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思考到思想,讀愛民《大道至簡》有感

 

愛民認識源自博文的周筠老師,當時博文的一位年輕編輯在編輯愛民新書的時候出了一些質量問題,愛民出於幫助周老師帶新人的目的給這位年輕編輯和周老師寫了長長的一封信,大致意思就是做事要注重細節、注重品質,並且讓周老師不要責怪這位新人,新人需要成長云云..,當時看到被愛民修改的密密麻麻的稿件,讓我感慨不已,馬上將郵件轉給了我們團隊所有人,並且將稿件改了個名字保存下來,叫做“震撼人心的一堂課.DOC”。後來4月份英雄大會的時候,有幸能夠邀請愛民來參會,並且一有機會和愛民一塊交流,所得甚多。他對CSDN提了不少很中肯的意見,比如推出新產品的時候概念過多,5號下午的產品宣講會沒有設置互動環節,讓聽衆覺得乏味等等細節的建議。後來有辛獲得博文的佘廣贈送給我一本愛民的新書《大道至簡-軟件工程實踐者的思想》,利用大會的幾天粗粗的看了以下,因爲一直保持着閱讀比較快的習慣,剛開始心裏給了幾個直觀的評價,但是覺得總體來說值得一看。
 
第一、           思考深刻、略顯單薄:因爲我看了書的主體框架也就是軟件工程層狀模型(EHM),雖然邏輯清楚,但是涉及面太大,在我看到這種大部頭並且冠以“思想”稱號的書沒有五、六百頁是絕對講不清楚的,而且往往越簡單的東西越難以用文字表達清楚。
第二、           “道”來“道”去,有點拗口:書中引用了大量的古文,並且用一些“玄之又玄”的方式來表達愛民心目中的“道”。比如光前言、前言後語、附錄就有十篇之多,其中尤以和蔣濤就電子版序的對話爲甚,整個篇幅就是來描述“道”很重要。
 
五一期間因爲孩子快要出生,沒有遠遊,正好有充足的時間重讀幾本好書,一本是我已經反覆看了多遍的營銷大師科特勒的經典教科書《營銷管理(第十一版)》,還有一本是蔣濤送給所有中層幹部的《格魯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最後一本就是愛民這本僅僅淺嘗則止的《大道至簡-軟件工程實踐者的思想;雖然三本書跨越了營銷、管理和軟件工程三大領域,但是這三個領域其實本質上是相通的。《營銷管理》是一本經典的市場營銷教材了,到現在已經出了第十一版了,而且還專門爲亞洲人出了亞洲版,可見其暢銷程度;格魯夫的這本《給經理人的第一堂課》也是現在熱銷的一本書,彙集了格魯夫在Intel那種樸素而簡單實用的管理思想;這兩者都是西方人寫的書,前者是西方經典教材的寫法,每個知識點都務求講的非常細,並且輔助以大量的案例、備忘錄和習題來幫助您從各個角度理解得非常深入,比如講新經濟這一部分就引用了科特勒本人發人深醒的一句話,大量的篇幅概括新經濟的特點、新經濟對於公司的影響、衆多首席執行官對於新經濟的看法、一些圖書對新經濟的看法,總之會讓您博才衆長。後者是典型西方暢銷書的寫法,先講講自己所在企業的歷史,然後講自己是如何講一個企業從小帶到大,然後從中提煉出的一套方法,然後將這套方法介紹給大家,這套方法不僅僅適用於Intel,同樣也適用於您所在的企業。從這兩本書都可以看書,西方西方的寫作風格比較着重於從實證出發來闡明觀點,這樣有個好處,就是容易掌握的比較深入,可操作性比較強。在之前我一直非常喜歡西方這種寫作風格,因爲他簡單可依賴,書是用來幫助你解決問題的。但在重新仔細閱讀了愛民這本書之後,我的想法有所改變,發現西方圖書的這種風格但是容易陷入到細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要找到和你問題相對應的章節就可以了,你幾乎不用做太多的思考。而愛民這本小冊子則不斷逼迫你去思考,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愚公移山這個人所盡知的經典故事出發幫助你去思考,我以前的成功是因爲做對了什麼,我以前的失敗是沒有做對什麼,歸納起來愛民這本小書有幾個地方讓我認爲是做的不錯的。
 
第一、邏輯性:我一直比較推崇無論討論問題還是描述問題都必須有一個三段論的討論框架,首先要弄清楚你要討論問題的核心概念,因爲概念的不統一會導致問題的源頭就會出現錯誤。其次要搞清楚概念和概念之間的聯繫,其實所有的理論本質上講的都是概念和概念之間的聯繫。最後要搞清楚理論和社會之間關係,因爲即使概念清楚、概念之間的關係也和很清楚,但不能致用,也是沒有意義的。但是看了愛民這本小書之後,發現雖然整本書雖然看起來有點亂,有點東一句、西一句的感覺,但是內在有一個嚴密的框架就是他提出的軟件工程層狀模型(EHM),模型本身我個人認爲還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整個的邏輯是清楚的。就是將軟件工程劃分爲程序、方法、過程、工程和組織五個層面,五個層面根據關注點的不同又劃分爲實現、團隊和經營三個層面,每個層面又都是承上啓下的關係,不能割裂來看。但是不同的角色關注的問題層面又是不一樣的,比如軟件設計人員比較關注實現層面,也就是程序與方法;開發經理或者項目經理比較關注團隊層面;而企業的經營管理層比較關注經營層面。
 
