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傳給碩士生的經驗!!很實用

博士生傳給碩士生的經驗!!很實用! 2010-01-10 13:17 | (分類:默認分類)
1.先看綜述,後看論著看綜述搞清概念,看論著掌握方法。
2.早動手在師兄師姐離開之前學會關鍵技術。
3.多數文章看摘要,少數文章看全文掌握了一點查全文的技巧,往往會以搞到全文爲樂,以至於沒有時間看文章的內容,更不屑於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並不多,過分追求全文是浪費,不可走極端。當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對的。
4.集中時間看文獻看過總會遺忘。看文獻的時間越分散,浪費時間越多。集中時間看更容易聯繫起來,形成整體印象。
5.做好記錄和標記複印或打印的文獻,直接用筆標記或批註。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獻,可以用編輯器標亮或改變文字顏色。這是避免時間浪費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則等於沒看。
6.準備引用的文章要親自看過。轉引造成的以訛傳訛不勝枚舉。
7.注意文章的參考價值。刊物的影響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數能反映文章的參考價值。但要注意引用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評價這篇文章的:支持還是反對,補充還是糾錯。
8. 交流是最好的老師做實驗遇到困難是家常便飯。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反覆嘗試?放棄?看書?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應該想到的是交流。對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請教體現你對他的尊重;對同年資的人,公開的討論可以使大家暢所欲言,而且出言謹慎。千萬不能閉門造車。一個實驗折騰半年,後來別人告訴你那是死路,豈不冤大頭?
9.最高層次的能力是表達能力再好的工作最終都要靠別人認可。表達能力,體現爲寫和說的能力,是需要長期培養的素質。比如發現一個罕見病例,寫好了發一篇論著;寫不好只能發一個病例報道。比如做一個課題,寫好了發一篇或數篇論著;寫不好只能發一個論著摘要或被槍斃。一張圖,一張表,無不是表達能力的體現。寥寥幾百上千字的標書,可以贏得大筆基金;雖然關係很重要,但寫得太差也不行。有人說,我不學PCR,不學 spss,只要學會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話有一點道理,實驗室的boss 們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行走江湖的。經常有研究生因思維敏捷條例清楚而令人肅然起敬。也經常有研究生不理解"爲什麼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闆卻讓另一個沒怎麼幹活的人寫了文章?讓他去大會發言?"你沒有看到人家有張口就來的本事嗎?
10.學好英語,不學二外。如今不論去日本還是歐洲,學術交流早已是英語的天下。你不必爲看不懂一篇法語的文章而遺憾,寫那篇文章的人正在爲沒學好英語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暫且不要去學二外。

英文文章寫作
1.閱讀10 篇文獻,總結100 個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語。經常複習。注意,文獻作者必須是以英文爲母語者,文獻內容要與你的專業有關。這屬於平時看文獻的副產品。
2.找3-5 篇技術路線和統計方法與你的課題接近的文章,精讀。寫出論文的草稿。要按照標題、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結果、討論、致謝、參考文獻、圖例、圖、表、照片和說明的統一格式來寫。這樣做的好處是從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雜誌的格式。
3.針對論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種具體方法、要討論的某一具體方面,各找5-8 篇文獻閱讀,充實完善。這裏討論的只涉及英文表達,也只推薦給缺乏英文寫作經驗的人。
4.找到你想投的雜誌的稿約,再找2-3 篇該雜誌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寫。注意,每次改寫都要先另存爲不同的文件名,以免出了問題不能恢復。
5.找英文高手改。找不到合適的人,就去找提供英語論文編輯服務(English correction and improvement,not translation)的公司,在此向有錢沒時間的人強烈推薦。

文獻管理
1.下載電子版文獻時(caj,pdf,html),把文章題目粘貼爲文件名。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號,要把 / / : * ? < > | 以及換行符刪掉。每次按照同樣的習慣設置文件名,可以防止重複下載。
2.不同主題存入不同文件夾。文件夾的題目要簡短,如:PD,LTP,PKC,NO。
3.看過的文獻歸入子文件夾,最起碼要把有用的和沒用的分開。
4.重要文獻根據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 編號,然後按名稱排列圖標,最重要的文獻就排在最前了。
5.複印或打印的文獻,用打孔器(¥10-15)打孔,裝入硬質文件夾(¥10-20/個)。我們經常會在參考文獻的引用上耍一些小聰明,殊不知這些都會降低論文質量。

