差五,貓就會叼老鼠回來,有時候,叼回來的還活着。

貓把老鼠放地上,看着它,有時還東張西望的,任老鼠在它眼皮底下晃悠。

剛開始,我和妹妹都害怕,怕那老鼠逃跑了。

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貓是故意的,它得和老鼠玩夠了,累了,才吃了。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我家附近的的鄰居都說老鼠比以前少了。

我家的貓有一定的功勞。

可是,貓的膽子也越來越大了。

這件事清楚記得。

有一天半夜,就聽見有聲音,我父親起來看是什麼動靜。

爲了貓半夜進家,父親在屋門的下面用鋸開了一個方形的口子,用布做了一個小簾。

貓半夜回來就從這裏進屋。

父親打開燈,看貓正在給它留的小門那往屋裏拽東西,一下一下用力過猛,導致發出的聲音。

父親開門,把貓的獵物拿屋一看,是一隻小鴿子。

第二天,父親和我們說,貓惹禍了,不能隨便讓它出去了。

把別人家養的鴿子吃了,人家不會放過貓,一定會抓貓的。

可是,貓沒有聽話,趁我們不注意,溜走了,我們還是沒能看住它,失蹤了。

父親和我們天天早上都期盼着貓的身影出現,然而還是沒有看到。

我相信,每隻貓都有魔法,都說,貓有九條命。

人和動物之間是相互陪伴、心意相通的。

在傳統農業時代,動物是人忠誠的工作夥伴,而現代人飼養動物,很多時候是出於情感需要。

我想,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內心的孤獨寂寞無處安放,情感得不到相應的慰藉,只好與動物相互陪伴。

一段小故事,寫的有點潦草。

因爲這個題目,寫了好幾遍開頭,都不滿意,在本上趴了有兩個來月了。

我自己也沒想到會在今天寫,而且,逼自己剛剛寫完。

給自己找個藉口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