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测评】《海盗来了》:四手终与双拳难辨

写在前面

早在2018年,笔者便通过微信群铺天盖地的“就问你抗不抗揍”,接触到了这一款当年微信小游戏浪潮的领头之作,初期转盘+建造的体验甚佳,紧接着被淹没在连日的“炮火”之中,“复仇”和不停跳出的分享弹窗成为笔者游玩中后期的噩梦。

实际上,《海盗来了》是一款相当特殊的游戏——你会发现很难找到合适的标签来定义它,但你可以在它身上找到很多经典设计的影子,比如传统公会、农场偷菜、COC的“冲突社交”等等。

另一方面,它既区别于同时代的《弹一弹》《跳一跳》等小程序竞品,在核心玩法设计上没有局限于手机的平台特点(手势识别、重力感应等),颇有Flash之风;又不同于《部落冲突》《球球大作战》等类似风格、类似定位的手游,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全年龄适配,各不同年龄段都能在游玩初期找到适合的切入点。

正因如此,时隔两年之后,当笔者再次尝试游玩本作时,便试着通过几个新号,代入不同年龄段的状态来尽量体验现版本的全部内容,例如刻意回避“攻击-报复”的玩法,更多尝试通过日常、活动、金矿来“佛系”游玩,但事实证明此举相当疲软,即使能不氪金平安过渡到中期,也需要付出相当部分的时间。

可见,“海盗热”期间中流砥柱的休闲玩家群体已经产生了大量流失,游戏中后期社交性明显超过了游戏性,逐渐形成了以骨灰玩家为中心、以海盗团为单位的帆船赛、海岛赛等的核心竞争力。

手术刀般精准的用户切入点

《海盗来了》是一款现象级作品,正如上文所提,其亦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年龄”适配的微信小游戏之一,火到当年七大姑八大姨都在好友列表上有一席之地。

很多的测评媒体喜欢引用斯金纳箱(Skinner Box)实验作为引例来分析本作在“转盘+建造”的核心玩法下怎么抓取玩家的群体心理,提高用户粘性,与社交模块的充分结合,从而源源不断地引入规模可观的流量。

但大部分测评人单单将其成功归于赌博心理的说法,是有失偏颇的。其实,市面上以转盘等一系列变换奖励机制为核心玩法的游戏不在少数,为什么《海盗来了》能够迅速脱颖而出?

在笔者看来,除了利用微信平台红利之外,这款游戏最大的优势在于社交设计——用户切入点设置相当精妙。

不同年龄段的人游戏经历迥异,对游戏的品味更是天差地别,因此要同时抓住各个年龄层的刺激点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不同于明显针对年轻群体设计的《部落冲突》,本作的“冲突社交”更简单直观,玩家之间的有效互动(攻击、送礼等)不需要时间成本和操作成本,这使得点与点、团与团之间的建设、交易、竞争、甚至掠夺活动,告别了传统MMORPG冗余繁杂、脱离现实的所谓“江湖”气息,在某种意义上与各年龄段的共有背景——社会规则不谋而合。

得益于游戏本身的经营制,你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这个“规则”之中,亦可以随时随地将那些提上日程的活动计划拒之门外,说不干就不干。

当人们更注心于“谁打了我”的“谁”而不是“打”之时,一个刺激点同时带动多个刺激点,游戏之外的反馈急剧增多,一条鲜活的社交链应运而生。

一个披着海盗世界皮的“微型社会”跃然屏上。

这也是为什么当你复仇好友成功、你的团赢得帆船赛之时,价值认同感和荣誉认同感会比你在王者排行名列前茅时深刻得多;在这一层面来看,诸如天猫的盖楼、携程的抢票、拼多多的提现等看似和游戏无关的活动,其方针都与上述异曲同工。

因果明晰的快乐往往就是这样的简单且易得,纯粹且廉价。

更全面也更难氪的“偷菜”

《海盗来了》更新至今,细节已相当丰富,从细致入微的新手引导,到原生态社区,再到CP/宠物系统,基本上一款MMO大作的标配内容,该有的它都有了,没有的也能在活动里找到形似的玩法。

