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2014聯盟峯會演講實錄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黃山。

    每年的聯盟峯會都會選擇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這樣是因爲,一方面心情可以比較放鬆;另外一方面,思路也容易打開。去年的聯盟峯會在香格里拉舉行,當時我講的話題是“互聯網加速顛覆傳統產業”。其實這個話題也是在峯會前一天晚上才把思路整理出來的,不是說平時不在想,而是平時想的時候思路比較亂、不成系統;到前一天晚上,去一個比較安靜的地方,在一個美麗的環境當中,就很容易能夠把思路理出來。當然,當時講的時候主要還是覺得,我在講的是未來三到五年纔會發生的事情,沒有想到僅僅過了不到一年,這個理念就被很多人所接受了。當時講這個話主要還是希望讓我們的傳統產業能更早地意識到互聯網給他們帶來的衝擊,同時及早地去擁抱互聯網,及早地用互聯網思維來做事情。

    那次講話之後,銀行來找我,證券公司來找我,保險公司來找我,醫院來找我,學校來找我,都希望能和百度合作。其實跟一家公司合作這種解決方案是沒法拓展的,我覺得,每一個企業應該更多從自身的特點想辦法,用互聯網的思維做事情,或者把原本的事情做得更好,效率才能提得更高

    這裏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就是企鵝的例子。大家沒有必要那麼敏感,我是講的真的企鵝。百度百科裏有一個企鵝的詞條,大家如果現在去試一下、或者最近有所注意的話,就會發現這個企鵝詞條裏面有一個live web cam(實時網絡攝像頭)。你在看到這個詞條的時候,不僅有文字性的介紹和圖片,還有一個實時的對準北京動物園企鵝館的錄像。你要想看企鵝是什麼樣子、它現在在那兒幹什麼,就能夠看得到。這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傳統行業擁抱互聯網的例子。我瞭解,當初在做這個合作的時候,北京動物園內部也有兩派意見:一個覺得這是在擁抱互聯網,是一個進步;另外一個覺得這樣會影響動物園原有的業務,因爲大家都能在網上輕易地看到動物園裏面所有的動物長得什麼樣,那誰還會來動物園現場看動物呢?

    他們經過一番debate(討論)之後,還是擁抱了互聯網思維。其實,我們作爲互聯網從業者,來做這個決定是非常輕而易舉的:如果把這些東西都放到網上的話,就一定能夠幫助我們獲得更多的客戶,幫助讓更多的人產生對動物的興趣、進而真正來動物園看一下。在網上看直播和到現場看的感受,其實還是非常不一樣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會同意這一點。但是,對於一個傳統產業來說,想要真正地把這種思維方式轉變過來,還是需要一定時間的。但是,至少我自己,很高興看到在過去的這一年,這一方面的意識,無論在哪個產業都變得相當強了。

    我也在想,每年在聯盟峯會就是希望能夠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未來產業發展的判斷。當然,不是說對未來一年的判斷,更多的是對未來五年、或者更長時間的判斷。很多事情需要經過一定階段、一定時間的醞釀纔會越來越明顯。而像去年那樣講了以後立竿見影、不到一年就所有人接受,是比較出乎意料的。

    其實對我來說,講未來的趨勢也有一定的難度,因爲百度本來就在互聯網這個領域之中,我們想做的事我肯定天天都在想。但我要想做的不一定願意告訴大家,等我做出來以後纔會告訴你們;我願意告訴你們的,又是我不想做的,又能夠代表未來趨勢的,這個確實還是有難度的。我不想做的,“A”和“T”想不想做呢?我估計他們也不想做。所以這個話題就變成:未來五年會有非常大的發展,但是BAT又都不會做的,是什麼東西?我想了想,確實還有,有兩個東西

