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嵌入式軟件學習問題彙總(二)何爲ARM(那些你得知道的事)?

簡單聊聊

  上一篇,介紹到了什麼是嵌入式,以及嵌入式與單片機、PC機的區別,簡單聊了聊有關嵌入式軟件學習的一些內容。這一片打算接着上一篇的內容,詳細的說一下現在主流的嵌入式CPU架構-ARM架構,想要進行嵌入式學習,就一定要先了解什麼是ARM,以及ARM內核型號的發展歷程,只有先搞清楚了這些基本問題,往後學習才能理順思路,這裏主要結合我自己學習的一些內容及從網上搜索到的一些內容綜合起來,與大家詳細談談何爲ARM。好了,廢話不多說,走起:

一、什麼是ARM?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以現在的角度去聊ARM,ARM太過於龐大,ARM你可以百度一下,講什麼的都有,ARM可以是ARM處理器,可以是ARM架構,也可以ARM公司。可以這麼說,今天的ARM不只是ARM,它是一種體系,一個標準。
  但是,很多年以前ARM只是ARM,是一個逐漸發展壯大的CPU公司,接下來按時間順序,聊聊ARM這些年發展的發展史:

(一)ARM發展史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1978年,ARM在英國劍橋並正式創立,這時的ARM還不是ARM,而是它的前身-CPU公司(Cambridge Processor Unit,字面意思是“劍橋處理器單元”,後於1979年更名爲Acorn計算機公司),主要業務是爲當地市場供應電子設備。

  這裏插一段有意思的故事CPU公司成立之後,主要從事電子設備設計和製造的業務。他們接到的第一份訂單,是製造賭博機的微控制器系統,這個微控制器系統被開發出來後,稱之爲Acorn System 1。(可見每一個大牛的崛起都曾經歷過黑歷史,哈哈哈)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2、1980年末,蘋果公司與Acorn公司合作開發新版本的ARM核心(可見蘋果與ARM從很久以前就建立了很好的合作關係)

3、1981年,公司迎來了一個難得的機遇 —— 英國廣播公司BBC打算在整個英國播放一套提高電腦普及水平的節目,他們希望Acorn能生產一款與之配套的電腦。接下這個任務之後,Acorn就開始幹了起來。當時,中央處理器的發展潮流,正在從8位變成16位。Acorn並沒有合適的芯片可以用。於是他們打算使用美國國家半導體和摩托羅拉公司的16位芯片,但是後來發現,該芯片存在缺陷,後來又請求英特爾(Intel)的幫助,遭到拒絕。於是Acorn公司在一氣之下決定自己幹,自己造芯片(這就是後來一步步轉變爲設計芯片的主要原因)。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真不想打斷自己,但是這裏我還是想插一段小故事,也是後來ARM崛起的重要原因,相信大家都會感興趣:ARM公司在打算自己做芯片以後,公司一度處於焦慮狀態,爲什麼呢,因爲ARM公司資金不足的問題,傳統CPU設計公司所使用的基於CISC(複雜指令集)的開發方案在ARM內部根本不可能投入研發,於是Acorn公司便派研發人員在剛剛高校尋找解決方案,最後從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找到了一個關於新型處理器的研究——RISC精簡指令集,恰好可以滿足他們的設計要求。在此基礎上,經過多年的艱苦奮鬥,來自劍橋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Sophie Wilson和Steve Furber最終完成了微處理器的設計,而恰好滿足了時代的需求和發展方向,RISC精簡指令集CPU的出現一度將ARM推向了時代的潮流。如今ARM公司既不生產芯片也不銷售芯片(這裏不是ARM不想生產,是當時情勢所迫,沒錢生產,只好以出售芯片技術授權的形式作爲自己的盈利模式,反而受到各個CPU製造商的歡迎),它只出售芯片技術授權。卻做到了在手持設備市場上佔有90%以上的份額。(所以你看成功有時候是悄無聲息的,曾經的ARM也不可能知道RISC纔是今天的時代潮流,只要堅定不移的努力,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就會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4、1982年,Acorn計算機公司推出了BBC Micro計算機,這是歐洲第一臺暢銷的個人計算機。

