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一書《VMware軟件定義存儲:原理剖析和設計指南》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10章,第1章概述了vSphere存儲技術的現狀;第2章介紹了過去10年VMware使用的傳統和經典的存儲技術;第3章講解了存儲連通性和結構,與傳統存儲技術及下一代解決方案有關;第4章有與VirtualSAN存儲技術相關的設計注意事項;第5章着重講解延伸集羣的設計;第6章解釋與大規模部署VSANsh關的注意事項;第7章概述VSAN的用例;第8章探究了VMware虛擬卷技術以及與其相關的策略驅動的存儲概念;第9章介紹IT組織和服務提供商如何設計並提供存儲即服務;第10章涵蓋在軟件定義存儲的數據中心存儲內的存儲監控和預警設計。

 

 

作者簡介

Martin Hosken是VMware公司全球雲實踐(VMware Global Cloud Practice)部門的全球雲架構師,這個部門從屬於雲服務提供商的軟件業務部。


他在爲跨國客戶提供諮詢和架構,以及爲機構從傳統的基礎架構轉型到VMware的基於雲的平臺方面有着豐富的經驗。他廣泛而深刻的物理、虛擬化的服務及平臺和雲基礎架構的解決方案方面的知識,源於他在全球架構參與及領導的爲企業和雲服務提供商服務設計、開發大規模的複雜的綜合技術項目。他擅長於將Cisco、EMC、IBM、HP、Dell和VMware系統設計、實施並整合到企業環境及雲服務提供商的基礎架構中。


此外,馬丁是一個在數據中心虛擬化和雲管理及自動化兩個領域的雙重VMware認證設計專家(VCDX #117)。可在http://vcdx.vmware.com查到官方VCDX目錄。馬丁還擁有EMC、Cisco、微軟和其他廠商的一系列行業認證證書,包括Windows Server MCITP和Windows Server與Messaging MCSE。


由於多年來對VMware用戶社區的重大貢獻,他被授予年度VMware vExpert稱號。可在https://communities.vmware.com/vexpert.jspa查到VMware社區的vExpert目錄。這個稱號是因爲他們的貢獻而授予個人的,他們分享知識並且對VMware技術充滿熱情,甚至超越了工作對他們的要求。馬丁也是CTO大使計劃(CTO Ambassador Program)的成員,他還負責VMware研發團隊與客戶、合作伙伴和VMware當地員工的聯繫。可以在推特上關注馬丁:@ hoskenm。

 

