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次作业答案

答案:答案链接

1.指令中为什么使用隐地址方式。

2.简述堆栈操作的规则,并举例说明。

3. 指令字长16位,可含有3、2、1或0个地址,每个地址占4位。请给出一个操作码扩展方案。

4.RISC和CISC的中文名称是什么。

5.简述80%和20%规律。

6.简化地址结构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7.如何用通用I/O指令实现对各种具体设备的控制?

8.什么是I/O端口?

9.对I/O设备的编址方法有哪几种?请简要解释。

10.用堆栈存放返回地址,则转子指令和返回指令都要使用的寄存器是什么?

11.给出先变址后间址、先间址后变址和相对寻址三种寻址方式对有效地址的计算方法。

12.各种寻址方式的操作数放于何处,如何形成操作数的有效地址(建议思考结合百度)。

13.

14.I/O指令的设置方法有哪几种?请简要解释。

15.转子与中断最大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16.子程序中最后一条指令是什么指令?

17. 用堆栈存放返回地址,则转子指令和返回指令都要使用的寄存器是什么?

18.CPU内部的IR、PSW、PC、MAR、MBR的中文名称是什么?里面存放的是什么内容?

19.PSW与控制/状态字寄存器的区别是什么?

20.经统计,某机14条指令使用的频度分别为0.01、0.15、0.12、0.03、0.02、0.04、0.02、0.04、0.01、0.13、0.15、0.14、0.11、0.03。画Huffman-A方案的树结构,分别用等长法,H-A方案,扩展法进行编码,同时说明所用扩展方案的理由,并分别计算各种方案编码的平均码长。

 

答案:答案链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