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的性能指標

1、吞吐量:表徵一臺計算機在某一時間間隔內能夠處理的信息量,單位是字節/秒(B/S)。

2、響應時間:表徵從輸入有效到系統產生響應之間的時間度量,用時間單位來度量,例如微秒(10-6S)、納秒(10-9S)。

3、利用率:表示在給定的時間間隔內,系統被實際使用的時間所佔的比率,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4、處理機字長:指處理機運算器中一次能夠完成二進制數運算的位數。當前處理機的字長有8位、16位、32位、64位。字長越長,表示計算的精度越高。

5、總線寬度:一般指CPU中運算器與存儲器之間進行互連的內部總線二進制位數。

6、存儲器容量:存儲器中所有存儲單元的總數目,通常用KB、MB、GB、TB來表示。     其中K=210,M=220,G=230,T=240, B=8位(1個字節)。

7、存儲器帶寬:存儲器的速度指標,單位時間內從存儲器讀出的二進制數信息量,一般用字節數/秒錶示。

8、主頻/時鐘週期:CPU的工作節拍受主時鐘控制,主時鐘不斷產生固定頻率的時鐘,主時鐘的頻率(f)叫CPU的主頻。度量單位是MHz(兆赫茲)、GHz(吉赫茲)。     主頻的倒數稱爲CPU時鐘週期(T),即T=1/f,度量單位是微秒、納秒。

9、CPU執行時間:表示CPU執行一段程序所佔用的CPU時間,可用下式計算:     CPU執行時間 =     CPU時鐘週期數 × CPU時鐘週期長 CPI:表示每條指令週期數,即執行一條指令所需的平均時鐘週期數。     用下式計算:

MIPS:每秒百萬條數據。MIPS是單位時間內的執行指令數,所以MIPS值越高說明機器速度越快。 MFLOPS是基於操作而非指令的,只能用來衡量機器浮點操作的性能,而不能體現機器的整體性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