5、1985年開發出了第一款商用的RISC(精簡指令集)處理器(即ARM1),對於這塊芯片,Acorn給它命名爲Acorn RISC Machine(這就是大名鼎鼎的ARM三個字母的由來),並以此作爲其未來個人計算機的中樞,當時大型的CPU開發公司用的處理器都是CISC(複雜指令集)。然而1985年10月,英特爾發佈了80386。在80386面前,ARM1就只有被吊打的份了。(讓ARM直接在性能上和x86系列硬槓,顯然是不現實的。ARM有意無意地選擇了與Intel不同的設計路線——Intel持續邁向x86高效能設計,ARM則專注於低成本、低功耗的研發方向,當然這就是ARM後來成功的一大原因)

6、在ARM1之後,Acorn陸續推出了好幾個系列,例如ARM2,ARM3。

7、1990年Acorn公司出現財務危機,經過一系列的爭論後接受蘋果與VLSI的投資,並分割出子公司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ARM終於面世(蘋果公司出資150萬英鎊,芯片廠商VLSI出資25萬英鎊,Acorn本身則以150萬英鎊的知識產權和12名工程師入股),當然幾遍前期投入資金不菲,ARM的起步還是比較寒酸。他們最開始的辦公地點,是一個穀倉。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8、ARM成立後的幾年,內部商議決定改變他們的產品策略——他們不再生產芯片,轉而以授權的方式,將芯片設計方案轉讓給其他公司,即“Partnership”開放模式(正是這種模式,開創了屬於ARM的全新時代)。

5、20世紀90年代,ARM 將32位嵌入式RISC處理器擴展到世界範圍,佔據了低功耗、低成本和高性能的嵌入式系統應用領域的領先地位。(當然要了解ARM公司的商業模式:既不生產芯片也不銷售芯片,它只出售芯片技術授權。等下會單獨詳細介紹)

6、1991年ARM推出了第一款嵌入式RISC處理器,ARM6,並將產品授權給英國GEC Plessey半導體公司。(“Partnership”開放模式後的嘗試開始)PS一下:在93年蘋果公司推出了一款新型掌上電腦產品——Newton。ARM公司開發的ARM6芯片就是被用於該產品之中。(蘋果與ARM兩大巨頭屹立不倒,兩者的合作也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呀)

7、1993年,發佈ARM7,並將ARM產品授權給Cirrus Logic和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TI)。與TI的合作,又是ARM公司的一大新開端,這給ARM公司帶來了重要的突破。而且,也給ARM公司樹立了聲譽,證實了授權模式的可行性。此後,越來越多的公司參與到這種授權模式中,與ARM建立了合作關係。其中就包括三星、夏普等公司。在此基礎上,ARM堅定了授權模式的決心,並着手設計更多性價比高的產品。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8、就在這幾年ARM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機遇——移動電話時代來臨了。ARM首先迎來了一個大客戶——諾基亞Nokia。當時,諾基亞被建議在即將推出的GSM手機上使用德州儀器的系統設計,而這個設計是基於ARM芯片的。因爲內存空間的問題,諾基亞一開始對ARM是拒絕的。爲此,ARM專門開發出16位的定製指令集,縮減了佔用的內存空間。就這樣,諾基亞6110成爲了第一部採用ARM處理器的GSM手機,上市後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遇到問題解決問題,一切都不是問題)ARM後來又跟着推出了ARM7等一系列芯片,授權給超過165家公司。隨着移動手機的井噴式普及,ARM賺得盆滿鉢滿,不亦樂乎。

8、1997年,ARM公司在CPU研發方面再次取得了新的突破,更進一步推動了ARM時代的到來,發佈ARM9TDMI。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9、1998年諾基亞基於ARM設計的暢銷幫助它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手機生產商。並在這一年4月17日,業務飛速發展的ARM控股公司,同時在倫敦證交所和納斯達克上市。在ARM公司上市之後,處於後喬布斯時代的蘋果公司,逐步賣掉了所持有的ARM股票,把資金投入到ipod產品的開發上鑑於蘋果研究人員對ARM芯片架構非常熟悉,ipod也繼續使用了ARM芯片。(散買賣不散交情,股票賣了,感情還在那裏,兩個巨頭之間的曖昧關係依然保持着)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0、再後來ARM一路開掛,一步一步邁向屬於自己的未來:
1999年,發佈ARM9E
2001年,發佈ARMv6架構
2002年,發佈ARM11微架構
2004年,發佈ARMv7架構的Cortex系列處理器,同時推出Cortex-M3
2005年,發佈Cortex-A8處理器
2007年,發佈Cortex-M1和Cortex-A9
2009年,實現Cortex-A9、發佈Cortex-M0 (注意:Cortex-M0 比 Cortex-M3 後面推出)
2010年,推出Cortex-M4、成立Linaro,推出Cortex-A15 MPcore高性能處理器
2011年,推出Cortex-A7,ARMv8發佈
2012年,開始64位處理器進程

