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 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GPS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美國從本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歷時20年,耗資200億美元,於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陸、空進行全方位實時三維導航與定位能力的新一代衛星導航與定位系統。經近10年我國測繪等部門的使用表明,GPS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動化、高效益等顯著特點,贏得廣大測繪工作者的信賴,併成功地應用於大地測量、工程測量、航空攝影測量、運載工具導航和管制、地殼運動監測、工程變形監測、資源勘察、地球動力學等多種學科,從而給測繪領域帶來一場深刻的技術革命。

  ●隨着全球定位系統的不斷改進,硬、軟件的不斷完善,應用領域正在不斷地開拓,目前已遍及國民經濟各種部門,並開始逐步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GPS系統是由21顆工作衛星和3顆在軌備用衛星組成的GPS衛星星座,記作(21+3)GPS星座。 24顆衛星均勻分佈在6個軌道平面內,軌道傾角爲55度,各個軌道平面之間相距60度, 即軌道的升交點赤經各相差60度。每個軌道平面內各顆衛星之間的升交角距相差90度, 一軌道平面上的衛星比西邊相鄰軌道平面上的相應衛星超前30度。

  ●在兩萬公里高空的GPS衛星,當地球對恆星來說自轉一週時,它們繞地球運行二週, 即繞地球一週的時間爲12恆星時。這樣,對於地面觀測者來說,每天將提前4分鐘見到同一顆GPS 衛星。位於地平線以上的衛星顆數隨着時間和地點的不同而不同,最少可見到4顆, 最多可見到11顆。在用GPS信號導航定位時,爲了結算測站的三維座標,必須觀測4顆 GPS衛星,稱爲定位星座。這4顆衛星在觀測過程中的幾何位置分佈對定位精度有一定的 影響。對於某地某時,甚至不能測得精確的點位座標,這種時間段叫做“間隙段”。但這種 時間間隙段是很短暫的,並不影響全球絕大多數地方的全天候、高精度、連續實時的導航定位測量。 GPS工作衛星的編號和試驗衛星基本相同。

  ●工作衛星在軌重量爲843.68公斤,設計壽命爲7.5年,當衛星進入軌道後,其內部由太陽能電池和鎘鎳蓄電池供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