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TCP/IP 讀書筆記(三)

網絡得構成要素

1.通信媒介與數據鏈路:計算機之間通過電纜互相連接,根據數據鏈路得不同選用得電纜類型也不同,通信媒介也有不同。
在數據傳輸得過程中,設備間得數據流動的物理速度稱爲傳輸速率,單位爲bps(bits per second,每秒比特數)。嚴格意義來說,媒介中信號流動的速度是恆定的,傳輸速率又稱爲帶寬,帶寬越大網絡傳輸能力就越強;主機之間的實際傳輸速率被稱作吞吐量,單位也是bps,不過吞吐量的大小不僅僅考慮到帶寬,還需要考慮到CPU處理能力,網絡擁堵程度,報文數據佔有量等等。

2.網卡:全稱網絡接口卡(NIC),計算機連接網絡必須使用網卡,必須有能接入以太網的網卡和接入無線網的網卡才能連接到相應的網絡。

3.中繼器:OSI模型的第一層——物理層面上延長網絡的設備(MC裏面的中繼器可以延長紅石電路= =),將電纜傳來的光電信號波形調整放大後傳給另一個電纜,也有的中繼器可以完成不同媒介間的轉接工作(電纜與光纜),中繼器對網絡的延長是有限的,有些中繼器可以提供多個端口服務,稱作集線器(可以看作多口中繼器)。

4.網橋/(2層交換機):OSI模型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面上連接兩個網絡的設備。根據MAC地址進行處理的。

5.路由器/(3層交換機):OSI模型的第三層——網絡層面上連接兩個網絡並對分組報文進行轉發的設備。根據IP地址進行處理的。路由器可以連接不同的數據鏈路,分擔網絡負荷,有的還具有網絡安全的功能。

6.4~7層交換機:負責處理OSI模型中從傳輸層到應用層的數據,是以TCP等協議的傳輸層及上面的應用層爲基礎來分析收發數據並進行特定的處理。服務器會用到的負載均衡器就是一種4~7層交換機。此設備還有帶寬控制的功能。

7.網關:OSI模型中負責將從傳輸層到應用層的數據進行轉換和轉發的設備,不僅像4~7層交換機一樣處理轉發數據,還負責對數據進行轉換,在不能直接通信的協議間進行翻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