11、目光回到2008年,谷歌推出了Android(安卓)系統,也是基於ARM指令集。(這點對我們嵌入式開發來說重中之重),智能手機進入了飛速發展階段,ARM也因此奠定了在智能手機市場的霸主地位。同年,ARM芯片的出貨量達到了一百億顆。

12、2010年6月中,蘋果公司向ARM董事會表示有意以8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ARM公司,但遭到ARM董事會的拒絕。

13、2011年巨頭微軟公司正式宣佈,下一版的Windows也將正式支持ARM處理器。這是計算機工業發展歷史上的一件大事,標識着x86處理器的主導地位發生動搖(想必英特爾一定是連腸子都悔青了)。其實,正是英特爾一步一步將ARM送上了如今無法取代的位置。90年代,高通想和英特爾合作,英特爾認爲手機市場太小,拒絕了合作。後來,蘋果的第一代iPhone一開始也想和英特爾合作,英特爾還是以相同的理由拒絕了。結果,移動設備市場被英特爾拱手讓人,現在想追也追不回來了。

14、2016年7月18日,曾經投資阿里巴巴的孫正義和他的日本軟銀集團,以320億美元收購了ARM集團。至此,ARM成爲軟銀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可見孫正義真的纔是商業大圈的頂級幕後玩家,擁有着卓越的眼光)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二)ARM的商業模式與生態系統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先來看一下ARM之前的半導體圈是什麼樣的:在沒有ARM之前,像Intel、AMD、Motorola、Zilog、VIA等公司,一向都是自己設計IC,自己生產芯片,自己銷售產品,換句話說自給自足,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那時候的大多數芯片在各個方面都是不兼容的,各用各的,代碼、硬件、CPU一個公司一個樣,這在咱們現在的時代是不可想想的,所以ARM的出現是歷史必然的選擇。與Intel這些大公司不同,ARM公司自己不生產任何形式的處理器,主要是提供IP授權給半導體合作伙伴(高通、蘋果、AMD及三星等),後者使用ARM的架構、設計以及開發工具推出自己的處理器,然後再供應給OEM客戶(各種手機、平板廠商就是這樣的)。
  ARM的收入就源於這個循環,合作伙伴購買ARM的IP授權需要交技術授權費(license fee),還會根據廠商的處理器價格抽取一定的版稅(ongoing royalTIes,也可以說是提成、特許費之類的),這可能涉及芯片的各個環節。 簡單來說,ARM的商業模型就是“你交錢,我授權”,對處理器設計研發是“包教包會”,會提供一系列工具幫助客戶簡化開發。
  那麼ARM如何收益呢?Intel、AMD和NVIDIA都是靠出售處理器過日子的,ARM不出售任何處理器,靠的主要是技術授權費和版稅提成,廠商都要交這兩筆費用,這二者在不同的處理器架構中的比例也不同。

二、ARM的各種版本號

ARM各個版本:

總體來看ARM分爲以下八個版本: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V1版架構

  該版架構只在原型機ARM1出現過,只有26位的尋址空間,沒有用於商業產品。其基本性能有:
  1、基本的數據處理指令(無乘法);
  2、基於字節、半字和字的Load/Store指令;
  3、轉移指令,包括子程序調用及鏈接指令;
  4、供操作系統使用的軟件中斷指令SWI;
  5、尋址空間:64MB(226)。

V2版架構

  該版架構對V1版進行了擴展,例如ARM2和ARM3(V2a)架構。包含了對32位乘法指令和協處理器指令的支持。 版本2a是版本2的變種,ARM3芯片採用了版本2a,是第一片採用片上Cache的ARM處理器。同樣爲26位尋址空間,現在已經廢棄不再使用。V2版架構與版本V1相比,增加了以下功能:
  1、乘法和乘加指令;
  2、支持協處理器操作指令;
  3、快速中斷模式;
  4、SWP/SWPB的最基本存儲器與寄存器交換指令;
  5、尋址空間:64MB。

