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13條搞定網絡體系結構

一、OSI參考模型


1、 由於對等層通信並不是直接進行, 因而稱爲 虛擬通信
2、 數據在垂直的層次中自上而下地逐層傳遞直至物理層, 在物理層的兩個端點進行物理通信, 這種通信稱爲實通信
3、 OSI 參考模型的(傳輸層、 會話層、 表示層和應用層)稱爲端到端層。(物理層、 數據鏈路層和網絡層)稱爲結點到結點層
4、 表示層:

解決格式數據表示差別提供一致的數據格式, 使字符、 格式等有差異的設備之間相互通信
5、 傳輸層: 

(1) 在 OSI 參考模型中處理端到端的(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 

(2) 起到將通信子網的技術設計欠缺上層相隔離作用的

傳輸層主要協議 UDP(面向非連接) ,TCP(面向連接)
6、 數據鏈路層: 

(1) 主要功能差錯控制(將數據碼後面附加一定位數的循環碼, 從而實現數據鏈路層的差錯控制的功能) , 

(2) 鏈路管理(某些數據通信網絡的數據鏈路層還提供連接管理功能, 即通信前建立數據鏈路通信結束後釋放數據鏈路。這種數據鏈路的建立、維持和釋放過程稱爲(鏈路管理
7、物理層: 

(1) 主要功能是在傳輸介質上實現無結構比特流傳輸。( 無結構比特流是指不關心比特流實際代表的信息內容, 只關心如何將 0 和 1 這些比特以合適的信號傳送到目的地)。
        (2) (提高部分) 另一任務規定數據終端設備數據通通信設備之間接口的相關特性。

主要包括機械、 電氣、 功能、 和規程。


二、OSI 模型有關術語


8、  在層的實體之間傳送的比特組稱爲數據單元

對等層之間傳送數據單元是按照本層協議進行的, 這時的數據單元稱爲協議數據單元(PDU)。

PDU 在不同層往往有不同的叫法,如:   

  •           在應用層中稱爲報文
  •           在傳輸層中稱爲數據段或報文段
  •           在網絡層中稱爲分組或包
  •           在數據鏈路層稱爲幀
  •           在物理層稱爲位流或比特流

9、 服務訪問點(SAP) :

相鄰層的服務是通過其接口上的服務訪問點進行的, N 層 SAP 就是(N+1) 層可以訪問 N 層的地方。
10、 服務原語: 

osi 參考模型中的每一層的真正功能是爲其上一層服務的, 第 N 層向(N+1)層提供服務, 或第(N+1) 層提供服務, 都是一組原語描述的。

三、OSI 參考模型有四類:

  • 請求(用戶實體請求服務做某種工作)
  • 指示(用戶實體被告知某事件發生)
  • 響應(用戶實體表示對某件事的響應)
  • 證實(用戶實體收到關於它的請求的答覆)


四、TCP 參考模型


11、 TCP/IP 參考模型的核心層是網絡互聯層(相當於 osi 模型的網絡層) 。

主要解決數據分組發往目的網絡或主機的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要完成路由選擇提供網絡層尋址——IP地址。 (所以 IP 提供的是網絡層服務) 。
12、 TCP/IP 參考模型傳輸層主要包括

  • 面向連接
  • 提供可靠數據流傳輸的傳輸控制協議 TCP
  • 無連接不提供可靠數據傳輸的數據報協議 UDP


五、五層參考模型


13、 近年來, 在描述計算機網絡中最常用、 最接近實際網絡的參考模型五層參考模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