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堅、楊元慶等大佬在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上共話技術創新

6月23日,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在天津開幕。今年,由於受到疫情影響,大會改成以線上直播的方式向觀衆呈現。在爲期兩天的會期內,大會設置多場高峯會議論壇,圍繞“智能新時代:創新、賦能和生態”這一主題進行分享和討論,以推進人工智能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打造世界人工智能先鋒城市。

騰訊集團首席運營官任宇昕:以數字工匠的精神打磨產品,建設數字創新生態

在世界智能大會高峯論壇上,騰訊集團首席運營官任宇昕介紹了騰訊在智能科技領域的思考,他認爲,如果把企業看作一個小生態,那麼產業就是大生態,社會就是一個更大的生態。騰訊多年來也在從企業、產業、和社會三個方面思考和參與智能科技產業的創新和發展。從企業角度來看,騰訊要以數字工匠的精神打磨產品,建設數字創新生態。 2018年騰訊提出要扎消費互聯網,在產業互聯網領域,騰訊的定位是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騰訊希望做好連接器,提供工具箱,成爲創新生態的共建者。從產業角度來講,騰訊將助推智能產業發展,積極參與新基建,發展產業互聯網。在社會層面,騰訊希望助力智能治理,通過踐行科技向善,共建智慧社會。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疫情倒逼我們提升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在疫情的影響下,短期來看,如何促進經濟發展,保障民生問題,成爲了發展的核心議題。從長期來看,疫情加速了全球供應鏈、產業鏈的重新洗牌。倒逼我們必須加快轉變增長方式,不能滿足於僅僅在低成本製造上的成果,而應該努力提升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製造業立於不敗之地,繼續我們作爲世界工廠的地位。

面對不確定性,我們必須爲未來做好充分準備,楊元慶認爲,我們應該通過大力發展以數字化和智能化驅動的只會經濟來促進消費的增長,來推動中國製造業實現轉型升級,在後疫情時代,增強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如果沒有把握好智能X效應就很可能被淘汰

在新基建的浪潮下,智能X(比如智能教育、智能醫療等)的理念貫穿在我們的生活中,楊旭表示,如果沒有把握好智能X效應就很可能被淘汰,以前一提到醫療和教育,大家的第一反應是線下。經過這次疫情,大家發現經濟方式發生了重大轉型,比如線上醫療、遠程醫療和線上教育等,這些都需要非常快速的網絡支撐,比如5G,很多數據中心也需要邊緣化,越來越多的技術投入一定是新基建的一部分。

英特爾從傳統PC到如今完整的端到端的數字經濟環境,內部已經構建了高速傳輸的5G技術、雲計算技術以及數據處理技術,持續爲客戶帶來增長。在中國,要成功必須和合作夥伴深入合作,英特爾35年來的理念就是紮根中國,與合作伙伴一起風雨同舟。基於過去的經驗,面對現在的挑戰和未來的機會,英特爾深刻認識到只要和合作夥伴堅定不移的合作,尋找互補的關係。

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歷軍:計算技術朝着多元和融合的方向發展

中科曙光是一家天津企業,15年前在中國科學院統一的部署下遷移到了天津。過去15年,中科曙光圍繞先進計算技術和產業發展進行了努力,科研範式在不斷演進,從傳統的理論實驗到現在的計算機模擬分析。

21世紀,隨着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的發展,計算技術朝着多元和融合的方向發展。未來的先進技術分爲三類:升級優化(基於傳統的計算技術)、多元融合(人工智能融合了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顛覆創新(比如量子計算等技術)。如今,先進的計算力已經成爲數字化、智能化社會的基礎設施。然而,這些技術也成爲了國際競爭的焦點。

如果芯片等技術大量依靠國外進口勢必會產生一些問題,國家早在2015年就有相關規劃,成立了先進計算產業創新中心,圍繞國產芯片建立健全產業鏈和供應鏈生態,在未來五到十年的時間裏,通過聯合技術攻關、產業合作、人才培養等多種方法將整個實力做起來。