     第一個是企業級軟件。這倒不是一個新東西,但是在未來會變得很新。去年我們講傳統產業正在被加速顛覆,在這個顛覆的過程中,企業要擁抱互聯網,用互聯網的思維來做事情。其實企業級軟件,在發達國家,像美國等都有非常大的市場,孕育了很多市值非常大的公司,IBM、Oracle、Microsoft等。像Microsoft原來有很大程度的收入來自consumer(用戶端),但現在有70%的收入是來自enterprise(企業端)。我估計未來這個比例會更高。一個企業級軟件市場可以養這麼多的大公司,但是在中國沒有特別大的企業級軟件公司

    爲什麼呢?我覺得有兩個原因,第一,中國過去勞動力成本很低,而企業級軟件在過去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呢?是提高企業內部的運營效率,運營效率提高了,可以少僱人。軟件比人便宜,那麼人們就買軟件,這個事情過去在中國不是很明顯,所以這個結論就不是特別成立。第二,我們發現其實在中國,當老闆的人基本不用PC,如果他自己不用的話,就很難帶着整個公司去用。或者說,他很難去特別推崇用PC提升工作效率。

    但是這兩個條件,或者說這兩個現象,都是正在改變的。一方面,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上升非常非常快,這是整個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非常大的問題。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現在每一個老闆都拿着一個智能手機,不僅拿着,而且他真的會用。如果是這樣的話,他通過智能手機,隨時隨地帶着,一天二十四小時都用,這個手機又可以上網,那麼自然而然地,他會想到去用這個企業級的軟件來提升工作效率。

    但是,我講的這個企業級軟件可以說是一種新的企業級軟件,和我們過去講的企業級軟件是不一樣的。它不一定是基於PC的,它的整個工作理念可能也是不一樣的。去年我們收購了91無線,很多人都很關注,但可能有一點你們沒有注意到。我們在和91打交道的過程中有一點讓我們覺得很喫驚,就是每個91高管的名片,上面寫的電子郵件的域名地址都是不一樣的,不是91.com,而是163、qq、gmail或者其他域名的。我們很納悶,覺得91 雖然不是大公司,但也是有幾千人的公司,爲什麼高管拿出來的名片email都是亂七八糟的?他們說,我們工作不用郵件,我們用IM(即時通訊軟件),他們自己開發的。這個IM可以做什麼呢?除了能夠即時通訊,它還什麼都幹,ERP的審批、報銷、員工績效考覈、任務的分發……任何事情都可以通過這個內部開發的一個IM實現。我覺得這個東西其實挺有意思的,它很可能代表一種方向。整個企業可以用一種新型的軟件來運營。一個IM就把我們過去在企業裏面需要買的各種各樣的企業級軟件都代替了。

    其實整個產業界,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都在朝着這個方向發展。比如微軟最近發佈的Office365,基本就是把Office搬到了雲端。這是因爲他們認爲這代表了一個方向,所以纔會這樣做。但是僅僅接管過去企業內部流程運轉方面的工作的話,我覺得還不能完全代表新的企業級軟件。

    在我心目當中,新的企業級軟件是什麼呢?它應該能夠解決更多的問題。它不僅僅可以解決企業內部流程的問題,而且能夠解決企業從內部到外部的連接問題,就是說,企業如何與客戶打交道的問題。過去的企業級軟件是沒有辦法解決這些問題的,而未來是可以解決的。

    再給大家舉個例子,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注意到,青島航空把整個售票體系全部包給了去哪兒。我賣了多少張票、每一張票多少錢、什麼時候賣出、上座率多少,這些東西都靠去哪兒軟件來做決策。其實在Airline Industry(航空產業)中,航空公司對於上座率的問題已經研究很長時間了,因爲如果空一個座位的話,它的成本就完全浪費了,就沒有價值了。所以對航空公司來說,把飛機坐滿,同時讓每一個人付的價錢又最高,這對於航空公司來講是收益最大的。所以Airline Industry中一直在研究,提前一個月買票是多少錢、提前兩週買票是多少錢、提前一天買票是多少錢、而我站在那兒等着馬上就上飛機又是多少錢。但是,他們過去的研究主要是根據historical data,比如說現在是5月29號,那麼一年前5月29號的乘客數目是多少?demand(需求)是多少?未來,有很多其他的信息,如果用互聯網的思維來重新看一遍的話,有很多其他的信息是可以加進去,可以把票賣得更好。

