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中國軟件開發的20人-- 教育先導篇

影響中國軟件開發的20人-- 教育先導篇
作者: 轉自 程序員
2005-05-19 11:17 AM

教育先導

 

譚浩強

入選理由:計算機基礎教育

雷軍曾經說過:“是譚浩強讓程序員感到了寫程序就是自己的生命。”這可能是早一代程序員的感覺吧。在計算機基礎教育方 面,譚浩強無疑擁有極高的聲望和經驗。不過,現在社會已經進入新的階段,儘管譚浩強已經成立了工作室,並不斷出版了一系列的書籍,但真正如《Basic 語言》這樣風行的書籍並沒有再次出現。

譚浩強的書集中體現了中國計算機教育的特點,淺顯,作爲入門級的書籍非常不錯,但一旦真正要深入下去,可能就要選擇國外那些大師級人物所寫的書籍了。這也是國內很多程序員對譚浩強某些書籍頗有微詞的原因所在。

然而,不管如何,時代和機遇都造就了譚浩強在中國計算機史上的地位,這一點無法抹殺。

<script src="http://ad.cn.doubleclick.net/adj/messagingplus.zdnet.com.cn/developer/study;sz=1x1;ord=1183137579?" language="JavaScript1.1" type="text/javascript"> </script>

 

李開復

所屬公司:微軟

入選理由:創辦微軟亞洲研究院,在學生中影響巨大

有人說微軟亞洲研究院現在很會作秀,大事小事總要通報一番,而且不時出來組織一些成果演示,或許這繼承了李開復的風格。 做過研究又在企業中多年鍛鍊的經歷使得李開復把亞洲研究院當作企業一樣的來運作,《追隨智慧》等書籍的出版更將這種宣傳推上了頂點。但從另外一方面來看, 李開復的確給國內的計算機科學研究帶來了新的氣象,亞洲研究院的一些技術成果也對IT產業有着深遠的影響。同時,微軟亞洲研究院在大學中深入的各種活動使 得李開復在學生中的影響力頗高。而最近《給中國學生的一封信》和《給中國學生的第二封信》都言辭懇切,引起了巨大反響。微軟給中國印象最好的地方是亞洲研 究院,這也算是李開復的高明之處吧。

 

陳鍾

所屬院校:北京大學軟件學院院長

入選理由:軟件學院的積極倡導和實踐者

其實選擇陳鍾,不如說選擇了軟件學院更爲恰當。畢竟從國家重視軟件學院開始,有幾十家高等院校開始了這方面的探索。而32歲就成爲博導的陳鍾作爲北京大學軟件學院的院長,在大興開拓了新的天地,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最近,有朋友說:“以前,計算機系的學生對軟件學院很不屑一顧,認爲就是一羣雜牌軍。但現在,他們笑不起來了,軟件學院 的課程配置和教學完全是按照市場的要求去進行的,他們已經得到了市場的認可。”當然在這些探索中,有的學院做的並不好,但作爲國家希望改變現在計算機人才 培養的方式而設的試點,我們有理由期待軟件學院帶來的改變。而陳鍾將繼續在這個過程中施展自己的才華。

 

楊明

所屬公司:北大青鳥APTECH

入選理由:將印度軟件人才培養模式引進中國

印度發展軟件產業的成功被大肆宣揚後,吸收印度經驗的探討逐漸風行起來。但真正實施借鑑印度經驗就是北大青鳥 APTECH了。作爲總經理的楊明,力圖將這種模式和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打造出一種獨特的軟件從業人員的培訓渠道。楊明並不喜歡別人稱他培養出來的是 “軟件藍領”,因爲,在他看來,通過APTECH模式培養的人才是幫助很多人進入IT領域的“金光大道”。而且,採取特許經營這套模式也被鉅額資金打造的 產業鏈證明是可行的,因爲目前已在全國建立和發展了近100家授權培訓中心。據說,北大青鳥還將繼續投資幾個億用來擴張,無論如何,教育模式方面,楊明帶 領的北大青鳥APTECH將會給國內軟件業人才市場帶來相當的影響。

 

侯捷

入選理由:技術寫作創造品牌

侯捷深入淺出的寫作手法,給國內枯燥的技術書籍寫作注入了一針強心劑。而且,國內的出版公司也從侯捷身上看到了一個優秀技術作者的市場潛力,因此將挖掘國內優秀作者作爲重要的工作內容。

同時,在侯捷直接和間接的影響下,國內一批軟件開發者看到了技術寫作的價值,開始出版技術書籍。現在,程序員發現了另外的一條可供選擇的方向:技術寫作。隨着更多的開發者參與到其中,對提升國內開發者交流、共享技術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侯捷並不掩飾自己對財富的追求,他說:“好的作者就應該得到好的報酬,這樣才能保證他能夠靜心研究技術,再寫出更好的書 來。”當網上攻擊自己的帖子越來越多的時候,侯捷選擇了自己的方式,他以老師的口吻試圖來解釋自己所倡導的這一切。然而,他的迴應和解釋並不能排解一些人 的繼續攻擊,因爲網絡就是網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