目錄

第1章 軟件定義存儲設計1

1.1 軟件定義計算2
1.2 軟件定義網絡2
1.3 軟件定義存儲3
1.4 VMware存儲環境設計5
1.4.1 技術評估和需求收集5
1.4.2 確立存儲設計因素6
1.5 存儲經濟性9
1.5.1 計算存儲資源的總體擁有成本11
1.5.2 信息生命週期管理13
1.6 實施軟件定義存儲戰略14
1.7 軟件定義存儲概要15
1.7.1 超融合基礎架構和Virtual SAN17
1.7.2 Virtual Volumes17
1.7.3 傳統存儲模型與下一代存儲模型18
第2章 傳統存儲模型與構建19
2.1 傳統存儲概念19
2.1.1 RAID集22
2.1.2 虛擬置備36
2.1.3 存儲分層41
2.1.4 存儲可擴展性設計45
2.1.5 存儲管理工具47
2.1.6 多租戶存儲設計48
2.1.7 服務質量49
2.1.8 數據去重和壓縮49
2.1.9 存儲設備安全性50
2.1.10 硬件高可用性51
2.1.11 基於存儲陣列的災難恢復和 備份51
2.1.12 傳統存儲環境中的存儲陣列快照和克隆53
2.1.13 vSphere城域存儲集羣54
2.1.14 全閃存磁盤陣列54
2.2 vSphere存儲技術56
2.2.1 虛擬磁盤56
2.2.2 虛擬機存儲控制器(vSCSI適配器)59
2.2.3 數據存儲60
2.2.4 裸設備映射66
2.2.5 什麼情況下使用RDM而不使用VMFS或NFS67
2.2.6 Storage vMotion和增強型vMotion操作68
2.2.7 數據存儲集羣69
2.2.8 存儲分佈式資源調度69
2.2.9 存儲I/O控制71
2.2.10 傳統存儲模型—VAAI74
2.2.11 傳統存儲模型—VASA 1.076
2.2.12 VADP和VAMP76
2.2.13 從SAN引導77
2.2.14 傳統存儲模型—vSphere存儲策略79
2.2.15 vSphere中的分層存儲設計模型80
2.2.16 子LUN系統訪問83
第3章 結構連接和存儲I/O架構85
3.1 光纖通道SAN86
3.1.1 光纖通道協議86
3.1.2 光纖通道拓撲94
3.1.3 基於交換的結構98
3.1.4 安全和流量隔離功能103
3.1.5 N_Port虛擬化和N_PortID虛擬化108
3.1.6 從SAN引導110
3.1.7 光纖通道概要110
3.2 iSCSI存儲傳輸協議111
3.2.1 iSCSI協議組件111
3.2.2 iSCSI流量隔離113
3.2.3 巨型幀113
3.2.4 iSCSI設備命名標準114
3.2.5 CHAP安全115
3.2.6 iSCSI網絡適配器116
3.2.7 虛擬交換機設計118
3.2.8 從SAN引導iSCSI121
3.2.9 iSCSI協議概要121
3.3 NFS存儲傳輸協議122
3.3.1 NAS和SAN對比123
3.3.2 NFS組件123
3.3.3 NAS實現125
3.3.4 單虛擬交換機/單網絡設計129
3.3.5 單虛擬交換機/多網絡設計131
3.3.6 vSphere 6 NFS 4.1版本限制132
3.3.7 NFS協議小結133
3.4 以太網光纖通道協議133
3.4.1 以太網光纖通道協議原理134
3.4.2 以太網光纖通道物理組件136
3.4.3 以太網光纖通道基礎架構137
3.4.4 以太網光纖通道設計選項137
3.4.5 以太網光纖通道協議概要140
3.5 多路徑模型141
3.5.1 可插拔存儲架構143
3.5.2 iSCSI多路徑146
3.5.3 NAS多路徑146
3.6 直接連接存儲148
3.7 評估交換機設計特性149
3.8 結構連接和存儲I/O體系架構概要151
第4章 使用Virtual SAN實現策略驅動的存儲設計153
4.1 Virtual SAN概覽157
4.2 Virtual SAN體系架構158
4.2.1 Virtual SAN磁盤組159
4.2.2 Virtual SAN混合與全閃存模式比較161
4.2.3 全閃存模式的去重與壓縮164
4.2.4 數據的位置和緩存算法166
4.2.5 Virtual SAN的倒盤機制166
4.2.6 Virtual SAN的分佈式數據存儲167
4.2.7 對象、組件和見證169
4.2.8 磁盤格式170
4.2.9 交換效率/稀疏交換172
4.2.10 Virtual SAN分佈式RAID172
4.2.11 軟件校驗碼173
4.3 Virtual SAN設計需求174
4.3.1 主機形式因素174
4.3.2 主機引導架構175
4.3.3 Virtual SAN硬件需求179
4.4 Virtual SAN網絡結構設計189
4.4.1 vSphere網絡需求190
4.4.2 物理網絡需求193
4.5 Virtual SAN存儲策略設計200
4.5.1 基於存儲策略的管理框架200
4.5.2 Virtual SAN規則201
4.5.3 Virtual SAN規則集201
4.5.4 缺省的存儲策略212
4.5.5 應用評估和存儲策略設計212
4.6 Virtual SAN數據存儲設計與容量規劃216
4.6.1 每集羣主機數量217
4.6.2 存儲能力218
4.6.3 配置多個磁盤組219
4.6.4 耐久型閃存設備容量規劃220
4.6.5 對象、組件和見證容量規劃221
4.6.6 數據存儲容量盤容量規劃222
4.6.7 容量盤容量規劃222
4.7 可用性設計227
4.7.1 防範硬件組件失敗的設計228
4.7.2 防範主機故障的主機集羣設計與規劃230
4.7.3 仲裁邏輯設計與vSphere高可用236
4.7.4 故障域236
4.8 Virtual SAN內部組件技術240
4.8.1 可靠數據報傳輸240
4.8.2 集羣監控、成員關係與目錄服務241
4.8.3 集羣級對象管理器241
4.8.4 分佈式對象管理器241
4.8.5 本地日誌結構對象管理器242
4.8.6 對象存儲文件系統243
4.8.7 基於存儲策略的管理243
4.9 Virtual SAN集成與互操作243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版權歸作者所有,本公衆號不擁有所有權,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本公衆號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一經查實,本公衆號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書籍資源請微信搜索關注“中科院計算所培訓中心”公衆號,添加公衆號上的微信客服諮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