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的產生

有人問我爲什麼會有經濟危機,我雖然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平素自吹無所不通,只好強作解人,希望能說服別人,也說服自己。由於鄙人研究問題方法,近乎佛家的“頓悟”,自然缺乏各種經濟數據支持,難免貽笑大方。但是我是要說服的主要是我自己,而我一向對自己要求不高,臉皮一厚,就隨便寫了,各位多包涵。

  

 一   經濟危機原理

支持經濟增長的有幾個要素,簡單地說是人口、資源、科技水平,這幾個因素從長遠來看會有此消彼長的變化,但在某一時間段內卻是相對穩定的,也就是說在這段時期內由人口、資源、科技水平所決定的經濟總量是有限的。打比方說一個村子有幾畝地,幾十人,僅能使用畜力耕種,這樣無論村民怎樣努力,每年的糧食產量都只能在同一個水平徘徊。這種自給自足的所謂小農經濟,生產多少就喫多少,問題不大。

 但同樣的問題放在工業社會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問題就大了。因爲資本主義經濟體系要複雜得多,人口、資源、科技水平等因素,從百廢待興開始歷時多年才能配置均衡,經濟發展到達頂峯,創造出當時最大的經濟總量。自1847年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發生第一次世界經濟危機以來,直到二戰以前,平均每隔10年左右發生一次,也就是說從這段時期內每10年左右到達一次頂峯。

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不同於農業經濟體系的地方在於:農民種出來的東西他自己可以喫掉;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所生產的東西必須要拿到市場上換錢,理論上市場需要多少就生產多少,不會擔心賣不掉,這樣應該也很合理。但還是有問題,資本主義工業經濟生產出來的東西基本上可以分爲兩大類,一類是資本品,另一類是消費品。至於消費品衣食住行人人都需要,但資本品卻不是人人都要,只有投資者覺得有錢賺,他們纔會出錢購買。股票可以看作是資本品,這樣就好理解了吧。

最理想的情形是,投資者一直覺得有錢賺,消費者信心爆棚,這樣經濟就健康成長,所有人賺錢。但問題是理想和現實是兩回事,因爲前面說過經濟總量是相對有限的,不可能一直擴大生產下去,具體表現在假如你是一個資本家的話,有一天你會發現地租貴了,原料也貴了,工人的工資也漲了,成本越來越高,所以利潤越來越少,幾乎所有行業情況都差不多,照此情形發展下去,估計你會明智地停止投資,或者乾脆關閉工廠,拿着錢炒樓炒股炒黃金等等,從投資者變成投機者,吹漲危機前的經濟泡沫,所以每次經濟危機前經濟都會看上去空前的繁榮,但事實上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已經下降到最低點,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持,經濟泡沫最終的結果是破滅。於是更沒有人敢拿錢出來投資了,當人們的錢不用來投資時,市場上總需求就會急劇減少,企業生產出來東西賣不出去,之後發生的一連串經濟危機連鎖反應,估計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多說了。現實經濟當然更復雜,但道理還是一樣的。

    

 二    經濟危機必然存在

只要是市場經濟都存在經濟週期,都會有發生經濟危機的危險。一百多年來人們作過各種嘗試,試圖解決經濟危機問題。馬克思的辦法是乾脆拋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轉爲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但計劃經濟事實上造成的後果比經濟危機還要可怕,估計經歷過的中國人都深有體會,沒經歷過的可以找一下現在正在發生朝鮮饑荒的新聞看看。

 試圖解決經濟危機問題的代表人物還有凱恩斯,凱恩斯主張國家干預經濟,不過還沒有要拋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這麼極端,主要是運用財政和貨幣政策對經濟進行干預,凱恩斯主義延緩了經濟危機的發生,原因是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雖然誘導了投資,增加總需求,但這些都需要大量的錢作爲支持,加大貨幣發行量是最常用的手段,我們知道經濟總量到達頂峯之後是不能再增長的,結果是經濟停滯不前再加上通貨膨脹,“滯脹”了。

