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lamda實驗室失敗面經分享

2019年保研基本上塵埃落定,博主最後去了北大信科讀研。關於北大的夏令營,把北大往年的夏令營真題刷一刷https://blog.csdn.net/caozixuan98724/article/details/93521208,面試就個憑造化了。值得說的內容不多,反而是最早開始的南大一行,值得說的地方很多,非常有趣,作爲我參加的第一個保研面試,跪的一塌糊塗。

初審

首先先講lamda實驗室的初審材料,必須的是簡歷成績單和研究動機這三樣。

首先講簡歷,南大lamda的簡歷特別註明了要加照片,最開始的時候我準備的是一份可以隨便通過百度搜索得到的那種黑白簡歷,非常樸素,這種簡歷加上一張全綵的照片我覺得比較彆扭,所以換了一個彩色的模板。關於內容,我分成了基本信息,科研經歷,項目經歷,榮譽和自我評價五個部分。基本信息裏面有對後面所有內容的總結,從上到下的順序是按照內容的重要性排列的。我的簡歷是2頁,但是我建議還是把簡歷濃縮成一頁比較好,從後面一系列的面試經歷來看,導師基本上不會翻你後面的簡歷的。簡歷十分重要,照片好好排,內容好好排版,話要寫通順,簡歷內容之間不要有重複,冗餘,一定要精簡,精簡再精簡!實在不會排版了可以找淘寶改,花點錢還是值得的。

再說研究動機,最開始我寫研究動機的時候就寫成了研究經歷,把自己所有做過的科研列舉了一遍,洋洋灑灑寫了2000多字,寫完讀了一遍不是很滿意,沒有表達出情感。後來我改成了只寫一段感觸最深的經歷,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詳細描述在某次經歷中的心理活動,到底從這段經歷中收穫了什麼,可能這樣子效果會好很多。

申請材料這個東西在填的時候不覺得很重要,覺得主要應該是看學校和排名,但是從後來的初審結果看,初審材料的準備還是很重要的,成績學校只是一個基礎線,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一份好的簡歷好的個人陳述能極大的提高夏令營入營的概率,從績點,榮譽,科研,項目多個維度去展示自己的能力,這樣子就不會遇到各種玄學遭拒的現象。

關於志願導師,好好看一看主頁上的各個老師的研究方向和論文,一定要搞清楚老師是做什麼的!我就沒搞清楚,然後掛了。還有,沒有CCF-A的一作還是不要報ZZH大佬,白白浪費一個志願。

當時看南大lamda開始的這麼早,就沒有提前聯繫導師,爲我後面的慘跪埋下了伏筆。

面試

南京大學的計算機學院在仙湖校區。我們的期末考試大概結束在面試開始的前兩天。在考完試後的時間,我主要溫習了一下自己簡歷上的內容,傳統的算法知識,以及《機器學習》那本書上的一些算法,去年有學長手推SVM最終拿到了offer。。。

我印象中面試是端午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提前一天做高鐵到的。仙湖校區確實比較偏僻,南京地鐵轉站的時候還迷了路,兜兜圈圈在地鐵那裏繞了好長的路。從地鐵下車後,到預定的酒店還要走好長的路,天氣炎熱,在車上喝的水也很少,頭疼的特別的厲害,估計是中暑了。等在酒店入住之後,又拖着沉重的身軀去找晚飯喫。南大校區附近確實比較荒涼,發現能喫飯的地方還是地鐵附近那一塊,又到了地鐵站附近喫飯,喫完飯回去倒頭就睡,大約睡了兩個小時,頭好受了一些,到九點鐘繼續爬起來複習。

第二天早上,我非常早就到了計算機學院的門口,計算機學院的大樓進去是需要門禁的,不過這不是問題,跟着學生就混進去了。我們首先在一個小會議室等候,老師給我們發了面試的順序表。面試分成兩部分,上午是羣面,下午是挑了你的簡歷的老師的單面。

