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人生一直在躊躇滿志和混喫等死間徘徊

李奕麥肯錫商業分析師

選擇工作的時候,我考慮了哪七個問題?

經常有讀者問我職業規劃方面的問題,剛開始我一直覺得“我還沒開始工作呢真給不了你建議”。但這兩天我突然想到,其實不管是職場新人老人,都有從不同角度分享經驗的可能性。甚至有時正因爲是新人,才更能從旁觀者的角度客觀地看待一個行業。 在選擇管理諮詢作爲全職工作之前,我也曾經好幾次試錯:創業、智庫、私人銀行、醫療公司。我很願意跟各種行業的前輩聊天,也經常會思考什麼樣的問題纔是有意義的。 

“到底應該選擇什麼樣的行業和公司?”

 以下這7個問題,就是我曾經問過或者未來會問自己的問題。

1. 我選擇的行業,總體是在上升還是下降?

 雖說人定勝天,是金子在哪都能發光,但是逆水行舟總是艱難,順勢而爲纔是明智之選。 選擇一份好工作的第一步便是看清楚大環境:這份工作所處的行業,總體趨勢如何? 舉個例子:醫療行業在全球都處於上升階段,尤其是美國,因爲醫保制度相當混亂,醫療支出目前已經佔到全美GDP的18%並且仍在持續上漲,這就是典型的上升行業。我之前選擇五百強的醫療公司做實習,也是希望對這個上升中的領域有所瞭解。 再隨便舉個反例:隨着互聯網的發展,傳統的電視觀衆越來越少,或許十年之內液晶電視就會被筆記本電腦或者更先進的替代品徹底取代。如果你要加入的公司是生產電視機的,並且沒有其他產品加以輔佐和分攤風險,很有可能前景堪憂。 當然了,沒有人能完全準確地預言出最有潛力的上升行業(不然2000年初人人都去房地產或者互聯網了)壓對大局並孤注一擲的人,往往都成了傳奇,比如馬雲和扎克伯格。 雖然不是人人能都成爲馬雲,但是儘量跟緊大趨勢,不忘大局觀,至少可以讓你避免陷入一個即將沒落的夕陽行業的窘境。

2. 我未來的同事們,過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講完大局觀,我們來聊一聊腳踏實地的生活。 判斷你加入這間公司以後的狀態如何,最好的標杆就是看看你未來同事們的生活。 他們是每天渾水摸魚、上班時間八卦打麻將,還是幹勁十足、埋頭苦幹? 他們是每天拼命熬夜加班,還是生活規律、可以準時下班休息? 聊起自己的工作和公司,他們是神采飛揚、眼裏放光,還是無精打采、抱怨一籮筐? 不工作的時候,他們是宅在家裏啥也不幹,還是各自擁有五花八門的興趣愛好? 在丹佛實習的時候,我的同事們大都過着無比健康的生活。公司注重人文關懷,很少加班。大部分人每天五點準時下班,週末在戶外運動中度過,週一再精神抖擻地來上班,狀態好極了。 可我還是一個愛旅行的人,丹佛的同事們在我看來,跑的還不夠遠。於是當我聽說諮詢公司的老闆曾經去過200多個國家,而我未來的同事們也紛紛分享自己的旅行經歷時,我突然覺得這家公司纔是最適合我的。 生活狀態沒有好壞對錯之分,最適合你的只有你自己知道。最簡單的法則就是:如果你未來同事的生活讓你羨慕,如果你的未來老闆是你想成爲的人,那就毫不猶豫地選擇這份工作啊吧!

3. 加入這家公司的新人,三五年後都去了哪裏?

