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 到1開發一款App(二):產品

我們先回顧一下上篇文章,上篇文章中我們主要講了四個部分的內容,分別是自我介紹、產品、開發《麻雀筆記》的初衷以及開發一款App的難易等問題。還沒看過文章的朋友可以點擊鏈接閱讀:

https://blog.csdn.net/ChrisSen/article/details/92801094

這篇文章主要講一下跟產品相關的東西,由於本人並非產品經理,也未從事過與產品相關的工作,僅僅是因爲平時自己喜愛產品、喜愛軟件,所以會花些時間琢磨一下,接下來我更多的會講一下自己的感受以及對產品的理解。如果有需要糾正或者改進的地方歡迎在評論區指出,感謝。

這篇文章會分爲三個部分:

  1. 優秀的軟件有哪些?
  2. 它們爲什麼優秀?
  3. 《麻雀筆記》產品分析

少廢話,我們直接進入正題。

一.優秀的軟件有哪些?

App Store和Google Play擁有着將近600萬個軟件,從中選出自己覺得優秀的實屬不易。接下來我會根據自己的個人愛好以及使用情況選出自己喜愛且常用的軟件。

  1. YouTube

2015年7月17日,谷歌發佈截至6月30日的2015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現在YouTube有超過10億用戶,世界上所有上網的人羣中幾乎有三分之一的人每天在YouTube,合計耗費數億小時的時間觀看影片,現在YouTube的觀看時間比過去增長60%,這是近幾年來最高的增長比例。
截至2017年2月,YouTube每分鐘上傳的影片時長超過400小時,每天的觀看時長達10億小時。據Alexa
Internet報導,截至2018年8月,YouTube被評爲全球第二大熱門網站。

作爲全球第二大熱門網站,分析YouTube產品的文章有很多很多,你要是網上搜索關鍵字“YouTube”你會得到很多產品分析報告。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這些文章都顯得過於死板,得出的結論往往是什麼定律、定理啊,看的時候覺得好牛X,但瀏覽器一關全忘記。
我記得自己應該是從大二的時候開始使用YouTube,基本上是每天都看,用了那麼長時間你要問我最大的感受是什麼,我會不假思索的說:“奇怪”。

“奇怪?”

對的。這裏的奇怪不是說產品做的奇怪而是一種疑惑。正如上面提到的,每分鐘上傳至YouTube上的視頻時長超過400分鐘。一想到它有那麼大的視頻庫,但一打開軟件,界面的簡潔清爽,交互的簡單明瞭,會讓你覺得有點不自然。這恰好跟國內的主流軟件相悖。不管是X寶、XX寶、X度什麼的,它們一打開就給你一種破門而入的壓迫感。就好像一家賣衣服的店,爲了能讓路人知道我們家有很多衣服,於是就把很多衣服擺在店前,櫥窗裏面也全是擠滿了衣服,當你一踏進去,店員就飛地一樣躥了過來,拿着宣傳單開始滔滔不絕:“現在辦會員打八折”,“我們最近上了很多新品,要不要去看看”…

國內的很多軟件都有一種習性就是喜歡把儘量多的內容呈現出來,似乎他們覺得如果用戶都看不到那些內容不是就沒有價值了嗎,所以它們就會想方設法地把內容堆滿屏幕,於是就導致了界面的擠壓,會讓人覺得有壓迫感。

還有一種奇怪的想法:就算我添加了好多好多內容,但是如果你不看你不用就無所謂,但是如果有人看有人用,那它就能帶來閱讀、點擊量;如果已經添加的內容或功能再去掉一定會讓一些用戶罵娘啥的,所以去掉功能幾乎不可能,一方面是內容與功能的不斷地添加,另外一方面是不做功能的取捨與整合,於是就形成了噁心循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但YouTube給我的感覺就非常不一樣。

“嗯哼,有點意思。”

看了幾天以後發現給我推薦的視頻也是我想看的,我訂閱的內容也會優先在首頁中展示,省去了我去翻看訂閱的麻煩。提供的功能也都是很常用的,像“稍後觀看”,“收藏”等。

它們之間使用體驗的差別就好像是國慶期間,別人去長城玩而你待在家玩手機一樣。

可能你也會想到另外一個詞:“剋制”。

其實“剋制”這個詞不準確,“剋制”有種強迫的意思,似乎是不得不、不情願做一樣。而我更願意相信,這是一種本性。

  1. Google Keep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筆記類的應用我用過很多,我自己的《麻雀筆記》也是筆記應用,如果在其中只選擇一款,我會選擇Google的《Keep》。我喜歡它的無負擔,簡潔,強大。

