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如何寫好畢業論文?(上)【中國人民大學龔新奇】

中國人民大學龔新奇老師認爲要寫好優秀的研究生畢業論文,至少要在以下方面下足功夫:

龔新奇老師認爲要寫好優秀的研究生畢業論文,至少要在以下方面下足功夫:

01 掌握方法,事半功倍

02 凝練內容,體現創新。

03 再提問,多反思。

04 嚴守規範,謹遵要求。

本期推送主要爲大家介紹論文基本寫作方法以及如何直觀體現創新性,一起來學習吧~

01 掌握方法,事半功倍

寫作一篇完整的畢業論文不是一兩天就可以結束的,雖然寫文章貴在一氣呵成,但也要根據自己的精力做好長期打算,要遵循基本的寫作方法,分成多個步驟,逐個階段來完成。

一般來說,研究生首先要跟導師討論這幾年做的科研內容,凝練出創新點,並把分散的點滴內容組織成有相關意義的架構。

然後,列出畢業論文的提綱,包括研究背景、共性理論和方法、具體研究的方法和結果、討論、總結和展望等。關鍵是列出可靠的章節目錄,可以討論幾次再逐步完善。

再按照章節目錄來撰寫。可以先寫簡單的部分,比如自己做的具體研究,由於對數據、分析、計算、推導等過程有過親身經歷,容易寫出來。很多同學在寫畢業論文前,都已經發表或寫好了前沿的學術論文,那可以直接仿照自己的論文來寫這些具體研究。然後再寫研究背景綜述或共性理論和方法綜述,這些也不完全陌生,在以往研究中都或多或少的有過接觸,但畢業論文應該看得更高更遠,所以對文獻的檢索和抽絲剝繭的要求更高。最後才寫摘要等概括性最強的內容。

跟導師多商量,可以逐章逐部分的跟他討論,也可以寫完初稿後,請他幫忙把關檢查。有的導師會逐字逐句修改,有的導師偏向於看重整體的思路和架構,有的導師偏向於創新點的突出,每個導師的行爲習慣不同,這些不同類別的導師都培養過傑出的學生。所以,我們研究生要更積極主動的跟導師溝通,儘量發揮導師的長處。

師生向來是教學相長,對於研究生成長過程來說更是這樣。因爲研究生不僅年輕敏捷,而且研究的是人類知識前沿的邊緣,導師有比你強的地方,但有可能精力不如你,有可能沒你對前沿邊緣的技術掌握得那麼好。導師可能提供給你的是方向和價值引領,可能是資源和環境的創造,可能是不斷提問來幫你開拓思路,可能是每天來問問新進展,可能是幫助解決有些他會、但你不會的技術和理論難點。但無論怎樣,導師不可能幫你解決科研中所有的困難,因爲那是你自己的科研,那是你自己達到畢業水平的要求,只有你自己攻克千辛萬苦後才能達到。導師和研究生之間最好的方式是,相互啓發和相互成就。這正是科研的美妙之處,也正是科研與日常工作最大的區別。因爲科研不怕碰壁,只要你足夠敏捷且勤奮,總能開創新的方向,總能找到新的成功。

具體來說,寫論文也有一定的技巧,施一公教授和周耀旗教授曾寫過一些博客文章,介紹怎麼寫好論文的技巧,同學們可以多找來看看。在每個章節中,要先把握邏輯流程,對研究數據和文獻等做總體分析,先形成一套清晰的思路,然後按照思路來做圖表、列要點等,最後才執筆。具體寫作時,先按照思路圖表和要點寫小標題的框架,然後開始具體寫作。第一稿,不能追求每句話的完美,主要留心邏輯,注意前後段落、相鄰兩句的邏輯關係。有想法時,儘量全力以赴,不受外界干擾,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拿出第一稿。寫完第一稿後,儘快修改第二稿,不能等自己熱情消失了,或遺忘了。這時也主要把握好每句話間的邏輯,爭取讓稿子有行雲流水的感覺,讀起來舒暢。接下來再修改時主要看看句子、用詞等,但主要邏輯基本不變。