凱恩斯主義之後是新自由主義興起,新自由主義解決了凱恩斯主義所造成的問題,但沒有解決經濟危機問題,最近發生的全球金融海嘯可以說明新自由主義的侷限,現在全世界的國家又重拾凱恩斯主義,大規模救市,如果成功,我們很有可能重新遭遇“滯脹”,但“滯脹”比“衰退”大概還好些。

 當然存在意外的情況發生的可能,前面說過決定經濟總量是人口、資源、科技水平幾個要素,其中科技水平是最主要的變量,也是決定經濟總量最主要因素。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會擴大經濟總量,爲經濟的發展帶來一個黃金的發展期,改變原來的經濟週期,這是最好的結果。上一次科技革命是上世紀70年代的信息技術革命,所開拓的發展空間使經濟一直髮展到現在纔到達頂峯。下一次技術革命是會什麼呢?新能源?生化技術?誰知道。

還有當今世界區域間經濟發展還很不均衡,這本來說明世界經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發達國家似乎更喜歡有利於自己的遊戲規則,對於初級資源的興趣也遠大於培育新興投資和消費市場的興趣,加之文明的隔閡與衝突,人口與科技不能自由流動,經濟全球化也只是看上去很美。人類社會要創造出一個平等且接近理想模型的全球化市場經濟體系道路還極其漫長。人類社會還遠沒有具備控制經濟危機的能力,所以經濟危機會像冬天一樣如期而至。

 

 三  特殊的中國經濟危機

前面自制的理論工具雖然簡陋,但我還是迫不及待地想試一下好不好用,看看能不能解釋一些東西,第一個樣本就是中國經濟,開始吧。

我必須承認對中國經濟的瞭解不深,大部份的知識都來自互聯網搜索引擎。在美國金融海嘯前,中國樓市和股市就已經開始暴跌,可見中國的樓市股市暴跌的主要原因並非是受美國影響,中國有其內在的原因,根據前面的理論應該會有這樣的事實存在,就是樓市股市暴漲是因爲實體經濟利潤率下降,投資行爲轉變成投機行爲。以下是互聯網上找到的資料,“06年大量的製造業資金大量進入樓市和股市”這是郎鹹平先生的結論。這是很典型的危機前奏。接下來爲了防止市場總需求下降,應該就是凱恩斯式的積極財政政策,這是政府正常的反應,但恰恰相反,中國政府在這個階段實行的是緊縮財政政策。

不是我的理論出錯,也並非中國政府決策人吃錯藥,我只能說中國的市場經濟是一個非典型的市場經濟,或者說中國還不是市場經濟國家。但是我的理論工具很簡陋,一出手就要對付中國經濟這樣疑難雜症,確實是勉爲其難,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同樣根據前面的理論,中國經濟應該是各方面的資源已經是配置均衡,經濟總量已經到達頂峯,然後才引發經濟危機。但事實不是這樣的,中國經濟發展得極不均衡,城鄉存在巨大的差別、國有經濟和私營經濟存在巨大的差別、地區間也存在巨大的差別,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離發達國家還差得很遠,中國經濟遠未到達經濟發展的頂峯狀態。理論上說應該不會在此時發生經濟危機,但事實上是發生了。沒辦法,這隻能從中國經濟的特殊性開始解釋了。

中國經濟特殊性一是民衆儲蓄率畸高,消費力非常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維持市場總需求只能是保持巨大和持續的投資了,但在中國又不是所有的領域都可投資的,幾大利潤率非常高的行業只能是壟斷經營,例如石油、電力、通信等行業是排斥私營企業參與的,而這幾個行業佔經濟總量的比例是很大的一部分的,其特殊的地位使下游產業利潤長期偏低,所以私營企業家進一步投資擴大生產的意願也不高,小富則安。

