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的培训班倒闭了““我的也是”

“人倒霉的时候,喝水都会塞牙,去年给儿子报的早教班,今年倒闭了。”

“别提了,我给我女儿办的游泳健身卡,今年也倒闭了。”

“你们都没有我厉害,我给孩子报的英语培训班,学校也倒闭了。”

说多了都是泪,相互抱怨,一阵叹息。

我们三个人的群,每人都碰到了这种事,可见关店关企业并非个例,而是疫情后遗症。

对于孩子的学习,培训都是预付款。就算去个游乐场,还必须办卡。否则要么不给你玩,要么单价高的离谱。逼迫你不得不办张卡,交钱进去。

商家就是拿着这些钱去付房租,水电,购买设备。

疫情迟迟未结束,孩童的项目迟迟不能开工,于是出现了各种关店潮。谁也不想,却毫无声息的降临了,郁闷的不仅是消费者,还有商家。

疫情期间企业放假,百姓居家隔离,不外出不上班。企业也没了来源收入,但房租水电工人工资,样样不能少。

一场疫情炸出了多少公司的短板?现金流的短缺无法支撑的企业一直走下去。据统计,企业现金流的维持力度在三个月左右,而目前疫情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期限。

“我被降薪了,要不是工作了20多年,赔偿款太多,公司已经把我辞退了。”

这是一位来自某上市公司子公司的中层领导,发出的感慨。

该公司除了国内,还拓展国际市场,然而疫情蔓延至全球,国际市场几近瘫痪停产,国内市场也毫无起色。

但公司几千号人等着口粮,公司无奈之下只能先辞退一部分刚性进厂的新员工,给普通员工发低保,中层人员发基本工资。

无法开源,只能节流。

企业断腕求生,力求自保。

“站在老板的角度没有错,我理解他的做法。”领导不愧是领导,自己都朝不保夕了,还能换位思考。

“会好的,过了这段时间,马上恢复了。”我安慰他。

“没那么快,按我这些年来的经验判断,从回繁荣至少要三年。”

“这么久?”我在单位做内勤工作,经济行业的敏感度不高。

“是的,这次突发事件,企业毫无招架之力。”

“等各上下游企业恢复不就可以了吗?”

“没那么简单。这几个月的疫情,企业收入没有,但支出固定。这支出就像病菌不停的侵蚀身体,源源不断,有益菌持久抗战,最后招架不住,人就生病了。企业也就倒闭了。”

你以为只是某个器官出现了问题,其实全身上下已经打了一仗,伤亡惨重。细胞成长,分裂,繁殖,回到健康的状态,需要很长时间。

这就是为什么大病后人体特别虚弱,同理可证企业。

“熬过三年就好了。”

“可是这三年了,我不吃不喝,不用吗?”

还没想到下一句怎么安慰,他又说了一句:“好后悔。”

“悔什么?后悔自己年轻时不够努力?”

“是的。或许说努力的方向不对。”

按理说,这位朋友是同龄人中算比较励志的一位。从小家境贫寒,他自知无法依靠家庭父母的关系,谋的一份职业。

毕业后,找了一家靠谱的企业,从最底层员工做起。坐过40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出差,各种汗臭脚臭狐臭以及各种不知名的臭味,混杂在密闭的空间,深深作呕。

42度的高温,在毒辣的太阳底下,踩着融化的柏油马路,徒步30分钟,走向客户的公司,晒得掉了好几层皮。

在有腐蚀性的车间,被产品灼伤皮肤,一块一块,触目惊心。

正是这样的努力和吃苦的精神,使得他在公司占有一席之位,且持有一定比例的公司股份。在外人看来,实现了人生巅峰。

然而这次疫情,企业在狂风暴雨中开始摇摇欲坠。虽说是天灾,却不得不让人警醒。

在猝不及防的灾难面前,企业总被无辜殃及,那么我们该如何规避这风险,或者减少意外带来的损失,在灾难面前做到绝地反弹,尽早重生?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存在于长长久久,没有一个行业永远不被取代。

所以当你努力了很久,爬上一定的公司位置之后,或许这个行业开始不被社会所认可,开始走下坡路,甚至打压关门。而你在此已经耗上了大半生的精力。

呜呼哀哉!

人到中年,人生归零,难不成要从头开始?这么多年的努力,是否意味着白费?接下来如何努力,方向又该如何选择?对现在的年轻人,有什么忠告?

我想到了二种方案。

第一,考个有编制的工作,稳定第一。

比如公务员,老师,医生等,不管世界如何变化,读书和看病是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务员就更加了,政府在,国家在,他就一定在。

收入稳定,旱涝保收。更重要的是,在企业里中年是人生的顶峰,之后要么退居二线,要么走下坡路。总之收入会渐渐减少。

但公务员不会,到达一定高度后,在不犯错误的情况下,也不会往下走,只会继续上,或者持平。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丈母娘喜欢公务员的原因。稳定,稳定的高收入。

第二,有一份副业。

考上公务员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绝大多数是名落孙山,成为我们千千万万种的普通一员。

当我们在经历多年的打拼后,主业上站稳了脚跟。切忌洋洋得意,需要居安思危的思想,因为时代变化太快,谁也不知道,这份行业能走多久?

这时去寻找一份副业,从零开始,投入主业外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去经营。几年后走向顶峰。

此时主业依旧坚挺,那么二份收入皆大欢喜。

如果主业走下坡路,则副业的崛起可以弥补主业收入的欠缺,从而达到平衡。

如果主业没落,不得不舍弃,那么可以将副业可以转换成主业,再重新寻找另一份副业。

如此循环往复,用不稳定的工作找到合理的方式,保证收入的稳定。

做到这些,需要锲而不舍的勤奋,以及不怕苦不怕累的吃苦精神。非一般常人所谓。

疫情是一场意外,也是一次危机,但往往危机中蕴含着商机,二者呈正比例关系。

就像此次,口罩短缺,订单取消,工厂停工,损失一步步逼近。但有人通过贩卖口罩和口罩原料熔喷布,赚得盆满钵满。

之前提到的上市公司中层领导,他进了二吨熔喷布,转手卖了出去;又给取消订单压了库存的外贸公司,销售了大半的衣服,仅仅上半年,已经赚回一年的收入。

主业淡泊没关系,副业一样可以风生水起。

这就是一个成功人士,不靠天吃饭,不靠老板脸色赚钱。失去了外在支撑,还有另一条出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