V3版架構

  ARM作爲獨立的公司,在1990年設計的第一個微處理器採用的是版本3的ARM6。它作爲IP核、獨立的處理器、具有片上高速緩存、MMU和寫緩衝的集成CPU。 變種版本有3G和3M。版本3G是不與版本2a向前兼容的版本3,版本3M引入了有符號和無符號數乘法和乘加指令,這些指令產生全部64位結果。 V3版架構( 目前已廢棄 )對ARM體系結構作了較大的改動:
  1、尋址空間增至32位(4GB);
  2、當前程序狀態信息從原來的R15寄存器移到當前程序狀態寄存器CPSR中(Current Program Status Register);
  3、增加了程序狀態保存寄存器SPSR(Saved Program Status Register);
  4、增加了兩種異常模式,使操作系統代碼可方便地使用數據訪問中止異常、指令預- - 取中止異常和未定義指令異常。;
  5、增加了MRS/MSR指令,以訪問新增的CPSR/SPSR寄存器;
  6、增加了從異常處理返回的指令功能。

V4版架構

  V4版架構在V3版上作了進一步擴充,V4版架構是目前應用最廣的ARM體系結構,ARM7、ARM8、ARM9和StrongARM都採用該架構。 V4不再強制要求與26位地址空間兼容,而且還明確了哪些指令會引起未定義指令異常。指令集中增加了以下功能:
  1、符號化和非符號化半字及符號化字節的存/取指令;
  2、增加了T變種,處理器可工作在Thumb狀態,增加了16位Thumb指令集;
  3、完善了軟件中斷SWI指令的功能;
  4、處理器系統模式引進特權方式時使用用戶寄存器操作;
  5、把一些未使用的指令空間捕獲爲未定義指令

V5版架構

  V5版架構是在V4版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新的指令,ARM10和Xscale都採用該版架構。這些新增命令有:
  1、帶有鏈接和交換的轉移BLX指令;
  2、計數前導零CLZ指令; BRK中斷指令;
  3、增加了數字信號處理指令(V5TE版);
  4、爲協處理器增加更多可選擇的指令;
  5、改進了ARM/Thumb狀態之間的切換效率;
  6、E—增強型DSP指令集,包括全部算法操作和16位乘法操作;
  7、J----支持新的JAVA,提供字節代碼執行的硬件和優化軟件加速功能。

V6版架構

  V6版架構是2001年發佈的,首先在2002年春季發佈的ARM11處理器中使用。在降低耗電量地同時,還強化了圖形處理性能。通過追加有效進行多媒體處理的SIMD(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單指令多數據 )功能,將語音及圖像的處理功能提高到了原型機的4倍。此架構在V5版基礎上增加了以下功能:
  1、THUMBTM:35%代碼壓縮;
  2、DSP擴充:高性能定點DSP功能;
  3、JazelleTM:Java性能優化,可提高8倍;
  4、Media擴充:音/視頻性能優化,可提高4倍

V7版架構

  V7架構是在ARMv6架構的基礎上誕生的。該架構採用了Thumb-2技術,它是在ARM的Thumb代碼壓縮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並且保持了對現存ARM解決方案的完整的代碼兼容性。Thumb-2技術比純32位代碼少使用31%的內存,減小了系統開銷。同時能夠提供比已有的基於Thumb技術的解決方案高出38%的性能。
  ARMv7架構還採用了NEON技術,將DSP和媒體處理能力提高了近4倍,並支持改良的浮點運算,滿足下一代3D圖形、遊戲物理應用以及傳統嵌入式控制應用的需求。此外,ARMv7還支持改良的運行環境,以迎合不斷增加的JIT(Just In Time)和DAC(DynamicAdaptive Compilation)技術的使用。