二是中國有8億農民,8億是一個真是一個很大的數字,爲中國大大小小血汗工廠提供源源不斷的勞動力,但當地政府並不歡迎他們成爲城市居民,在爲他們提供社會保障方面也不是很積極,他們的收入很微薄,中國政府早已爲他們設好一條美好的道路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並希望他們多些消費拉動需求,幾億事實上不是農民的人,遊走在城市與農村之間,居無定所,你希望他們消費什麼,這不是欺負人嗎。再說城市居民因爲有住房、教育、醫療這三大負擔,也沒有人敢多花錢消費,所以由消費拉動的需求也很有限。

於是,世界上最容易誘發經濟危機的特殊經濟結構產生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經濟一直在高速增長,這是一個矛盾的兩面,那是因爲世界上容易誘發經濟危機的特殊經濟結構同時也是天然的最適合推行凱恩斯主義政策的經濟結構,中國政府擁有龐大的財政收入,從來不會擔心財政赤字問題,議會也是政府自家開的,要搞什麼大項目打聲招呼就行。

凱恩斯當年極富想象力的對付經濟危機措施例如建大教堂或者把錢裝進瓶子埋進廢礦供人開採可以有效增加需求,但中國各級政府的想象力有過之而無不及,各地搞的政績工程使人不得不佩服地方官員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但無論如何,中國政府是成功地拉動了需求,保持經濟增長,當然是不管這種增長要付出什麼代價。

但這種特殊的投資也會過熱,錢花多了也會有通貨膨脹的危險,於是,政府就在前面所說的經濟危機關口實行的是緊縮財政政策,有樣學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後果是大量國內製造業加速倒閉。其情形就像你坐飛機時,赫然發現開飛機的是個大猩猩,那你還能怎麼辦呢。

 

四 中國的內需問題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靠國外訂單生存的中國製造業雪上加霜,中國政府終於意識到不能單靠出口拉動經濟,擴大內需的希望是放在中國的8億農民身上的,最近的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提高農民收入的政策,這無疑是十分英明的。

  中國的城市和農村發展極不平衡,數量龐大的農民一直以來爲城市工業提供發展的原始積累,提供廉價勞動力資源,現在的光榮任務是提供消費市場,8億人口的消費市場,足以令所有的企業家興奮不已。官方的計劃是到了20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農民兄弟任重而道遠啊。不過還是有個小小的問題 ,以現在企業的倒閉速度,等農民有錢並形成相當規模的消費市場時,黃花菜都涼了,那時城市恐怕已經百業凋零消費萎縮,之前農民下血本的投資的農業項目,生產出來的大量農產品買給誰啊,到時政府反過來又要爲農產品找市場了,這樣的結果不知有人想過沒有。

 第二問題是, 中國的農業人口改革前佔總人口數大概是85%左右,現在據專家估計是60%,發達國家農業人口的比例,一般在2-10%之間。沒有一個現代國家的農業需要總人口的60%,8億農民其中有2億身份雖然是農民但實際上是產業工人,他們被稱之爲農民工,而如果中國要成功發展現代化農業,農業人口要多隻需要大25%,多了就沒有效率了,未來還有2.5億人口需要脫離農業。 所以大約有4.5億農民要從農村及農業脫離出來成爲市民,這纔是中國數量最大的羣體。有4.5億農民要轉變爲市民,這纔是現今中國最大的需求,在這個轉換過程中,有4.5億人需要廉價的住房、供子女上學的學校 、醫院、交通工具、家用電器、衣物等等。我敢說,世界經濟史上沒有比這更大的需求了,奇怪的是,中國政府好像視而不見,舍近而求遠。

  這又要從中國社會制度的特殊性來解釋了,全世界僅僅只有中國、朝鮮和非洲一個忘了叫什麼的國家實行嚴格的戶籍制度,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都普遍實行居住和遷徙自由。

 以美國爲例,美國公民每遷徙到一個新的地方,就自動成爲了那裏的居民,自動地擁有了該地的管理地方政府的權利——選舉權和其他政治參與權利,自動的享受當地的社會福利待遇。不需要申請或批准,不需要辦理什麼戶籍手續。你只要在那個地方居住,即使時租住的房子,當地政府也會主動找到你,請你行使權利。比如做選民登記,做陪審團候選資格登記等。選舉時,候選人的競選班子會主動向你寄送競選資料,尋求你的支持。

