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云構建成功,需要考慮以下十個要素

私有云讓企業能夠保護並控制應用程序和數據,同時讓開發團隊能夠更快速、更順暢地提供業務價值。但是雖然構建私有云有望徹底改變IT,要是沒有認真的規劃和準備,它也無異於是一次成本高昂的科學試驗。下面這十個要點有助於確保成功。

  1. 讓利益相關者參與進來。私有云並不是純粹的IT項目。將來實際使用的各個業務部門都應該參與進來,搞清楚規範和可交付成果。雲改變了IT部門和業務部門之間的關係。雙方都要參與其中,搞清楚並接受這種關係因私有云而發生怎樣的變化。

  2. 考慮使用場合。不用說,你需要認真考慮私有云的使用場合。如果說雲的使用者沒有準備好使用自助服務,仍需要IT部門插手資源的配置和使用,這表明他們還沒有準備好雲。構建私有云的一個必要前提通常是,用戶答應,私有云建成後,就使用它。不過,要確保需求沒有過於單單針對某一個項目,那樣它可以擴大範圍,支持企業的其餘部門。

  3. 度量指標是關鍵。參與雲項目的所有利益相關者都應該就可度量的指標達成一致,這些度量指標將定義項目的可交付成果和成功。常常很難量化公司獲得的敏捷性具有的好處。然而,評估私有云項目時,從提升生產力或縮短時間方面來確定可度量的目標很有用。

  4. 避免複製公共雲。如果團隊決意在本地環境複製公共雲(AWS、Azure或GCE等),通常不會成功。私有云的設計、架構和實施應該取決於業務部門及應用軟件的要求,而不是公共雲中的功能特性。公共雲旨在服務於一大批客戶,提供對某家企業來說可能毫無用處的數百個服務。目標應該是確保目標項目的必要條件得到了滿足。

  5. 專注于敏捷性。要考慮雲如何爲你的團隊帶來敏捷性,設計雲時讓這個好處最大化。IT部門和業務部門之間的關係應當得到簡化,併爲雲用戶提供便利。這種便利從業務部門開發及/或部署應用程序的速度方面來看應當具有實實在在的好處。

  6. 着眼應用程序而不是工作負載。傳統的IT項目通常基於來自針對某個應用程序的資源配置最後階段的需求。在私有云中,設計應用程序架構時着眼於上游爲構建合適的雲提供了最大的成功保障。應用程序的架構其實可以設計成雲原生,這就能大大提高私有云項目的成功機率。

  7. 避免格格不入。私有云是一種非常靈活的資源池。然而,不是每個應用程序都很適合。專注於評估應用程序的需求,之後再將傳統的整體式應用程序遷移到私有云。一個經驗法則是,如果應用程序在物理機上運行,它可能還沒有準備好遷移到雲端。關注的第一個應用程序應該能夠按需擴展,能夠處理隨機的基礎設施部件或應用程序組件偶爾出現的故障。

  8. 雲移植性必不可少。混合之道纔是雲的未來。每個團隊都要考慮自己想不想要應用程序能夠在私有云和公共雲之間移植,甚至能夠跨多個公共雲移植。私有云的設計和應用程序的設計都影響能否實現可移植性。一個簡單的經驗法則是,如果應用程序能夠跨多個公共雲移植,那麼將來可以跨私有云和公共雲移植的可能性相當大。

  9. 使用應用程序最佳實踐。開發團隊得認識到開發雲原生應用程序方面的最佳實踐,以便提高私有云項目的成功機率。12因子應用程序準則就是這樣一套最佳實踐,有助於開發出雲原生應用程序。

  10. 爲導入和遷移作好規劃。並不習慣於雲的傳統開發團隊在開發的各個階段需要幫助,以便使用私有云。將團隊導入到雲需要規劃和投入資源,私有云項目應考慮到這方面。將應用程序遷移到私有云是開發團隊需要完成的一項重要工作;只要開發團隊將這方面計入到了時間表中,項目纔會成功。

私有云是企業的一條轉型道路。但是就像任何轉變一樣,私有云需要全面考慮、認真投入和堅持不懈。如果企業能關注上述幾條實踐,就能順利實現轉型,讓業務部門可以更快速地提供價值,將IT部門視作這場轉變的推手。

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和物聯網的未來發展值得重視,均爲前沿產業,多智時代專注於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入門和科譜,在此爲你推薦幾篇優質好文:
企業如何建設私有云平臺?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雲,如何進行比較和對比

公有云 vs 私有云?誰纔是企業更好的選擇?


多智時代-人工智能大數據學習入門網站|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的學習交流網站

多智時代-人工智能大數據學習入門網站|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的學習服務的好平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