V8版架構

  v8架構是在32位ARM架構上進行開發的,將被首先用於對擴展虛擬地址和64位數據處理技術有更高要求的產品領域,如企業應用、高檔消費電子產品。ARMv8架構包含兩個執行狀態:AArch64和AArch32。AArch64執行狀態針對64位處理技術,引入了一個全新指令集A64;而AArch32執行狀態將支持現有的ARM指令集。目前的ARMv7架構的主要特性都將在ARMv8架構中得以保留或進一步拓展,如:TrustZone技術、虛擬化技術及NEON advanced SIMD技術等。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ARM7處理器
  ARM7處理器採用了ARMV4T(馮·諾依曼)體系結構,這種體系結構將程序指令存儲器和數據存儲器合併在 一起。主要特點就是程序和數據共用一個存儲空間,程序指令存儲地址和數據存儲地址指向同一個存儲器的不同物理位置,採用單一的地址及數據總線,程序指令和 數據的寬度相同。這樣,處理器在執行指令時,必須先從存儲器中取出指令進行譯碼,再取操作數執行運算。
  總體來說ARM7體系結構具有三級流水、空間統一的 指令與數據Cache、平均功耗爲0.6mW/MHz、時鐘速度爲66MHz、每條指令平均執行1.9個時鐘週期等特性。其中的ARM710、ARM720和ARM740爲內帶Cache的ARM核。
  ARM7指令集同Thumb指令集擴展組合在一起,可以減少內存容量和系統成本。同時,它還利用嵌入式ICE調試技術來簡化系統設計,並用一個DSP增強擴展來改進性能。ARM7體系結構是小型、快速、低能耗、集成式的RISC內核結構。該產品的典型用途是數字蜂窩電話和硬盤驅動器等,目前主流的ARM7內核是ARM7TDMI、ARM7TDMI-S、ARM7EJ-S、ARM720T。
  現在市場上 用得最多的ARM7處理器有Samsung公司的S3C44BOX與S3C4510處理器、Atmel公司的AT91FR40162系列處理器、Cirrus公司的EP73xx系列等。通常來說前兩三年大部分手機基帶部分的應用處理器基本上都以ARM7爲主。還有很多的通信模塊,如CDMA模塊、GPRS模塊和GPS模塊中都含有ARM7處理器。
2.ARM9、ARM9E處理器
  ARM9處理器採用ARMV4T(哈佛)體系結構。這種體系結構是一種將程序指令存儲和數據存儲分開的存儲器 結構,是一種並行體系結構。其主要特點是程序和數據存儲在不同的存儲空間中,即程序存儲器和數據存儲器。它們是兩個相互獨立的存儲器,每個存儲器獨立編 址、獨立訪問。與兩個存儲器相對應的是系統中的4套總線,程序的數據總線和地址總線,數據的數據總線和地址總線。這種分離的程序總線和數據總線可允許在一 個機器週期內同時獲取指令字和操作數,從而提高了執行速度,使數據的吞吐量提高了一倍。又由於程序和數據存儲器在兩個分開的物理空間中,因而取指和執行能 完全重疊。
  ARM9採用五級流水處理及分離的Cache結構,平均功耗爲0.7mW/MHz。時鐘速度爲120MHz~200MHz,每條指令平均執行1.5個時鐘週期。與ARM7處理器系列相似,其中的ARM920、ARM940和ARM9E處理器均爲含有Cache的CPU核,性能爲132MIPS(120MHz時鐘,3.3V供電)或220MIPS(200MHz時鐘)。
  ARM9處理器同時也配備Thumb指令擴展、調試和Harvard總線。在生產工藝相同的情況下,性能是ARM7TDMI處理器的兩倍之多。常用於無線設備、儀器儀表、聯網設備、機頂盒設備、高端打印機及 數碼相機應用中。
  ARM9E內核是在ARM9內核的基礎上增加了緊密耦合存儲器TCM及DSP部分。目前主流的ARM9內核是ARM920T、ARM922T、ARM940。相關的處理器芯片有Samsung公司的S3C2510、Cirrus公司的EP93xx系列等。主流的ARM9E內核是ARM926EJ-S、ARM946E-S、ARM966E-S等。目前市場上常見的PDA,比如說PocketPC中一般都是用ARM9處理器,其中以Samsung公司的S3C2410處理器居多。
3.ARM10E處理器