中國的情況就完全不一樣, 中國的城市管理者事實上是上級委任的,他們只需要尋求上級的支持,而不是一般民衆的支持,在任期內他有責任保持城市經濟增長、市容整潔、治安良好等等,所以沒有一個市長歡迎那些沒錢、沒文化、還有可能成爲治安隱患的農民,常用的手段是驅趕,爲此每一箇中國城市都設立一個著名的機構叫“城管”。

市民在享受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權利也和農民不一樣,爲了維護這些利益,這些既得利益者也需要構築一個城鄉壁壘,這很容易做得到,因爲中國所有的政策都是由市民制定的。新鮮出爐的《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重大問題決定》是這樣說的“放寬中小城市落戶條件。。。鼓勵農民就近轉移就業,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翻譯過來的意思是“想進大城市,你們想都不要想,至於中小城市還可以考慮一下,不過要慢慢來。。。最好還是呆在鄉下吧,我們支持你們回去”,明白了吧。

這就是當前中國經濟的主要矛盾,解決經濟危機的鑰匙卻在經濟之外。這同樣也是一箇中國現代化道路上無法迴避的關鍵歷史進程,關係中國現代化的成敗,而且沒有重來的機會。

 

五  美國次貸危機

本來打算寫到第四節,我就在後面寫上“全文完”,但我後來發覺這篇文章居然遺漏了最重要的主角-----美國,以及這場金融海嘯的震源美國次貸危機。

要分析次貸危機的成因,使用的理論工具同樣也是前文第一節中那不足一千字的經濟危機原理,參照經濟危機原理,我們也可以清楚看到這次次貸危機的前因後果。

由於最近幾十年來全球化的發展,美國相當部份的製造業轉移到像中國這樣低成本的國家,中國負責生產,賺點辛苦錢,利潤的大頭還是美國賺了。美國的公司賺了大筆的錢,分給股東一部分,剩下還是有很大一筆錢要找出路,通常情況下是再拿到中國投資,或者投資美國國內的新興產業,錢越賺多越需要投資,這是一個無限循環的過程,但無論是中國的製造業還是美國國內的新興產業都不是可以無限容納投資資金的,更何況中國是高儲蓄率的國家,像這樣錢也不知該往哪裏去呢。

正如前文分析,投資的錢找不到出路會引發經濟危機,那是很危險的。但美國人很聰明,他們有辦法花掉這筆錢,前文第一節中說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生產出來的產品大致可分爲資本品和消費品兩類,消費品是人人都需要的,你可以住一套房,也可以住N套房,這裏面幾乎可以容納無限的資金,只要人們敢消費和有錢可消費,可現實經濟中人們沒有那麼多錢用來消費。

美國人是通過使資本品轉化爲消費品來解決這個問題的,他們通過令人眼花繚亂的金融工具,金融放大槓桿,降低信用擔保,把錢借給花起錢來不要命的美國人,連中國的錢也借給他們花了,美國人不負衆望,於是巨大的消費拉動需求,中國的產品也有銷路,這樣世界經濟就能繼續運轉了,一片繁榮,皆大歡喜。

最後真是應那句著名電影臺詞“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但是過度消費的美國人無論如何也還不起了,倒黴的是借錢給他們的銀行,於是次貸危機爆發了,進而引發全球金融海嘯。

如果有人說美國人在這次次貸危機裏面有什麼陰謀的話,都太高估美國人,或者說高估了人類,事實上我們對於經濟遠遠沒有達到控制自如的境地,無論是醉生夢死的美國人,還是在環境惡劣的廠房裏日夜勞作的中國人,都在經濟規律的支配下不由自主,在災難來臨時同樣地無奈和無助。

到目前到止,我還是覺得自制的理論工具雖然簡單但還是十分好用的,各位覺得如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