寫論文過程中主動考慮審閱專家和其他讀者也非常重要。一個研究成果只有被欣賞纔有用,所以我們要盡力寫好論文來介紹好自己的研究,讓別人能讀懂,別人喜歡讀。一般論文的讀者可能有小同行、大同行和外行,他們對這個領域和你的研究會有不同的瞭解程度。一篇好的論文,要力求簡單到被外行理解,也深刻到被小同行稱讚。

在畢業論文基本結構相對固定的情況下,怎樣快速抓住忙碌的讀者的興趣?我們既要讓讀者看到他想看的熟悉信息,也要把我們的創新點等重要信息凸顯到合適的位置。我們在每句話中要由舊信息平滑過度到新信息,這樣最容易被理解。在科研論文寫作中,作者很容易弄顛倒了新舊信息的順序,因爲作者自己熟悉所有信息,不好區分新信息和舊信息,所以我們要把前面提到過的放在前面,沒提過的放在後面。每段只講一件事,第一句要總括這段的主幹,最後一句應該是段落的總結或啓示下一段。每句話都由舊信息到新信息,實現完整的邏輯鏈條。在表格中,最好是舊信息在左邊,而新信息在右邊,這樣閱讀起來容易理解。畫圖時,用實線表示自己的工作內容,對別人的工作內容用點劃線,用實心和空心符號來區別曲線,在圖題中不用縮寫,詳細說明座標軸等。

 

02 凝練內容,體現創新

寫研究論文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讓別人看到你做出的前沿研究成果,但怎麼直觀地體現出較強的創新性,是很有講究的。

(1)創新點容易被寫作格式埋藏有的同學在寫論文時,把創新點埋藏到了基本格式裏面,讓自己的導師都看不出來,更別提外人了。學生跟導師討論時,他強調自己寫了創新點,但導師初看論文沒找到。經過雙方來回較真之後,導師發現他在基本格式下面再取了一些小標題,用這些深埋的小標題裏的段落來描述自己的創新點。但一般評閱專家根本看不到那麼深,他們期望能從標題等顯著的地方看出你的創新點來。

(2)總覺得點子創新力弱?不可靠?有的論文容易看出新點子,但讓人覺得不可靠,感覺這個創新可能很弱。主要原因是研究背景的綜述不完整,缺乏庖丁解牛式的文獻綜合分析,讓內行覺得有太多同行的研究你不知道,讓外行覺得你太單薄。

(3)你的論文可能只是表面看上去有新意。有的論文表面看起來有新意,搭了一個新的框架,把很多其他內容糅合在了一起,很是複雜。但邏輯鏈條太短,每個糅合都淺嘗輒止,數據和結果都比較粗糙,也不能解決問題。

(4)創新點不夠發光?可能你做得太淺。有的論文確實開發了新方法,得到了很好的初步結果,表現出了良好的潛力,但投入的時間和經歷不夠,做得較淺。

(5)問題舍大取小,實用性還哪裏找?有的論文把小問題繞得非常複雜,設計了一堆新參數、新方程,但迴避了真實的大問題,只解決了小問題。這種論文初讀起來很難懂,但它的方法和研究裏又確實有不少新東西,在寬鬆的學術研究中,容易投稿,只不過審閱人在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搞清楚那些新意,再深入進去後,發現它到頭來只是繞了很多彎子,沒有多少用處。

(6)羅列數據?淺顯分析?論文不能像大學生實驗報告。有的論文沒有創新點,像大學生實驗報告。羅列了很多數據、表格,只有淺顯的分析,沒有深挖數據間的關係,找不出新的規律。給出的分析結果與專業內的常識差別不大,好像都正確,但不需要你分析,別人也覺得正確。