比“农场”类手游优秀的地方在于,它体量足够庞大,每天有足够多(肝)的任务和小游戏提供给玩家来获取能量和金币;其次,多而精的UI动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审美疲劳;再者,不同风情海岛的升级递进,又很好地避免了“偷菜”后期物品过于繁杂的问题,玩家的新鲜感能够得到保持。

同时,流量变现也是绝大部分手游难以回避的问题之一,本作更是如此。

撇开本作频繁出现的氪金内容不谈,毕竟大获成功的结局已经摆在那里。作为一款现象级作品,笔者想谈谈它在运营策划方面的一些缺点。

其一,由于本作的随机道具机制,玩家间交易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游戏推出初期的运营方向失误,缺乏可靠的官方交易渠道,所有玩家的道具交易只能私下进行,导致大量的玩家遭到诈骗;失去了用户信任度支撑的本作,热度也随之迅速下降。尽管如今制作方已经推出了原生态社区“海盗圈”、界面上方屡屡滚动的警示信息,但早已江山尽失,发帖跟帖热度捉襟见肘,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惨痛的教训了。

其二,在2018年时便开始爆出的外挂丑闻,劝退了包括笔者朋友在内的一大批“核心玩家”。外挂猖獗现象看似对新流量的涌入影响不大,但参考同时期PUBG的例子,“核心玩家”的减少、新生玩家的逐渐吃力,会间接影响一款游戏的生命力持续;时至今日,某宝上仍有大量的代理、辅助工具广告。

其三,作为小程序,对微信平台的榨取是一把双刃剑;引流、变现手段过度依赖于平台自身的分享、信息捕获等功能,虽然在初期取得了爆炸式的成功,但在18年5月微信官方发布整改通知后,《海盗来了》直接失去了其最高效的引流方式。即使是如此“爆款”的社交模式,缺乏稳定流量支撑之后,也略显单薄了。

令人眼花缭乱的玩法缝合

最后,笔者想谈谈本作现版本的一大问题——附加玩法过于繁杂,海盗主题不再突出。

版本更迭至今,《海盗来了》的体量已经不亚于任何一款应用商店里的同类型手游;除了新增多种限时活动外,CP、卡牌收集、甚至是与海盗八竿子打不着的龙舟赛,也纷纷上线;若换一换贴图,把游戏名称改为《冒险家来了》或者《哥伦布来了》,仿佛也能说的过去。

这一现象早在18年便已初见端倪:UI界面逐渐充实,带来的多数却是与海盗主题背道而驰的无关内容。诚然,制作组的出发点可以理解,但是策划重心应该放在玩法上面,广进良言,适时适当对核心玩法做出调整,而非盲目地满足玩家需求。

在笔者看来,在微信分享式微之后,“转盘+炮击”的核心玩法其实仍有很大的发掘空间,可惜后续开发与笔者心目中的走向大相径庭。

此外,这些眼花缭乱的玩法中,有的已经相当过时,例如司空见惯的藏宝图玩法等,有一定阅历的玩家很难再愿意花时间在千篇一律的换皮玩法上面。

结语

一款好的游戏必然是能经得起时间和玩家的双重考验,这一点本作在初期做得出人意料的好,不同年龄层次的玩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条“航路”,但由于种种内外因素,中后期的决策失控,发展有些不尽人意,这款红爆2018年的现象级游戏如星宿陨落般迅速沉寂。

《海盗来了》启示录般的成功,同时也带来了一场细润的春雨:那些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各式作品,正逐渐填满并充实着新兴的微信小游戏市场。

一双手十根手指,有人只在无名指上戴一枚戒指,有人则每根手指各戴一枚,但也有人每根手指都挤三四枚上去,如今笔者重玩《海盗来了》的最深刻体验便是如此——五光十色的新“戒指”堆砌之下,一时间分不清究竟哪一只“手”、哪一枚“戒指”才是重心所在?

——实乃四手与双拳难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