1.知而不引明明借鑑了同行的類似工作,卻故意不引用同行的類似工作,使自己工作看上去"新穎""領先"。實際上審稿的可能就是同行。
2.斷章取義故意截取作者試圖否定的部分來烘托自己的觀點。
3.引而不確沒有認真看原文,引文錯漏。
4.來源不實某些字句來源不可靠(比如非正式的或非學術的出版物),且不註明來源。常見於一些統計數字。
5.盲目自引不是爲了說明自己的工作與前期工作之間的關係,而是單純爲提高自己文章被引用次數而自引。

國內文章水平不高的幾個原因:
1.審稿人知識陳舊。年紀大的審稿人查文獻和和上網的能力相當有限,無法覈實該研究是否有意義,創新點在那裏,方法是否可靠,結果是否可信。但匪夷所思的是他們經常提的審稿意見是"參考文獻不夠新"。
2.選錯審稿人。雖然一般指定兩名審稿人,但編輯部經常讓不懂分子生物學的人審分子生物學的文章,讓不懂統計的人審統計處理比較複雜的文章。出於愛面子,很少有人提出"我不適合審這篇文章"。
3.關係文章。有了關係,什麼都簡單了。
4.不承認陰性結果。誠實的陰性結果被認爲無意義。怪不得有人大聲疾呼"我要辦一本陰性雜誌"。
5.造假。任何人都不願意成爲制度的犧牲品。出不來預期結果就沒法交差。爲生存計,爲按期畢業計,造吧。

動態的科學
1.科研靠積累。象倫琴發現X 射線那樣憑藉一次簡單觀察就得諾貝爾獎的機會越來越少。更多的科研成果來自於實驗室長期積累。最終實至名歸。做科研不要指望一步登天。設計課題不要好高騖遠。基金評審也是這樣。沒有前期積累,獲得資助的可能性小。選導師要想好:你是要白手起家,還是要爲人作嫁?
2.文獻要追蹤。開題時通過查文獻了解的情況,到結題的時候可能有很大不同。實驗過程中要注意追蹤。運氣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線索;運氣不好,發現別人搶先了。據此修正你的實驗。寫論文之前一定要重新查一遍文獻。
3.記錄要複習。前面的實驗記錄要經常複習。隨着經驗的增加和認識的提高,你會發現最初的判斷未必正確。

我曾經向一些比我有經驗的人請教"什麼是科研",他們沒有正面回答我,只是給我打了五個比方。
1.科研是流行歌曲。什麼流行用什麼,什麼流行做什麼。張口生物芯片,閉口納米技術。老闆是追星一族,流行的就是最好的。
2.科研是移花接木。設計課題?課題怎麼是設計出來的呢?是拼出來的。A 的材料,B 的方法,C 的指標,D 的意義。
3.科研是傻瓜相機。原理搞不懂?恕我老朽,沒時間看原理了。我能折騰,多折騰幾次就出來了。爲什麼要做這一步?老闆心裏明白就行了!他每週安排的活兒我還幹不完呢。
4.科研是照葫蘆畫瓢。綜述不會寫?抄啊。論文不會寫?套啊。反正不會有人追究。無知者無畏!
5.科研是垃圾。實驗完成了,論文發表了,答辯通過了。老闆語重心長地說:"你們走後,這些都是垃圾"。暈!倒!掙扎!再倒!他們沒有騙我,實用主義自有它的道理。但我從此不再隨便批判國內的科研水平了,因爲在某些時候我也重複着同樣的故事。

