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 架構]回顧計算機網絡的經典七層結構

[OSI架構]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開放式網絡互連

把網絡通信的工作分爲7層,分別爲: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層之間數據的傳輸過程]

標題

數據在層之間傳遞時,下一層不區分上層數據的含義,較低級的層將上層報頭和數據看作一個整體後加上本層的報頭並向下傳遞。

物理層時,只簡單地看作一系列比特流,然後將其轉換成電信號通過介質傳送到接收進程所在的節點的物理層。

數據鏈路層在數據鏈路層不僅要加上報頭DH,還要加上報尾DT。 

[數據傳輸時形式] 

層間接口處提供服務的地方稱爲服務訪問點SAP(Service Access Point),每個服務訪問點都有一個唯一的標識地址。例如,一個傳輸層的服務訪問點TSAP地址可表示成:<網絡號><主機號><端口號>。

進層時傳遞的信息在OSl模型中稱爲服務數據單元(Service Data Unit-SDU)。在N層和N-1層間傳遞的數據單元,記爲(N)SDU。

層內部:SDU在服務訪問點處穿過接口時,通常要加上一些輔助信息(比如說服務原語中的某些參數),這些輔助信息在OSl模型中統稱爲接口控制信息。(Interface Control Information--ICl)。SDU和ICI一起構成接口數據單元(Interface Data Unit-IDU)。IDU在離開接口的SAP時去掉ICl還原爲SDU;(這裏加上ICI又被去掉了,整體上說穿過接口前後數據沒變化)

出層時的信息單位稱爲協議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lt(PDU)。N層的PDU由N層的SDU加上該層的協議控制信息(Protocol Control Information—PCI)構成。

注意:

一般來將下層的SDU是上一層的PDU,但有時也會發生將多個PDU當作一個SDU處理【拼接 concatenation】的情況;或將一個PDU當作多個SDU【分段 segmenting】的情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