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堅:城市對未來技術的發展怎麼重視都不爲過

智能技術在過去的幾年中,讓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各種形式的智能技術在深刻地改變着我們,除了最基礎的理論以外,無論從硬件、軟件還是系統方面,都發生一次深刻的變化,如今已經到了智能技術無所不在的時代。王堅博士認爲,智能技術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與社會生活的發展和城市的發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在2016年,阿里最早提出做城市大腦的時候,智能技術也剛剛開始對整個產業以及技術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那麼,今天城市本身的發展也在極大地推動技術本身的發展。城市大腦於2016年開始在杭州探索的時候,其實着這背後隱藏着一個非常深厚的趨勢,也就是我們的城市從過去靠馬力、電力推動發展到如今的靠算力推動,這背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智能技術的發展。

此外,王堅博士也藉着在本屆智能大會上演講的契機傳達出了三個觀點:第一、城市作爲最重要的容器,對未來技術的發展怎麼重視都不爲過;第二、城市也是讓各種技術更快能夠成熟和發展的容器,在過去,人工智能在各行各業的作用受到了廣泛關注,智能技術和城市的發展在當下更加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最後,智能技術和城市結合起來,會深刻地推動城市本身的發展。在今後20到30年裏,城市本身的發展也會因爲智能技術而被重新定義。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峯:AI將以真正解決人類剛需載入史冊

現在人類正共同面對着諸多挑戰和壓力,在這種挑戰和壓力之下,世界各國越來越清晰地看到,人工智能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路徑,可以幫助我們完成許多人類無法完成的工作。比如在此次疫情期間,醫療系統進行的系統化、智慧化的防控,幫助大家在線上也能有更好的生活體驗。

其實全球在人工智能領域都有着共同的需求,無論是技術開發,還是場景驅動,還是法律、倫理和人文都需要全球合作,也呼喚全球的合作。所以劉慶峯認爲大會的主題“創新、賦能和生態”正是符合了這樣一個大的趨勢。目前,中國在全球的技術優勢進一步凸顯,我們在國際的地位會進一步增強。中國的人工智能會面臨着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它也將會以真正解決人類剛需載入史冊。

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禕:安全不牢,整個新基建就會出現問題

新基建這個詞在很短的時間內被大衆廣泛提起,引來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官員到企業家,從互聯網行業到傳統行業,包括現在的投資界,社會各界都在熱烈討論新基建。之所以能有這麼高的熱度,周鴻禕認爲,新基建不僅僅能拉動短期投資,它本質的意義在於其背後是產業、經濟、政府、社會和整個國家治理的全面數字化,它推動了整個國家從信息化階段走向全面數字化,甚至未來能發展成數字孿生,也就是說,我們這個物理的世界,被充分數字化後,在線上會構造一個平行的數字化世界,而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將充分地打通,新基建就是全面數字化的基礎。

在上一個十年,中國的互聯網主要在消費者領域經過了充分地數字化變革,這是互聯網的上半場,那麼,未來下一個十年,面向政府、面向企業領域,無論是產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車聯網、智慧城市、智慧政府這些領域如果也能像消費者互聯網一樣實現充分的數字化,那麼我國的改變會是巨大的。既然新基建背後是全面數字化,那麼周鴻禕認爲,新基建就是數字化基建,他對新基建的總結爲“IMABCED”,也就是物聯網、5G、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這些數字技術的融合。那麼它就有三個特徵,周鴻禕總結爲三句話:一、軟件定義世界;二、萬物均可互聯;三、數據驅動一切業務。所以,當整個世界,整個國家充分數字化之後,實際上整個基礎都是建立在軟件之上,5G通訊、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都是以軟件爲基礎,這個時候,如果網絡安全沒有保障,軟件有漏洞遭到攻擊,那麼整個數字化的世界將會受到重大破壞,所以安全原來在信息化領域可能是個可有可無的附庸,是信息化的附屬,但到了新基建時代,到了全面數字化時代,如果安全不牢,我們構造的整個新基建基礎就將出現問題,後果不堪設想。

關注更多會議內容,請訪問:https://www.wicongress.org/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