第二、趣味性:我看過太多的技術書籍,讀起來痛苦異常,尤其是外版的翻譯書籍,本來國外的寫作風格就和國人的閱讀習慣不同,再加上部分譯者拙劣的翻譯和對專業的理解不夠深刻,導致看外版翻譯書簡直就是一種痛苦的過程。而國內技術作者因爲多數就是技術出身,技術出身兩個特點,第一就是缺乏比較正規的寫作訓練,因爲中國的寫作教育一直非常缺失,尤其是理工科出身的學生。第二就是缺乏與讀者溝通的同理心,更多的是從我有什麼出發,而不是從讀者需要什麼出發或者讀者的知識水平出發,循序漸進的進行介紹,再加上出版社出書週期的壓力,導致真正的有用又易讀的好書真是鳳毛麟角。愛民這本小書則不一樣,採用了四種方式對話、漫畫、故事和案例來加強本書的趣味性。書中引用了比較多的對話來加強讀者對概念的理解,比如和蔣濤關於“道”的對話(P147),其中關於圍棋學習四個階段的對話可謂經典,西方的教科書大多在“記住定式”和“應用定式”階段,而愛民這本小書則立足於幫助我們“忘掉定式”和“創造定式”;還有與Soul關於“面向對象的侷限性”那段對話(P015)則讓人反思我們對面向對象的認識,“世界是關係網絡圖,面向對象是數,而樹只能片面地表達世界。”,所以面向對象和麪向過程並不是對立的關係,只是描述世界的方式不同而已。書中還採用了漫畫、故事和案例等其它方式來加強本書的趣味性,這裏就不一一舉例了,可以看出愛民爲了讓“道”可“道”還是花了很大心思的。
 
第三、實用性:雖然這本小書是講“思想”的,但是也不乏實用性。比如第一章編程的精義部分就給我一個明確的提醒,如果要做一個好的Coder首先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應該多花時間將事件的邏輯關係和依賴關係搞清楚,而不是一開始就上來編碼,而常常一接到任務就開始編碼的程序員,通常也是加班最多的程序員。而當你真正理解程序=算法 + 結構之後,你也會對於那些整天進行語言之爭的人嗤之以鼻。在愛民介紹了Delphi1.0到Delphi2.0變遷的故事後,就知道爲什麼單元和模塊的出現在程序發展史上是如此重要,這兩個概念並不是憑空來的。再比如在第八章《你看得到工具的本質嗎?》中,我們可以瞭解到使用工具的方法遠比工具本身要重要,這一點我有很深的體會,以前經常希望要學會UML或者RUP,但是後來發現對於大多數應用情境來說並不需要那麼複雜的描述語言,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Powerpoint畫一個原型界面圖,只要客戶和開發人員雙方都認可了就OK了,這樣既容易理解傳播起來又方便,省得畫一個複雜的UML圖到客戶那裏,需要安裝專門的軟件才能打開,而且客戶終於裝好之後一句話“我看不懂”,所有努力付諸東流。
 
認真讀完愛民這本小書,確實收穫很多,而且也給國內的技術圖書出版界帶來了一些新氣象,這一點是非常難得的,怪不得像愛民在序裏寫的不僅電子工業出版社精心出版了此書,而且國內另外兩大IT出版社清華和人郵對此書也深爲關注。
PS:剛剛看到科特勒的《營銷管理》又出了第十二版,跟進的梅清豪教授又翻譯了第十二版,而最早的《營銷管理》引進版(第五版)的翻譯則是1979年梅清豪教授的父親梅汝和教授翻譯的,這也算是子承父業了。從中也可以看出經典的價值和經典是如何形成的?希望愛民也能夠堅持不懈的繼續完善他的“軟件工程實踐者的思想”,從引發思考到變成讓人可以記住和應用的“定式”。

今日故事-行動的寓言(黃永玉)

螃蟹、貓頭鷹和蝙蝠去上惡習補習班。數年過後,它們都順利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不過,螃蟹仍橫行,貓頭鷹仍白天睡覺晚上活動,蝙蝠仍倒懸。 (

今日幽默-過節

阿松和阿柏無事閒聊互道歲月不饒人。
阿松:“回憶兒童時代,過的最快樂的是兒童節。”
阿柏:“過了十年就是青年節。”
阿松:“再過十年就是父親節。”
阿柏:“再過幾十年就是老人節了。”
阿松:“又再過幾十年.”
阿柏:“清明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