如果不考慮網絡的情況,我可能從不會擔心筆記的丟失,也不會擔心無法同步的問題。即使現在需要科學上網,對於我來說,也是非常便捷的。還有一點很重要的,這個和YouTube類似,其實所有的Google系產品都有這麼一個特點——提供的功能是必須且夠用的。在我使用Keep這幾年間,我從沒覺得它提供的功能無法滿足我的需求,而且提供的,我幾乎都用到了。能夠把基礎的功能體驗做到極致其實比提供足夠噱頭的功能點要更實在。

不管是網上還是生活工作中,我經常會看到過這樣一句話:“現在我們的產品要開始做減法”。當它被說出來的一瞬間,我就知道是不可能的。這就像減肥一樣,“增肥容易,減肥難”。除了需要極大的決心以外,還要有超強的耐心、忍耐力以及長期合理的規劃。其實這句話還有一個剋星就是“增加的功能你可以不用,但是如果你把功能去掉,用的人一定會罵娘”。其實這兩句話是相悖的,所以真的要想做減法幾乎是件不可能或者說是不容易的事情。還有一點是,把產品做的無負擔、簡潔是一種能力,增加功能誰都會,困難的是如何在那麼多的功能、需求中選擇或者整合出產品需要且適合的功能。所以每當我用到像YouTube、Keep以及谷歌系的其他產品的時候,我總會感到很開心,很幸福。

產品不是所謂的加加加,也不是減減減而是剛剛好。

  1. Spotify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我使用Spotify的時間並不長,一年左右,在這期間,我也是和網易雲音樂混合使用。讓我想推薦它的原因其實只有一個:發現你喜歡的音樂。它的算法實在是太強大了,你聽了些歌后,它自動給你推薦的歌很大概率會是你喜歡的,至少目前我是這樣的。用它聽歌我從來不會考慮誰出了新專輯,要聽誰的,我只用打開一個歌單點擊播放即可。就像《阿甘正傳》中的臺詞一樣:“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在Spotify中聽歌,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首讓你紅心的歌是哪首,但一定是符合你口味的。

還有一點,我好像是不需要科學上網就可以正常使用的,不知道是個例還是本來就不需要。以上的體驗是基於免費版,是的,雖然我很喜歡它,但我沒有買會員。你可能覺得我小氣,但是有一個問題更值得思考:一個產品的核心功能應該是讓所有用戶都能享受到還是應該只稱爲小部分會員用戶的獨享?當你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後,你會更加明白Spotify爲什麼會如此優秀。

以上就是我選擇的三款產品,當然它們只是一部分,優秀的還有很多很多。之所以會選擇它們,更多的是因爲它們在產品上給予了我全新的思考。巧合的是這三款都是國外的,額~~這個跟我自己的使用習慣相關,我在第一篇中提到過,我用原生系統已經將近四個年頭了,科學上網也一直沒斷過,所以我的使用習慣也會更多的偏向國際化。?

如果你有想極力推薦的歡迎在評論區回覆,我們可以一起探討一下。

二.爲什麼它們優秀?

第一點:少即是多。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這句話已經快被國內玩成貶義詞了,很多產品根本沒有體現這個特性但還是要硬靠,真的是讓人噁心。對於用戶來講,元素少、操作少、理解少,即爲少;軟件提供的內容豐富、功能完善,即爲多。二者並不相斥,少是感覺,多是內容與功能。

第二點:普適性。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一款優秀的產品一定是儘可能多的照顧所有用戶羣體(部分專業性軟件除外)。喬布斯在iPhone發佈會上曾經講過,爲什麼他們設計iPhone的時候只保留了一個home鍵,是因爲不管你在哪個界面中你只要點按home鍵就可以回到主頁,不會讓你迷失在App的頁面中回不去。減少應用的學習成本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現在很多應用都喜歡在應用中加入操作指引來介紹功能,引導用戶。引導本該是越少越好,只在需要的時候適合的展示出來就可以了,但如果引導特別多隻能說明產品在設計上出現了問題。

