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你究竟是个怎样的怪东西

        你上一次觉得自己拖延是什么时候?或者别人认为你拖延是什么时候?不管间隔长与短,这个行为我们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它几乎伴着我们成长,几年前这个词大火的时候,伴随着的另一个词是“断舍离”,书架的台面上几乎相关的书籍能够占得大部分,全都是教你怎么摆脱拖延症,怎么更好地断舍离,张开怀抱迎接简约生活。

        拖延症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主动&被动,在主动这个方面,可以体现在生活、工作中,不到最后一刻不起床、屋内到忍无可忍时再收拾、跟人约好碰面能晚一分钟出门就晚一分钟、截止日期前再上交工作成果.....体现在各种各样的细节与情形中,或许有人会说,说白了就是“懒症”作祟,然而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并不会所有事情都拖延,有时候是有些事儿会拖延,有时候又是分时间,某一段时间特别高频率地拖延。

        之所以如此大的反差,是因为我们既受制于本性,又被心境影响着,对,“懒”就像话痨,时时刻刻提醒着你:“能坐着绝对不要站着,能躺着绝对不要坐着”,“失落/不开心”就像传染源,一开闸便止不住地四处乱窜,让你难以安心做事情。在每日的战斗中,战胜一方决定着你会高效率做事情还是拖拖拖,或者在两者之间摇摆地做会玩会,说的就是自己,没跑了!

        被动角度来看,几乎跟工作有关,大多是团队协作问题,他人有意无意地拖延,整体影响着整个项目的进程,很有可能你要完成的工作完全卡在同伴那里,而且是提醒多次还无果的那种,当然由于截止日期,被动拖延能够短期有效地解决。

        我们如此抗拒拖延,是因为它百害而无一利吗?并没有,偶尔的偷懒能够调剂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突然的一次大扫除可能能让自己沉浸在那份事情中而心情变得更好,唯怕偶尔变作时常,回不过神儿来,让拖延占得上风,陷入难以降服的拉锯战,那才是我们抗拒拖延的最大原因吧!有没有什么紧箍咒收了这妖怪呢?或许有,极高的理性自觉性,我并没有见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