寫畢業論文
1.先列提綱。不列提綱,上來就寫,是壞習慣。幾百字沒問題,幾千字勉強,幾萬字就難了。必須列出寫作提綱,再充實完善,以保證思路的連貫和字數的均衡。
2.平時多寫。及時總結階段性的工作,多寫文章多投稿。到最後階段,把這些文字有機地組合起來,就是一篇很好的畢業論文。
3.不要羅列所有數據。爲了保證畢業論文的分量,研究生往往會觀測較多的指標。但畢業論文並非數據越多越好。一定要捨棄那些與主旨關係不大的數據。否則,要麼顯得累贅鬆散,要麼成爲破綻。
4.打印修改。在電腦上直接修改,會遺漏很多錯誤。要儘可能地減少任何錯誤,一定要打印出來修改。
5.讓別人指出錯誤。自己修改,仍然受個人習慣的侷限。錯誤擺在那裏,卻熟視無睹。讓別人給你指出錯誤吧,不管他與你是不是同一專業。

怎樣讀文獻
1. 目標:漫無目的則毫無效率,抓不住重點才效率低下。選題之前可能會有一段時間處於迷茫狀態,不知從哪入手。胡亂看了大量文獻,卻不知所以然。在導師的指導下,在同行的啓發下,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確目標,有的放矢,入門就從這裏開始。即使導師不導,沒有定題,自己也要先設定一個具體的問題看文獻。不管你將來做不做這些東西,總比沒有目標好得多,保證有收穫。科研的一般法則是共通的。
2. 層次:對於一個具體的課題來說,相關文獻分屬於三個層次:研究方向、研究領域、研究課題。例如有人研究幹細胞定向分化治療帕金森病,對他來說,研究方向就是帕金森病,研究領域是帕金森病的幹細胞治療,研究課題是某種物質誘導幹細胞定向分化爲分泌多巴胺的神經細胞。看文獻時要分清手上的文獻是屬於那個層次,這決定你對它要掌握到什麼程度。研究方向層次的文獻:一般涉及,基礎知識,學科水準,瞭解當前重大進展與趨勢,達到專業人員水平;研究領域層次的文獻:瞭解焦點與熱點,已/正/將進行的課題,達到專家水平;研究課題層次的文獻:要全面,瞭解歷史、現狀、展望、主要方法、手段,達到No1專家水平。正確分辨文章的層次,才能把精力用到點子上。
3.形式:廣義的文獻包括可以閱讀的所有出版形式。教科書、專著、會議摘要彙編、期刊、網頁、甚至ppt文件。比如要了解免疫應答的基本形式,最好是看教科書;要參考大鼠腦立體定位圖譜,最好是看專著;要知道最新進展,最好是查閱期刊;要了解別人的研究動向,最好是參會或看會議論文彙編。不要找錯信息源。
4. 程度:對文獻的熟悉程度不同,閱讀文獻的方式大不相同。新手學習式閱讀,逐字逐句,搞清細節,掌握最基本的知識點。最初的十幾、幾十篇要精讀,精華的幾篇甚至要背誦。老手搜索式閱讀,已熟悉各種研究的常見模式和一般套路,能夠迅速提取關鍵信息,把握思路,經常不按常規順序閱讀。有人看圖說話,有人辨數識字。高手批判式閱讀,一針見血,直指問題所在。實際上沒有一篇論文是無懈可擊的。新手要穩,老手要準,高手要狠。新手、老手、高手的代表人物分別是研究生、導師和審稿人,但認真鑽研的研究生完全可以在3年中實現從新手到高手的嬗變。對自己有清醒的定位,才能選擇正確的閱讀方式。
5. 矛盾:文獻讀的多了,腦子裏塞滿了信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反而無所適從?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循證醫學劃分臨牀試驗證據的等級;同理,我們看文獻也要重視實驗證據的強度。發現矛盾,是第一步;找出異同,是第二步;思考解決,是第三步。從相互矛盾的結論推導中發現矛盾的根源,此時如能跳出圈外,不走思維定勢,從原始的科學問題出發,"無招勝有招",真正是到達另外一種境界了。何必翻譯外國人的綜述謊稱自己的綜述?何必重複別人做過的實驗謊稱自己的思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