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組成原理期末複習題目

  1. 假定基準程序A在某計算機上的運行時間爲100秒,其中90秒爲CPU時間,其餘爲I/O時間。若CPU速度提高50%,I/O速度不變,則運行基準程序A所消耗的時間是
    A. 55秒              B. 60秒
    C. 65秒              D. 70秒

答案解析:假設提高速度後CPU消耗的時間爲X秒,之前CPU的速度爲v,則提高後爲1.5v;
CPU執行的指令條數不變,所以有 90 × V=X×1.5V,則 X=60,再加上I/O時間,共70秒。

  1. 一個C語言程序在一臺32位機器上運行。程序中定義了三個變量x,y和z,其中x和z是int型,y爲short型。當x=127,y=-9時,執行賦值語句z=x+y後,x、y和z的值分別是:
    A. x=0000007FH , y=FFF9H , z=00000076H
    B. x=0000007FH , y=FFF9H , z=FFFF0076H
    C. x=0000007FH , y=FFF7H , z=FFFF0076H
    D. x=0000007FH , y=FFF7H , z=00000076H

答案解析:D ,計算機中數據以補碼形勢存儲,int型數據是32位,short型數據是16位。

  1. 假定編譯器規定int和short類型長度分別爲32位和16位,執行下列C語言語句: unsigned short x=65530;
    unsigned int y=x;
    得到y的機器數爲:
    A. 0000 7FFAH         B. 0000 FFFAH
    C. FFFF 7FFAH        D. FFFF FFFAH

答案解析:B,unsigned說明x,y均爲無符號數,x是FFFAH,爲正數,故擴展到32位補0.

  1. float類型(即IEEE 754單精度浮點數格式)能表示的最大正整數是:
    A. 212621032^{126}-2^{103}          B. 212721042^{127}-2^{104}
    C. 212721032^{127}-2^{103}          D. 212821042^{128}-2^{104}

答案解析:D,浮點數真值:(1)s×(1.M)×2E127(-1)^s \times (1.M) \times 2^{E-127},其中E的最大值爲>254,M最大值爲12231-2^{-23},故float類型能表示的最大正整數爲
(1+1223)×2127=21282104(1+1-2^{-23}) \times 2^{127} = 2^{128}-2^{104}

  1. 由3個“1”和5個“0”組成的8位二進制補碼,能表示的最小整數是:
    A.-126              B.-125
    C.-32             D.-3

答案解析:B,補碼形式:10000011—>原碼形式:11111101。

  1. 下列有關浮點數加減運算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Ⅰ. 對階操作不會引起階碼上溢或下溢
    Ⅱ. 右規和尾數舍入都可能引起階碼上溢
    Ⅲ. 左規時可能引起階碼下溢
    Ⅳ. 尾數溢出時結果不一定溢出
    A.僅Ⅱ、Ⅲ           B.僅Ⅰ、Ⅱ、Ⅳ
    C.僅Ⅰ、Ⅲ、Ⅳ         D.Ⅰ、Ⅱ、Ⅲ、Ⅳ

答案解析:D

  1.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2. 假定用若干個2K×4位芯片組成一個8K×8位的存儲器,則地址0B1FH所在芯片的最小地址是:
    A. 0000H               B. 0600H
    C. 0700H               D. 0800H

答案解析:D,共需要8個芯片,地址範圍分別爲:
0000H07FFH,0800H0FFFH,1000H17FFH,18FFH1FFFH,
2000H27FFH,2800H2FFFH,3000H37FFH,38FFH3FFFH。故地址0B1FH在第二個芯片,其起始地址爲0800H。

  1. 下列有關RAM和ROM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I、 RAM是易失性存儲器,ROM是非易失性存儲器
    II、 RAM和ROM都是採用隨機存取的方式進行信息訪問
    III、RAM和ROM都可用作Cache
    IV、RAM和ROM都需要進行刷新
    A. 僅I和II              B. 僅II和III
    C. 僅I,II,III             D. 僅II,III,IV

答案解析:A

  1. 某容量爲256MB的存儲器由若干4M×8位的DRAM芯片構成,該DRAM芯片的地址引腳和數據引腳總數是
    A. 19                B. 22
    C. 30                D. 36

答案解析:A,4M×8位的存儲芯片,需要地址引腳22根,數據引腳8根;DRAM地址引腳減半,故總引腳數爲11+8=19根;若是SRAM芯片,則總引腳數目爲30根。

  1. 某存儲器容量爲64KB,按字節編址,地址4000H-5FFFH位ROM區,其餘爲RAM區,若用8K×4位的SRAM芯片設計,則需要該芯片的數量爲
    A. 7                B. 8
    C.14                D.16

答案解析:C,存儲器容量64KB,ROM區容量213=8KB2^{13}=8KB,剩餘64-8=56KB,56KB=>56K×8位,故需要SRAM芯片7×2=14個。

  1. 某計算機的Cache共有16塊,採用2路組相連映射方式,每個主存塊大小爲32字節,按字節編址。主存號129號單元所在主存塊應裝入到cache的組號是
    A. 0                B. 2
    C. 4                D. 6

答案解析:C,Cache共16塊,2路組相聯,共8組,組號3位,塊內地址5位,129的二進制爲100 00001,Cache組號爲100B=4。

  1. 有如下C語言程序段:
    for (k=0; k<1000; k++)
    a[k]=a[k]+32;
    若數組a及變量k均爲int型, int型佔4B,數據Cache採用直接映射方式,數據區大小爲1KB,塊大小爲16B,該程序段執行過程中訪問數組a的Cache缺失率約爲
    A. 1.25%              B. 2.5 %
    C.12.5 %              D. 25 %

