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雲技術分享】物聯網SIM卡和SIM卡,真的不是一回事

【摘要】在物聯網解決方案中,設備移動上網也需要使用SIM卡。那麼,SIM卡是什麼?各種SIM卡有什麼區別?物聯網SIM卡如何選擇?本文將爲您答疑解惑。

 

通信進化史

過去幾百年間,通信技術經歷了天變地異般的發展:數百年前的古代,人們通過“烽火傳訊”、“信鴿傳書”、“擊鼓傳聲”、“旗語”等利用自然界的基本規律和人的基礎感官(視覺,聽覺等)可達性建立通信系統。

到了19世紀中葉以後,隨着電報、電話的發有,電磁波的發現,人類通信領域產生了根本性的巨大變革,從此,人類的信息傳遞可以脫離常規的視聽覺方式,用電信號作爲新的載體,同此帶來了一系列技術革新,開始了人類通信的新時代。利用電和磁的技術,來實現通信的目的,是近代通信起始的標誌。

到了20世紀80年代,隨着數字傳輸、程控電話交換通信技術的應用,進入了移動通信和互聯網通信時代。

21世紀之後,從人與人的通信時代,跨入了物與物的互聯、感知的智能時代。

而本文的主角,SIM卡,自從1991年誕生後,至今還在不斷髮展,是通信技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SIM卡進化史

大家都知道,手機上插入一張SIM卡,就可以連到運營商網絡,實現打電話等通信功能,沒有了它就是一部“裸機”,就不能接入網絡運營商進行通信服務。SIM卡作爲網絡運營商對於我們身份辨別的證件,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SIM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客戶識別模塊)實際是裝有微處理器的芯片卡,在這裏面存儲了數字移動電話客戶的信息,加密的密鑰以及用戶的電話簿等內容,可供GSM網絡客戶身份進行鑑別,並對客戶通話時的語音信息進行加密。

它的內部有5個模塊,並且每個模塊都對應一個功能:微處理器CPU(8位)、程序存儲器ROM(3~8kbit)、工作存儲器RAM(6~16kbit)數據存儲器EEPROM(128~256kbit)和串行通信單元。這5個模塊被膠封在SIM卡銅製接口後與普通IC卡封裝方式相同。這5個模塊必須集成在一塊集成電路中,否則其安全性會受到威脅,因爲芯片間的連線可能成爲非法存取和盜用SIM卡的重要線索。

SIM卡在與手機連接時,最少需要5個連接線:電源(VCC) 、復位(RST)、時鐘(CLK)、接地端(GND)、數據I/O口(I/O)。

關於SIM卡的形態,在SIM卡最初誕生之時,其實是一張和信用卡同樣大小的卡片。

 

這個大小的卡被稱爲標準卡。但對於國內手機用戶來說,更熟悉的應該是以下三種大小的卡:

 

  • 第二代標準的Mini卡,國內用戶俗稱的大卡。
  • 第三代標準的Micro卡,俗稱小卡。
  • 第四代標準的Nano卡。

這些SIM卡的功能都是一樣的,只是隨着技術發展,爲了適應設備的小型化,SIM卡也越來越小。

那在物聯網世界裏,物與物之間是怎麼感知和聯接的呢?

物聯網通過設備上的各種傳感器如溫溼度傳感器、RFID標籤等感知終端來識別物體,採集數據等。並通過固定寬帶、NB-IoT、2/3/4/5G在內的多種網絡,將設備接入到華爲物聯網平臺進行互聯。若設備使用2/3/4/5G和NB-IoT網絡接入,則需要通過SIM卡接入運營商網絡。

而隨着物聯網的發展,設備類型越來越多,設備尺寸越來越小,SIM卡外部環境的適配性要求越來越高,對SIM卡壽命的要求越來越長SIM卡尺寸的要求越來越小促使SIM卡的形態從插拔式SIM卡,演進到嵌入式SIM卡和vSIM

屬性

插拔式SIM卡(mini/micro/nano

嵌入式SIM卡(eUICC

vSIM

尺寸

適配溫度

-25~85

-40~105

無限制

壽命

10

15

無限制

Nano卡雖然看起來已經很小了,但是它們還需要設備具有配套的卡槽。這個卡槽的結構和走線,對於一些智能穿戴設備(智能手環、智能眼鏡等)來說還是太大了。而且插拔式SIM卡里面的用戶信息固定不可更改,一張SIM卡就是一個用戶與運營商之間的契約,若您想要切換運營商,必須換卡。爲了解決這些問題,eSIM和vSIM誕生了。

