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其实并不难

编程其实并不难!

要编程并不需要到大学计算机系里去学很多艰深的理论,经过适当的指导与训练,一个高中生就可以参加到软件项目团队中,并写出具有相当质量水准的程序!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把编程视为很高深的东西?

为什么我国那么多的软件企业深感合格的程序员是如此难找?

我想,造成这个怪圈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一是学生学习方法与态度的问题。由于对软件开发这一工作本身缺乏正确认识,许多学生形成了一种浮躁的功利型学习方法,表现为盲目地跟风学习各种当前流行的新技术,但大都只是三个月热度,由于欠缺毅力和不具备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对这些新技术无法深入把握,浅尝辄止,“坐而论道”,讨论时可以“滔滔不绝”,一到动手则“原形毕露”。许多人没有想过:现在流行的“新”技术,难道就会一直“流行”下去?曾经风光一时的 Foxpro 和 PowerBuilder ,国内曾有许多人(包括本人在内)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与掌握,可没过几年,还有几个项目是用这两种技术开发的呢?所以,如果要“追”新技术,也只能去学预计两到三年后社会急需的技术,这就需要学习者有超前的眼光。但软件技术进步实在太快,很少有人能够准确预测出几年之后会流行什么。所以,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领域,从理论到技术,扎扎实实地用两到三年时间去学好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捕鱼”的本事。有了这种自我学习的基本能力与素质,还担心出海捕不到鱼吗?

有一些学生投入相当多的时间与金钱去参加种种有着各种动听承诺的电脑培训班,指望别人能够帮助自己成为技术高手,却不知真正的高手大都是“自学成才”!

造成怪圈的第二个重要原因就是计算机教育问题。目前高校中的计算机教育并不能大批量地培养出合格的软件开发者,学生在四年本科期间计算机理论学了不少,对培养编程能力却重视不够,缺乏实践的结果是理论也掌握不好,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被煮成了“夹生饭”。

编程是有规律的,读者能不能迅速成为一名具备相当水平的程序员,关键在于对编程规律与必备知识基础的把握程度。

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原理。在开发过程中所进行的各项具体活动与工作步骤,其背后都是有道理的,理解清楚了这些道理,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也就心中有数了。

编了这么多年的程序,我意识到其实学习软件开发技术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会做事方法的过程。例如,在开发软件时,要“分而治之”、“步步为营”、“先局部后整体”、“合理安排开发次序”、“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等,这不仅仅是程序设计的技巧,也是做好编程之外许多其他工作所需要的。

在学习与掌握软件技术这一过程中,可以锻炼一个人的许多基本素质,如思维周密、意志坚强、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等。如果一个人能在竞争空前激烈的 IT 业凭借着高素质站稳脚跟,那么,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如果他转向其他行业,同样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也会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只有被理解了的知识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识,无法理解的知识是毫无用处的。知识的获取与掌握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一般而言,具体的知识易于理解,而抽象的知识则难于把握,在学习过程中,应遵循“具体 → 抽象 → 具体 → ……”这样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

如果某人对一门学科所知不多,却指望他能通过理论学习迅速地把握这门学科,这就违反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客观规律。可惜的是,目前中国教育体制中普遍采用的让学生重点学习抽象理论而忽视具体实践的做法,造成了大批的学生既没学好理论,也没打好必要的实践基础。

因而,只有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理论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因此在整个计算机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把开发实践作为一条主线,由它串起所有的知识点。这样由点汇合成线,由线至面,才能构成雄厚的知识体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