(7)淺嘗輒止只做練習,你的論文無法“出道”。有的論文明顯缺乏新意,沒有發表論文,沒有做出可以使用的工具,理論探討和邏輯推理也不深,給人的感覺是隻看了一些文獻,做了一些練習,缺乏研究生該有的先進性和創新性。

上述這些論文就是缺乏對研究內容的凝練和挖掘,不能達到體現創新的要求。要想真正做到專業上的創新,一般可以從兩個角度入手,一是嘗試突破專業內公認的重要難題,如果想辦法解決了這些大難題,是很容易獲得專業內同行認可的創新成果。當然這個難題的解決有時需要能力、魄力和資源等多種要素的集中,不是很容易做到的。還有一個角度,是搞清楚研究課題的來龍去脈、前世今生、國際國內的文獻,分門別類地羅列已經達到的水平,和還需要解決的問題。

你可能會捋出不只一個問題,那怎麼選擇合適的問題來做,這也是決定研究生科研好壞的很重要關口。一般來講,好的研究問題應該是有重要研究意義的,你或者導師起碼有一人強烈認爲搞定這個問題是值得投入幾年光陰的。在幾個你們感興趣的重要問題中,設想完成這些問題可能的步驟,挑選有實現可能的問題來儘快地動手試試。在做的過程中,多關注新的進展,少被一些失敗糾纏,不要強調盡善盡美,能走下去,哪怕繞着走也可以,直達終點。到了之後,可以再過來總結和完善。但科研中很多時候,你是搞不清那麼多失敗的原因的,因爲原因可能太多了,你能想到的可能不是真正的原因。如果你想搞清楚這裏面的原因,可能又得換課題了。

現在信息豐富,交叉學科的問題容易引起研究生的興趣,但是評價交叉學科研究的創新性程度挺困難,一定要找準非常小領域的專家來討論。即使你做出的成果被有些人認爲是新穎的,但可能這些人本身不是這個小領域的專家,他沒法判斷你這個成果在小領域中是處於非常創新還是一般練習的程度。

我自己感興趣的是數學、信息和生物的前沿交叉問題,在讀研究生、做博士後和做訪問學者時,導師和合作者充分發揮他們自己的領域專長之外,還盡力幫我引薦交叉小領域的大牛專家來把關比如,我讀研究生時,寫數學算法來預測蛋白質分子相互作用的空間結構,我導師屬於國內最早做蛋白質分子計算的科學家,他對我有很多專業教導,但隨着計算和實驗手段的不斷進步,他推薦我參加國際蛋白質相互作用預測競賽,那裏有全世界很多國家的大牛,也有不少像我一樣躍躍欲試的新手。我的想法、程序和結果都可以深入的跟小同行探討,我還兩次出國參加小同行會議,去展示我做的方法和結果。我做博士後時,導師對數學和生物都很感興趣,他的理論和實驗功底也都挺深厚,討論到我做的具體計算方法時,他從邏輯和應用上給了我很多思維風暴,讓我反思了良久。但他也請來熟悉計算的小同行院士和教授,讓我給他們講,請他們幫忙指點。我在哈佛做丘成桐先生的訪問學者時,嘗試用微分幾何做超大蛋白質分子相互作用的空間結構,他把我叫到辦公室用紙筆討論,然後讓我給哈佛數學中心的所有老師做報告,讓他們給我提建議。更進一步,他把我寫的簡陋文檔發給小領域的美國科學院院士等專家,用郵件來回討論。

我現在指導研究生也努力嘗試跟我的老師學習。我組織豐富的課題組內討論,培養研究生對課題的興趣,鼓勵研究生做我們擅長的小領域,我會根據每個研究生課題進展的需要,推薦他/她跟小領域專家討論,也邀請小領域專家來課題組做學術交流。我們的研究生也有很多機會參加國際國內的前沿學術會議,更多體驗小同行思維碰撞的火花。

總之,要想寫出體現高水平創新成果的畢業論文,既需要寫作功夫,也需要對研究課題的真實創新體驗,用文字把創新體驗凝練和整理好,這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