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術漫談

1、RFID簡介

RFID(全稱爲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識別)。

參考資料

http://tech.rfidworld.com.cn/2019_02/46fbfbc959d1e819.html

1.1 無線射頻識別過程

電子標籤(RFID Tag)進入解讀器有效識別範圍內時,接收解讀器發出的射頻信號,憑藉感應電流所獲得的能量發送出存儲在芯片中的產品信息(Passive Tag,無源標籤或被動標籤),或者由標籤主動發送某一頻率的信號(Active Tag,有源標籤或主動標籤),解讀器讀取信息並解碼後,送至中央信息系統進行有關數據處理。

1.2 無線射頻識別優點

1、非接觸式-----可穿透雪、霧、冰、塗料、塵垢和其他普通條形碼無法使用的惡劣環境

2、讀寫快-----不超過100毫秒,利用編程可以動態修改標籤數據,且可以動態追蹤和監控。

3、RFID標籤的數據容量龐大:可擴充至10K,遠遠高於二維碼條形2725個數字的容量。

1.3 產品類型

無源RFID產品

此類產品需要近距離接觸式識別,比如飯卡、銀行卡、公交卡和身份證等,這些卡類型都是在工作識別時需要近距離接觸。主要工作頻率有低頻125KHZ、高頻13.56MHZ、超高頻433MHZ和 915MHZ。-------最常見的非接觸式IC卡

有源RFID產品

這類型的產品則具有遠距離自動識別的特性,所以相應地應用到一些大型環境下,比如智能停車場、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及物聯網等領域,它們的主要工作有微波2.45GHZ和5.8GHZ,超高頻433MHZ。------ETC

半有源RFID產品

顧名思義就是有源RFID產品和無源RFID產品的結合,它結合二者的優點,在低頻125KHZ頻率的觸發下,讓微波2.45G發揮優勢,解決了有源RFID產品和無源RFID產品不能解決的問題,比如門禁出入管理、區域定位管理及安防報警等方面的應用,近距離激活定位、遠距離傳輸數據

1.4 RFID系統

典型的RFID系統主要由讀寫器、電子標籤、RFID中間件和應用系統軟件4部分構成。

1.4.1 電子標籤

電子標籤(Electronic Tag)是射頻識別系統的數據載體,它由標籤天線標籤專用芯片組成,能接收讀寫器的電磁場調製信號並返回響應信號,實現對標籤識別碼和內存數據的讀出或寫入操作。-----------是一個微型的無線收發裝置。

RFIDå°é¢è¯å«ç³»ç»

Inlay(嵌入物)=芯片+天線。加上不同形狀和類型的保護層 就形成不同電子標籤(IC卡、貼紙、鈕釦)。

無源標籤:有讀寫的的電磁場提供,線圈感應電流提供能量--接收信號、發送應答

有源標籤:自帶電源。
1.4.2 讀寫器

讀寫器是一個捕捉和處理RFID標籤的設備,它可以是單獨的個體,也可以嵌入到其他系統中。

讀寫器的硬件部分通常由收發機、微處理器、存儲器、外部/執行器,報警器的輸入/輸出接口、通信接口及電源等部件組成。

RFIDå°é¢è¯å«ç³»ç»

1.4.3 中間件

中間件是讀寫器芯片有序工作的指揮中心,讀取數據、解碼並直接進行簡單的數據處理,然後送至應用系統。

具體負責與應用系統軟件進行通信,執行從應用系統軟件發來的動作指令....... 其中,最重要的是對讀寫器芯片的控制操作。

天線是一種以電磁波形式把前端射頻信號功率接收或輻射出去的設備,是電路與空間的界面器件,用來實現導行波與自由空間波能量的轉化。

在RFID系統中,天線分爲電子標籤天線和讀寫器天線兩大類,分別承擔接收能量和發射能量的作用。

1.4.4 應用系統軟件

指的是用戶原有的MIS系統。

通過中間件控制電子標籤和讀寫器之間的協調工作,處理RFID系統採集的所有數據,並進行運算、存儲及數據傳輸。

2、應用實例

絕大多數的門禁系統使用高頻射頻卡進行管理,存在以下問題

高頻射頻卡理論識別距離範圍僅爲2.5cm~10cm(射頻卡與讀卡器之間距離 工作頻段:13.56MHz,識別距離範圍:2.5cm~10cm)。受環境影響,實際識別距離比理論識別距離還要短。

可考慮啓用微波射頻卡(工作頻段:5.8GHz,識別距離範圍:10m~30m)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