答案解析:C,a[k]的訪問步驟是:先訪問cache,cache缺失,之後從主存中取出一個塊調入cache,這個塊中的後幾個數據都是命中的,本題中一個數據佔4B,一個塊大小是16B,這說明一個塊中有4個數據,關鍵是後面還有一次寫,這說明一次循環要八次訪問cache,其中只有第一次是缺失的,後面七次都是命中的,所以缺失率是12.5%。

  1. 下列命令組合中,一次訪存過程中,不可能發生的是
    A. TLB未命中,Cache未命中,Page未命中
    B. TLB未命中,Cache命中,Page命中
    C. TLB命中,Cache未命中,Page命中
    D. TLB命中,Cache命中,Page未命中

答案解析:D,Cache中的數據必須是主存中數據的子集。A數據在輔存中,B數據在Cache中,慢表命中,C數據在主存中,快表命中。

  1. 設某存儲器按字編址,相對尋址的轉移指令佔兩個字節,第一個字節是操作碼,第二個字節是相對位移量(用補碼錶示)。每當CPU從存儲器取出一個字節時,即自動完成PC+1—>PC。設當前PC的內容爲2003H,要求轉移到200AH,則該轉移指令第二個字節的內容應爲
    A.05H        B.06H        C.07H

答案解析:A,當取出轉移指令的兩個字節後PC=2005H,第二個字節的內容爲:0AH-05H=05H。

  1. 設某存儲器按字編址,相對尋址的轉移指令佔兩個字節,第一個字節是操作碼,第二個字節是相對位移量(用補碼錶示)。每當CPU從存儲器取出一個字節時,即自動完成PC+1—>PC。若PC的內容爲2008H,要求轉移到2001H,則該轉移指令第二個字節的內容應爲
    A.0F7H        B.0F8H       C.0F9H

答案解析:A,當取出轉移指令的兩個字節後PC=200AH,第二個字節的內容爲:01H-0AH=0F7H。

  1. 假設變址寄存器R的內容爲1000H,指令中的形式地址爲2000H;地址1000H中的內容爲2000H,地址2000H中的內容爲3000H,地址3000H中的內容爲4000H,則變址尋址方式下訪問到的操作數是
    A.1000H              B.2000H
    C.3000H              D.4000H

答案解析:D,

變址尋址方式下有效地址EA=®+A=1000H+2000H=3000H,操作數S=(3000H)=4000H。所謂尋址,指的是尋找操作數的地址或下一條將要執行的指令地址。每臺計算機的指令系統都有自身的一套尋址方式,不同計算機的尋址方式的名稱和含義也不同。變址尋址就是把變址寄存器的內容與指令中給出的形式地址A相加,形成操作數有效地址,即EA=(變址寄存器)+A。操作數S與地址碼和變址寄存器的關係爲S=((變址寄存器)+A)。

  1. 某計算機按字節編址,指令字長固定且只有兩種指令格式,其中三地址指令29條,二地址指令107條,每個地址字段爲6位,則指令字長至少應該是
    A. 24條             B. 26條
    C. 28條             D. 32條

答案解析:A,三地址指令有29條,所以需要操作碼5位,剩餘32-29=3條,提供給二地址指令使用,而二地址比三地址指令多出6位,則可以表示3×26\times 2^6=192條>107條,所以至少需要3×6+5=233\times 6+5=23條,而指令字長應爲8的倍數,所以指令字長至少應該是24條。

  1. 某計算機的控制器採用微程序控制方式,微指令中的操作控制字段採用字段直接編碼法,共有33個微命令,構成5個互斥類,分別包含7、3、12、5和6個微命令,則操作控制字段至少有
    A. 5位               B. 6位
    C. 15位               D. 33位

答案解析:C,字段直接編碼就是把微命令多個段,段的數目等於互斥類的數目。因此這裏分爲5個段,每段裏要留一個離散狀態表示自己沒命令。所以7個微命令對應3位,3個微命令對應2位,12個微命令對應4位,5個微命令對應3位,6個微命令對應3位,共15位。

  1. 某同步總線採用數據線和地址線複用方式,其中地址/數據線有32根,總線時鐘頻率爲66MHz,每個時鐘週期傳送兩次數據(上升沿和下降沿各傳送一次數據),該總線的最大數據傳輸率(總線帶寬)是
    A.132MB/s              B.264MB/s
    C.528MB/s              D.1056MB/s

答案解析:C,總線帶寬Dr = 2D / T =2 D×f = 2×32bit×66M= 4224bit×106/s = 528MB/s。

  1. 下列關於I/O接口的敘述,錯誤的是
    A. 狀態端口和控制端口可以合用同一個寄存器
    B. I/O接口中CPU可訪問的寄存器稱爲I/O端口
    C. 採用獨立編址方式時,I/O端口地址和主存地址可能相同
    D. 採用統一編址方式時,CPU不能用訪存指令訪問I/O端口

答案解析:D

  1. 假定一臺計算機的顯示存儲器用DRAM芯片實現,若要求顯示分辨率爲1600*1200,顏色深度爲24位,幀頻爲85Hz,顯示總帶寬的50% 用來刷新屏幕,則需要的顯存總帶寬至少約爲
    A 、245 Mbps           B、979 Mbps
    C、1958 Mbps           D、7834Mbps

答案解析:D,顯存總帶寬=1600×1200×24b×85Hz×2 = 7 833 600 000 bps≈7834Mbps。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