上午的羣面面我的是兩位老師,一位是LWJ老師,另一位老師不認識。首先遞簡歷,和我目前正在投稿的一篇論文。然後是一段英文的自我介紹。老師首先看的論文,然後把這篇論文的寫作和圖批判了一份,說我這論文還是沒有擺脫學生寫實驗報告的思維,論文根本不是這麼寫的。還有這個圖,畫的太醜了等等。這個問題我是承認的,我們寫東西的時候還是按照一個邏輯思維去寫的,前因後果按着順序平鋪直敘,這樣寫並不好,我們要學會抓住評委的關注,突出論文的主要貢獻等等。接着看論文的老師問我樸素貝葉斯決策相關的內容,樸素貝葉斯我還是會的,說了一下思想和公式。然後他問我,樸素貝葉斯是獨立分佈還是獨立條件分佈?我當時不知道是怎麼的鬼使神差,答了個獨立分佈...只能說腦子瓦特了,那天狀態真的特別差。後來知道老師問我這個問題的原因是我在論文中用了大量條件分佈的東西。

後面提問的順序我忘了,我記得先是對我的編程能力的質疑,因爲我的簡歷裏面沒有很多和編程大賽相關的內容,然後我在自我介紹裏面提到我運營維護過學校的比較大規模的網站,老師問我在這裏面主要做了什麼工作,我說因爲這個網站要承載高併發,對效率的要求比較高,我主要做的工作是優化裏面的數據庫查詢。我們盡力去減少連接數據庫的次數,我們使用的是Django框架,Django提供了一系列的數據庫相關的接口,我們看這些接口具體是怎樣的SQL語句,有些地方沒有用這些庫,而是自己寫SQL。然後老師問我,你會用STD吧,我說會啊,他說你覺得STD標準庫寫的東西效率高,還是你寫的效率高?說到這裏我就知道老師的坑在哪裏了,但是我不能昧着良心啊,肯定是STD效率高啊。然後老師就說,那你爲啥不用庫卻自己寫呢?然後我就呆在這裏了。我覺得他這個問題問的不對,但是一時半會說不上來哪裏又問題。我回來之後思考了一下,我覺得這個問題分成三部分講。(1)這個庫不是很底層,考慮的東西很多,做了很多沒必要的操作。不是說這些操作不好,而是和我們的業務實際不對應,那麼我們就應該精簡,把它刪掉。(2)人是有惰性的,看到開源庫這麼好用,某個接口特別好用,就會一直依賴它,反而忽略了很多更好的解決方案。這是不行的,我們要打破這種慣性,去深入底層看這個東西到底是怎麼用的,是什麼原理。(3)誰說開源庫一定比自己寫的東西效率高的?BAT不也天天魔改各種開源代碼。符合自己業務需求的纔是最好的,開源庫代碼質量也未必很高。

最後是我覺得最奇怪的一個問題,老師問quick sort,我一下就來勁了,quick sort我熟啊,剛複習的。然後老師問我,快排爲什麼叫快排啊?我“?????”我弱弱的回答“因爲它快啊...”。老師又問我“它是最快的嗎?”我“不是啊,快排是nlogn,基數排序能到O(n)呢”。老師問“那基數排序有什麼代價呢?”我說“它需要大量的空間啊,空間換時間”。然後我就楞那裏了。老師“你還是沒回答我的問題啊,快排爲啥叫快排啊?”我“...”。

這個問題我到現在還沒搞明白問這個問題的目的在哪?是要考察什麼?按照Quora的說法“Short answer, it is quicksort because it is quick sort.“ Quick Sort是算法的提出者命名的,nlogn的算法已經足夠快了,有說法說在shuffle的比較合理的情況下其速度是所有nlogn算法裏面依然是最快的,所以叫quick sort。說來說去這個題考的東西還是不明確啊,或者說這個題是讓你說說快排是怎麼排序的,通過排序的流程證明它確實很快?