  • 嵌入式SIMeSIM,也稱eUICC(embedded UICC),顧名思義,與傳統可插拔的SIM卡不同,eSIM的概念是將SIM卡直接嵌入到設備中。eSIM的本質還是SIM卡,不過它的“卡體”是一顆直接嵌在電路板的可編程的集成電路,其大小比Nano還要小上幾倍。因爲其可編程特性,eSIM支持通過OTA(空中寫卡)方式進行遠程配置,更新運營商配置文件,實現網絡切換。綜上所述,因爲eSIM將SIM卡功能虛擬化和設備集成化,使用eSIM時的SIM卡碼號的切換也將迎來全新的用戶體驗: 用戶不必再來回插拔SIM卡,而是直接通過與終端交互,通過APP或者雲端,即可在全球範圍內將終端智能設備連接到所選擇的當地網絡,且可動態切換,使設備可以始終處於優質網速中。通過這種方式,eSIM不但增強了整體用戶體驗,也爲設備的管理分配帶來極大便利。
  • vSIM:即virtual-SIM,虛擬SIM卡技術。可以說,vSIM就是eSIM的進一步演進,繼承了eSIM的功能,並完全消滅了卡體,直接依託通信模塊自身軟硬件實現通信。終端設備擁有vSIM功能的通信模塊,配合爲vSIM特殊定製的底層軟件,實現了內置加密存儲數據(IMSI、KI等)。在登陸網絡、鑑權、通信時,自動處理相應的邏輯,從而實現不需要實體SIM卡也能提供穩定的通信體驗。

eSIM和vSIM除了進一步縮小甚至消滅了實體卡之外,它們更重要的功能是解除了用戶和運營商的直接綁定,對用戶來說,切換運營商變得和切換WIFI一樣簡單。但對運營商來說,因爲用戶粘性變小了,這顯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他們卻也在大力支持eSIM和vSIM,這又是爲什麼呢?

這個原因其實我們前面已經提到了,就是物聯網。對物聯網設備來說,傳統的插拔式SIM卡已經無法滿足其設備上網的需求了。例如,若一個設備需要全球漫遊,但它在漫遊過程中又需要全程聯網上報數據,那麼負責這個設備的企業該怎麼辦?辦一張有全球漫遊功能的SIM卡?這樣的話漫遊資費就太貴了。在設備經過的每個國家或區域辦一張本地SIM卡,每到一個新地方就換卡?這樣的話維護和運營成本又會太高。而eSIM/vSIM的空中寫卡能力則能完美解決這個問題,設備到達每個新區域前,僅需聯網更新下配置,到了新區域後就可以使用本地資費上網了。所以,物聯網設備生產商都會去追求這些新技術,而物聯網的海量設備全部需要接入網絡,這一塊大蛋糕運營商自然不會放過。

 

物聯網SIM卡如何選

不同行業對物聯網SIM卡的需求不同,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場景:

網絡/SIM卡

特點

典型行業

NB-IoT、2/3G

傳輸速率<100Kbps,成本低,功耗低,覆蓋廣

三表(電錶、水錶、氣表)、POS機、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等

4G、5G

傳輸速率>1Mbps;功耗較高

車聯網、視頻監控、工業物聯網等

物聯網設備除了無線流量需求外,還需要以下兩個場景流量。

  1. 海外流量:企業在國內生產設備,銷售海外。使用海外流量,則需和多個海外運營商洽談,部分企業可能沒有海外渠道。典型的行業有車企(銷售海外)、物流、運輸、保健等。
  2. 不換卡切換運營商:因網絡信號不好或訂購套餐到期要更換運營商套餐,需要手工更換不同運營商SIM卡,人工成本高;典型的行業有新零售、運輸等。

針對以上場景,華爲雲推出“全球SIM聯接”雲服務,支持實體卡、eSIM卡和vSIM卡方式,提供卡購買、卡管理、設備接入、設備發放能力,藉助定向流量、空中寫卡和遠程設備發放技術,實現設備全球就近接入公有云站點,享受當地資費,向客戶提供一站式設備連接管理的優質服務。是不是對物聯網SIM卡已經瞭解清楚了,那就來動動手展示一下你的技術吧!華爲開發者大賽——IoT創意大賽,邀請開發者基於華爲雲創新物聯網相關的應用,在智慧城市、智慧園區、智慧交通、車聯網、智慧農業等場景中深挖應用場景,孵化創新應用。大獎就等你來拿!

 

華爲雲IoT全球SIM聯接,一站式物聯網卡服務

 

點擊這裏→瞭解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推薦

盤點物聯網常用開發板

爲什麼說物聯網平臺是城市數字化的必備底座

【我的物聯網成長記20】物聯網智慧路燈應用代碼解析(下)

基於小熊派STM32芯片的通過MQTT上報JSON數據到華爲物聯網平臺的自動售貨機Demo解析

NB-IoT將成爲未來5G物聯網主流技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