  ARM10E處理器採用ARMVST體系結構,可以分爲六級流水處理,採用指令與數據分離的Cache結構, 平均功耗1000mW,時鐘速度爲300MHz,每條指令平均執行1.2個時鐘週期。ARM10TDMI與所有ARM核在二進制級代碼中兼容,內帶高速32×16 MAC,預留DSP協處理器接口。其中的VFP10(向量浮點單元)爲七級流水結構。其中的ARM1020T處理器則是由ARMl0TDMI、32KB指 令、數據Caches及MMU部分構成的。其系統時鐘高達300MHz時鐘,指令Cache和數據Cache分別爲32KB,數據寬度爲64位,能夠支持 多種商用操作系統,適用於下一代高性能手持式因特網設備及數字式消費類應用。主流的ARM10內核是ARM1020E、ARM1022E、ARM1026EJ-S等。
4.SecurCore處理器
  SecurCore系列處理器提供了基於高性能的32位RISC技術的安全解決方案,該系列處理器具有體積 小、功耗低、代碼密度大和性能高等特點。另外最爲特別的就是該系列處理器提供了安全解決方案的支持。採用軟內核技術,以提供最大限度的靈活性,以及防止外 部對其進行掃描探測,提供面向智能卡的和低成本的存儲保護單元MPU,可以靈活地集成用戶自己的安全特性和其他的協處理器,目前含有SC100、SC110、SC200、SC210 4種產品。
5.StrongARM處理器
  StrongARM處理器採用ARMV4T的五級流水體系結構。目前有SA110、SA1100、SA1110等3個版本。另外Intel公司的基於ARMv5TE體系結構的XScale PXA27x系列處理器,與StrongARM相比增加了I/D Cache,並且加入了部分DSP功能,更適合於移動多媒體應用。目前市場上的大部分智能手機的核心處理器就是XScale系列處理器。
6.ARM11處理器
  ARM11系列微處理器是ARM公司近年推出的新一代RISC處理器,它是ARM新指令架構——ARMv6的第一代設計實現。該系列主要有ARM1136J,ARM1156T2和ARM1176JZ三個內核型號,分別針對不同應用領域。
  ARM11處理器系列可以在使用130nm代工廠技術、小至2.2mm2芯片面積和低 至0.24mW/MHz的前提下達到高達500MHz的性能表現。ARM11處理器系列以衆多消費產品市場爲目標,推出了許多新的技術,包括針對媒體處理 的SIMD,用以提高安全性能的TrustZone技術,智能能源管理(IEM),以及需要非常高的、可升級的超過2600 Dhrystone 2.1 MIPS性能的系統多處理技術。主要的ARM11處理器有ARM1136JF-S、ARM1156T2F-S、ARM1176JZF-S、ARM11 MCORE等多種。
7.Cortex系列處理器
  ARM Cortex-M系列支持Thumb-2指令集(Thumb指令集的擴展集),可以執行所有已存的爲早期處理器編寫的代碼。通過一個前向的轉換方式, 爲ARM Cortex-M系列處理器所寫的用戶代碼可以與ARM Cortex-R系列微處理器完全兼容。
  ARMCortex-M系列系統代碼(如實時操作系統)可以很容易地移植到基於ARM Cortex-R系列的系統上。ARMCortex-A和Cortex-R系列處理器還支持ARM 32位指令集,向後完全兼容早期的ARM處理器,包括從1995年發佈的ARM7TDMI處理器到2002年發佈的ARMll處理器系列。

最後:

  ARM在低功耗方面發展方向,剛好趕上了移動設備爆發式發展的時代,最終造就了它的輝煌。ARM公司的高性能、低耗能的RISC微處理器目前佔據了手機處理器90%的市場份額,平板電腦處理器80%的市場份額,上網本處理器30%的市場份額。
  ARM成爲主流,恐怕指日可待。難怪有人驚呼,Intel公司將被擊敗!ARM微處理器核技術廣泛應用於便攜式通信產品、手持運算、多媒體和嵌入式解決方案等領域,已成爲RISC的標準。

結束語:

  文章是作者從各個網絡平臺上搜集資料加載自己對ARM的理解匯聚而成,其中ARM發展史參考自ZEM&博客園,ARM版本號的描述參考自韋東山老師的微博,如果你看完覺的有一點點的收穫,麻煩朋友可以爲我點個贊,已讓更過的朋友可以看到。有問題可以在評論區評論,我懂的地方會單獨做些文章來解釋,或者直接在評論區恢復,希望各路朋友多多支持,身爲一個剛剛接觸嵌入式軟件學習不久的小白,希望能通過這個平臺尋找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前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