最後一個問題是問我的優點和缺點,好像各答三個,這個問題我之前沒有準備(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必須準備!),缺點沒答全(短時間內想不出合適的缺點,這個缺點總不能太缺了)。

上午的面試就這麼跪了。慘不忍睹。

下午是收了你的簡歷的老師的單面,面我的是LYF老師。剛開始面試的時候的問題我忘了,我記得是回答着回答着突然開始用英語提問,問的是決策樹的內容,然後我就用極其蹩腳的英語回答,回答的不是很好,也不是很深入。然後拿着我的論文開始聊天,聊着聊着就和我說,你這個研究方向和我的研究方向不大一致,我也看不大懂你在寫什麼,咱們不大適合。我問”老師,你是研究啥的啊?“老師”你看看,你連我幹啥的都不知道你就來面試了“我”...“內心:好吧,是我的問題,但是我真不知道是誰面試我啊(此處要突出一下報志願和聯繫老師的重要性,你報名三個志願,然後你的申請材料就會推送給這三個老師,如果三個老師有一個表示願意面試,那麼你就是通過了初審,自然,有多個老師同意面試,你就獲得了多次機會)。那麼問題來了,我的研究內容都寫在簡歷上,咱們不合適,老師撈我幹啥嘞??

反思

首先是從知識層面上的反思,對於基礎知識的把握還是不夠深入,之前對於算法,重點去掌握了它的流程,它的代碼,忽略了一些特別關鍵和基礎的點,比如什麼大數定律,條件分佈,決策樹一些更加深入的東西,沒有記憶在心中。對自己的項目也沒有深挖,還是要不斷反思,這個項目的核心是啥,遇到了什麼困難,有什麼收穫。另外就是讀的文獻太少,理解的不夠深入,所以不大明白很多東西的基礎,底層是什麼。

然後是面試層面上的反思。這是第一次保研面試,出現情況很正常。我覺得最終要的是敢於說,敢於辯解,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識自己的思考全部說出來,我去南大面試過程中反反覆覆就是”...“,無言以對,這是不好的,另外,覺得老師說的有問題,懟他,懟他,懟他!不要慌,機會有的是,懟完就跑?。還有一個是應對質疑的方式,這個是大部分人都容易犯的錯誤。我記得去年花旗杯評委答辯環節,大部分的選手面對評委的質疑的反應都是急着否認,”不不不,你想錯了“,然後慌忙的辯駁,然後評委越辯越開心,越覺得你的觀點是錯的。反觀我方答辯選手(辯論大佬),就把評委安排的明明白白的。首先,不要否認,咱們先從其他相關地方找共識,慢慢地一步步迴歸主題,扯到最後,評委覺得你講地很有道理,就不和你爭辯了。總之,不要着急製造對立,先找共識,再迂迴着化解評委的質疑。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是這確實是練出來的功夫。

然後是對於lamda面試的一些感受和建議(純粹個人見解):整個lamda初審面試的給我的感受就是兩個字——”玄學“。爲什麼會感受到這個過程很玄呢,一個是它的初審標準不確定,我們真的不知道lamda對於成績科研的要求是怎樣的,也不知道這簡歷會直接遞到老師手裏去,初審過和被篩沒有看出一道明確的畫線。再說面試,感覺沒有面試的流程,很多問題看不出問的邏輯和目的,好處是能充分體現老師的風格和偏好,壞處是學生的能力不好展現。我去其他地方面試的時候都能感受到這個面試流程是有人統一過思想,統一研討過的,比如上來是來個算法題或者數學概念,基礎知識來多少道,項目怎麼問,學生回答上來怎麼問,沒有回答上來怎麼問,lamda這邊的面試有些像聊天,聊聊問問,感覺是有提升空間的,這麼搞學生容易蒙。

說了這麼多,還不是因爲沒有錄取我,哼!?

南大

素聞南大學風良好,去南大一見,真是好的誇張。南大校園內的可以看到的學生不多,沒有啥瞎轉悠的學生,各大學院樓和教學樓下面堆滿了共享單車。大家到計算機學院大樓的時間也非常早。面試那一天是端午節假期最後一天,面完試我在南大對面的火鍋店喫火鍋。火鍋店,非常的蕭條,偌大的火鍋店只有三桌。我可以想象,假期的最後一天晚上,此時的街道口創意城一定是人聲鼎沸,一座難求。絕對是鮮明的對比。?Lamda實驗室確實強的可怕,初審過了一定要去試一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