 讓我們把視野放的更長,看一看更遠一些的未來:三五年後,你會在哪裏? 這裏先要引入一個概念:員工流動率,也就是員工離開公司的速度。 有些公司的流動率很低,通常員工進入之後就如同抱了一個鐵飯碗,不會輕易離開。比如公務員和各大國企。 對於這一類公司,你的重點應該放在企業內部的成長空間上。比如一間銀行,可能你剛進入的時候是個櫃面員工,但是三五年之後如果做得好,是否有希望成爲經理或者更高的職位?如果這間公司流動性低,但是也不給新人內部升遷的機會,那恐怕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另一類公司的流動率則相對高,比如諮詢投行、比如很多初創公司。剛畢業便加入諮詢行業的新人員工往往在呆了兩三年後會離開公司,尋求不同的平臺繼續發展。初創公司因爲自身穩定性低,往往也時常有員工離職和加入。 對於這樣的公司,重點應該放在:我在這間公司能學到哪些技能,是以後到其他地方也可以用得着的。因爲很可能你需要這些轉移性技能(transferrable skills)來尋找下一份工作。 以諮詢舉例,溝通技能、團隊合作、數據能力、戰略思維都是新人會被着重培養的方面,這些技能無論放到哪一個公司和行業都是用得着的。 想知道你自己三五年後的未來,最容易的辦法就是看看這家公司員工的去向。如果他們都朝着你嚮往的方向前進了,那麼證明你也可以選擇這條路。

4. 我的老闆帶人的能力怎麼樣?

 頂頭上司往往是工作中最重要、最直接決定你每天心情的人。 在可能的情況下(事實上很多情況下,開始工作前你未必知道自己的頂頭上司是誰)我會非常在意自己未來的老闆本身。  一個好的上司,即使在一個一般的公司,也能最大化下屬的成長空間。而一個不好的上司,即使是在一流的公司,也很可能讓你無路可走。 我的不少朋友,放棄有名的大公司,加入小團隊的原因就是老闆太牛,希望跟在老闆身邊直接學東西。 無論什麼公司,歸根結底的核心還是人。所以這個問題的目的是進一步用放大鏡檢測這間公司裏的個體,尤其是與你最息息相關的上司。

5. 這家公司的薪酬是否與業內相匹配,並且能讓我解決溫飽、有所積蓄?

 沒錯,談錢不傷感情。 我非常不相信拿薪水作爲選擇公司的唯一標準(否則前面哪些問題全被狗吃了?)但如果走向另一個極端,完全不考慮薪水,只談情懷,那也有點不切實際。 判斷一間公司給出薪酬最直接的方式是行業標準。比如在美國的程序員們通常起薪在八到十萬,如果一家公司只能出五萬,並且沒有任何其他補償,那很可能不太靠譜。 除了在行業內橫向比較,你也必須考慮自身需求。在你工作的城市,租一套房子要多少錢?滿足基本生活所需要多少錢?你平時每個月用在喫飯和購物上的開銷是多少?刨去這些花費,你的工資是否還能有所結餘用來長期儲蓄? 邁入工作的第一步,常常必須從管理好自己的收支開始。

6. 這家公司的企業文化是什麼?每個員工都能清晰地講出企業文化嗎?

 那些最成功的企業,往往都有極其鮮明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決定了員工們對公司的認同感,更往往直接影響着員工們是把工作當成賺錢手段還是把工作當成人生價值的實現。要知道,這二者之間的區別是巨大的。

我最喜歡的一段實習經歷,在面試的時候,每一個面試官都能清晰地講出公司的價值觀和文化。在我實習期間,偶爾犯了錯誤,我的上司對我說“最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按公司的價值觀行事,其他事情都是可以改進的。” 我最欣賞的公司之一Uber,從CEO向下全公司都充滿了“狼性”,敢拼敢搶不怕加班熬夜,這未必是一種適合所有人的文化,但絕對是強烈到足以吸引到“對的人”的文化。 選擇一傢俱有強烈文化的企業,更重要的是選擇一家讓你發自內心認同其內在基因的公司。

7. 問同事:你最喜歡和最不喜歡這家公司的地方是什麼?

 在我拿到offer之後,公司給了我機會和很多現任員工直接聊天,來決定我是否願意接受offer。我想了很久,問他們什麼樣的問題纔對我的決定最有幫助? 後來我終於想到了一個被我用來問所有人的問題,就是問他們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經歷。 其實這和看淘寶評價一個道理,光看好評沒用,你還得看看那些差評說了啥,才能作出客觀公正的判斷。 如果你對那些差評也可以接受,或者認爲那些潛在的困難你可以克服,那麼就放心大膽地下單吧!寫完這些我又想到, 其實不只是職場新人,任何一個已經工作的人,也可以用這些問題來評估自己所在的公司和行業,決定是否跳槽,或者換一個團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