第三點:尊重用戶。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現在的很多軟件在設計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很多都是爲了完成指標,爲了他們所謂的好的用戶體驗。比如花裏胡哨的登錄註冊頁面、無法跳過的更新操作、繁瑣的操作流程…
尊重用戶不是說要給用戶多的選擇,而是從使用者的角度給用戶選擇權。就像YouTube中的點贊與點踩一樣,一個視頻我可以喜歡,可以不表態,那當然也可以選擇不喜歡。點贊少說明你的視頻很一般,沒有什麼吸引力,如果點踩非常多,那說明視頻做的真的是有問題,可能是不專業,也可能是視頻的某個地方出現了不友好的言語等等。讓用戶在社區準則的基礎上最大化的表達態度是對用戶的尊重。但並不意外着什麼都要給用戶選擇權,你是在做產品,而不是個性化。

以上三點就是我認爲一款優秀的產品應該具備的特徵。

三:《麻雀筆記》的產品思想有哪些?

1.0版本的時候我曾經給它定下過三個特徵:簡潔易用無痕

簡潔:

簡潔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UI上,整體的UI還是比較明快乾淨的,並沒有冗餘的元素(廣告肯定是沒有的);另外一個是體現在功能的集中性上。什麼叫功能的集中性?《卡片夾》是提供了用戶體系的,但是我們只保留了最原始也是最簡單的方式——郵箱註冊。如果你想使用備份的功能,你只需要輸入郵箱和密碼就行,並不需要頭像,用戶名什麼的。但即使你不註冊,對於軟件的使用一點影響也沒有。當然如果你要想備份的話,其實我們在你第一次添加卡片的時候已經有了一個提示來引導你進行註冊已實現備份的功能。在這一點上的考慮主要是來源於產品的定位上,《卡片夾》作爲一個工具軟件,並不需要你的用戶名和頭像,因爲我們不會做社交的。或者反過來問你一下可能就明白了。
“要用戶名和頭像幹嘛!”
在簡潔上,我們主要追求有兩點:一個是在設計上呈現較少的元素,同時希望用一些明亮的色彩和有趣的動畫來給你帶來一種無負擔的體驗;另外一點是在功能上緊緊圍繞整理碎片信息這一核心需求來選擇功能的新增與優化。

易用:

易用性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添加卡片的入口上,一個是功能的設計上。
易用性上的考慮一方面是基於Android系統所提供的API,我們希望利用這些系統級的服務來提升你對軟件的使用體驗。比如,對於7.0以上的版本我們是提供了Quick Tile(磁貼)的添加方式,對於7.1以上的版本我們提供了Shortcuts(快捷方式)的方式,當然對於傳統的小部件功能我們也是提供的(目前小部件的設計還在優化當中,在日後的版本中會重新設計小部件)。另外一方面是從用戶的使用角度(場景)來優化用戶體驗。這裏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對上述提到的方式並不瞭解,其實當你選擇複製某段文本準備添加到卡片夾裏面的時候,當你打開卡片夾,我們會檢測你的剪切板,如果剪切板裏面有新的內容,我們會在下方彈出一個快捷方式直接讓你添加卡片。當然在日後的版本更新中我們會不斷的優化你的使用體驗。下面我們會例舉一些更能有效提升你使用體驗的功能。

在軟件的設置-方便使用裏面我們列舉了添加卡片的多種方式,之所以要有這個選項,目的就是想讓你在使用《卡片夾》的時候更加的方便省心。
裏面有的方式是限制系統版本的,而且在國內的生態環境中很多都是沒法實現的。這裏我就主要介紹兩種在大多數的第三方定製系統中都可以使用的方式。一個是長按文字彈出編輯菜單,然後選擇收藏進行文字的添加。添加這種方式的靈感來源於谷歌翻譯,如果你手機裏面安裝了谷歌翻譯,當你在瀏覽器中看到了一個不認識的英文單詞,你可以選擇長按它然後選擇翻譯,這個時候就會調出谷歌翻譯進行單詞的翻譯,這種方式的體驗非常自然順手。

無痕:

首先,我想強調一點:軟件不會收集你的隱私數據 。 其實這一點非常好理解,因爲我根本不在乎你的數據。就像前文提到的,我甚至都不在乎你注不註冊。
可能有的讀者會有疑問:“我知道你不在乎我的數據,但是你有沒有做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呢?”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如果你沒有註冊賬號,那你的數據只會保存在本地。如果你想刪除你的數據,直接卸載軟件或者清除應用的緩存數據即可。如果你註冊了賬號,那你的數據會想通過加密(加密算法使用的是AES)然後再上傳到雲端(我們雲端使用的是LeanCloud提供的數據存儲服務,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如果哪一天你徹底不想用卡片夾了(希望沒有那一天),你可以通過設置-賬號裏面的刪除賬號來徹底刪除你的用戶數據,這個時候雲端就不會在有你的數據了。需要說明的是,刪除賬號的功能會在以後的版本中添加(最遲在v2.0)。
但在這裏還是想勸告大家一下:不要在軟件中添加過於私密的信息(在中國,你瞭解的)。

新版發佈以後,我有了全新的思考。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從新版的主頁上可以看出,底部有三個按鈕,分別是首頁、添加、管理。除了常規的首頁外,添加和管理將是我優化的重點,概括來講就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添加筆記的類型、另外一個是筆記的歸納整理。

《麻雀筆記》作爲整理碎片信息的筆記應用,提供儘可能多的筆記類型是軟件存在的核心,除了可以添加幾乎所有的類型筆記,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是,使用筆記的體驗。

在第一篇文章中我提到過:傳統的筆記應用之所以無法很好的解決碎片化信息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們只能展示你輸入的內容,無法對每種特定類型的碎片化信息進行特定的方式處理來方便用戶的使用。所以除了能夠記很多類型,對每種類型做特殊的處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位置信息要提供導航功能、聯繫人要能直接撥打電話等等。

當筆記變得多了以後,就需要有好的方法整理歸納它們。現在的版本在整理歸納上做的還不夠好,目前提供的分類整理與標籤整理都顯得過於常規。對於目前的歸納整理方法還無法真正的解決這樣一個需求:

希望能在添加一個日子的時候,可以有主題(標題)、正文(詳細的內容),主要是詳情可以以小字的狀態顯示在首頁,這樣用戶可以一眼明瞭那一天要做的具體詳情。其實是因爲我在添加一個考試日期的時候發現我不僅要知道考試的日期,還要知道考試的地點以及考試當天的具體時間,而這些在首頁並不能一目瞭然,而且時間不夠精確。而採用添加文本的形式的話又不能直觀的看到日期的變化,因爲日子的方式讓我很直觀的知道距離這一天還有多少時間,這個功能是很不錯的。

這是一位用戶的反饋,與之相似的還有很多。可以提煉出來的需求就是一個筆記下可以添加多種類型。

爲什麼一開始不這麼做呢?

碎片化信息強調的是實用性,它們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的關聯性,但是實用性是碎片化信息最主要的一個特性。如果一開始就這麼做,除了會讓筆記變得更亂,不易整理外,還會增加軟件的使用難度。當把它們拆散開後,添加的操作體驗會被極大的改善。所以爲了更好的記錄體驗與實用體驗,保持碎片信息之間的相對獨立性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軟件使用起來很便捷易懂的重要原因。

那怎麼解決這個需求?

目前已經有了初步的解決方法,至於細節部分還在不斷的完善。至於什麼時候能上,要看具體的安排。

開發《麻雀筆記》的初衷以及它跟其他筆記類應用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會專注於碎片化信息,包括記錄、使用與管理三個方面,後期的產品更新迭代也會緊緊的圍繞這三個方面來優化。

在我的設想中,我希望它是一款實用且好用的軟件。由於自己熱愛產品,所以我很在乎軟件的使用體驗,希望通過簡潔的界面,豐富的類型以及實用的功能來不斷地改善它。

以上就是關於《麻雀筆記》的產品分析。

最後

如果你對產品有什麼思考或者好的文章書籍推薦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如果你對《麻雀筆記》有什麼建議或反饋,歡迎與我聯繫(評論私信等)。

軟件下載地址:https://www.coolapk.com/apk/204800

還有,我的另外一款App《MW地圖壁紙》現已上架,歡迎下載使用。
下載地址:https://www.coolapk.com/apk/23537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