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Qt移植後環境變量的設置 qt移植到arm中文顯示問題解決 實現pc與tiny210 arm開發板 udp通信(續上)

1,Qt編譯arm版本後,裏面有很多歌文件夾。其實只需要將裏面的lib文件夾拷貝到板子上就行了。有文章說要把plugin文件夾也一併拷過去。我沒拷,也沒發現問題。

拷貝時先將lib文件夾tar壓縮後,然後U盤拷過去,利用超級終端操作解壓到對等目錄。

然後要設置環境變量:

export QTDIR=/usr/local/arm/arm-qt-4.8.1

export LD_LIBRARY_PATH=$QTDIR/lib:$LD_LIBRARY_PATH

只設這兩個就好了,那個bin沒必要設。

2,將程序通過終端發送到板子的相應目錄。先在終端裏rz,然後右鍵單擊選擇文件---發送。收到文件後,文件會存儲在你在終端裏輸入rz命令時的所在目錄。爲了方便,先新建個文件夾。然後chmod +x  。。。。,使這個文件可執行。(只需要拷貝或者說發送這個可執行文件到板子裏就行了,不需要把整個工程文件夾都拷過來)。運行後發現,中文字體完全不顯示。解決辦法是下載一個文泉驛字體庫,文泉驛字體庫分兩種一種是.ttc文件較大,但只有一個文件。一種是.qpf, 我推薦這個。裏面有120、130、140、150、160號字體,每個號對應Normal和Bold兩種。

將.qpf文件拷貝到arm板子上的qt的lib庫裏的fonts文件夾就可以了。

文泉驛字體庫,qpf格式的,下載地址:http://download.csdn.net/detail/yanzi1225627/4478888

在主函數里程序裏設置,

    QTextCodec::setCodecForLocale(QTextCodec::codecForName("UTF-8"));
    QTextCodec::setCodecForTr(QTextCodec::codecForName("UTF-8"));
    QTextCodec::setCodecForCStrings(QTextCodec::codecForName("UTF-8"));

                    。。。。。    。。。。。。。     。。。。。。

   QFont font("wenquanyi",12,QFont::Bold);  //使用wenquanyi,12號字體,粗體
   a.setFont(font);                                           //這個a指的是Application a

網上還有說,還需要增加一個ARM開發板上的環境變量,在/etc/profile文件中增加:   

export QT_QWS_FONTDIR=/usr/local/qt463lib/lib/fonts 這個我沒有設置,也正常顯示了!留在這裏做參考吧。

3,linux PC與arm板子udp通信注意事項:

默認的板子是沒有防火牆的,而PC上有。所以一定要在pc上,關閉防火牆。service iptables stop

最後上張截圖吧:

這是pc上的:

這是Tiny210,arm開發板上:

手機沒帶數據線,奶奶的。。。奮鬥

遺留的問題:

在arm板子上,我用的鼠標,遺憾的是沒有鍵盤。要是能移植個類似於左下角的小鍵盤連帶輸入法就好了。有知道的兄臺指點下。


轉載 :http://blog.csdn.net/yanzi1225627/article/details/783371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