   去哪兒開發一了套軟件,他們不僅知道過去賣票的情況,而且可以更好地預測到未來,根據人的特點、現在環境發生的變化、競爭情況等等,就可以賣出去平均來說更高的價格。當我認爲demand不夠的時候,就把價格降得更低一些,或者提早降價;當然如果航空公司認爲會有足夠多的人在最後一分鐘買票的話,價格就一直不降,這裏會有很多的技術。其實大家想想,不光是Airline Industry,在我們平時接觸的很多行業中都有這個現象、也都有這個問題。

    比較典型的是餐館。我們都知道,好餐館是經常需要排隊的,有的餐館價位定的比較高,客人就沒有那麼多,就會坐的不是很滿。好餐館每天一頓飯翻一次臺和翻兩次臺、翻三次臺掙得錢是不一樣的,因爲餐館的固定成本基本差不多。餐館裏坐了10%的人、和90%的人也是很不一樣的。所以,怎樣動態地定價,讓足夠多的人、按照足夠高的價錢到餐館來,這其實和航空業的機票定價是一模一樣的,酒店的房間也是同樣的:什麼時間、面向什麼人、賣出什麼價格……這套東西如果作爲一種企業級軟件開發出來,那麼未來不光是對企業內部的效益,而且對整個社會的效益都會有非常大的提升。所以,機票、酒店、餐館、歌廳、髮廊……很多這種服務型的企業,也是我們國家未來想大力發展的出口、投資、消費當中的消費的部分,這類型的企業,目前的運營效率是非常低的。用這類軟件去提升效率,我認爲是未來五年左右一個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方向。


    第二個方向跟大數據有關,但不完全是大家一般意義上講的大數據。每每講到大數據,我的美國同行,就是Google Chairman(谷歌董事長) Eric Schmidt(施密特)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在過去兩年,我們生產的數據,是佔全部人類文明史上所有數據總和的90%。也就是說,過去一萬年產生的數據也只佔整個數據的10%。言外之意是,現在數據已經爆炸了,我們要解決的是信息爆炸、數據太多的問題。其實我覺得,這有點誤導的嫌疑,我們現在看到,每天產生的很多數據基本都是沒價值的數據,很多產業,尤其是傳統產業,他自己抱着那些數據說:我這些數據特別值錢,大數據時代來了,我這些數據可以開始顯現威力了。像百度這樣的公司,在技術上有相當多年的積累,在我們看來,技術已經almost ready(基本就位),技術是可以去做一些事情的;但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數據現在沒有,或是還沒有蒐集上來,已經被蒐集上來的數據基本沒有價值。

    比如說最近比較火的智能硬件。戴個手環、弄個眼鏡,蒐集了很多數據,但把這些數據拿回來之後總覺得用不上,覺得沒法分析。比如戴眼鏡,人平時眼睛能看到的,一天24小時除了閉着眼睡覺之外,把剩下能看到的全部蒐集過來,但這些有什麼用?我們想來想去,其實是沒有用的。

    國家有關部門的衛星,照了大量的衛星圖片,數據量也非常非常大。百度做地圖,其實我們對這些東西也研究了很長時間。琢磨來琢磨去,覺得這個數據拿過來我們用不了。那它們就不是大家真正需要的東西。弄個手環,算一下我每天走了多少步、消耗了多少卡路里、心跳多少,能幫助治病嗎?我也問過很多醫生,他們也說這東西不能幫助治病。

    我覺得下一個方向其實是新數據。就是要思考,什麼數據能夠真正的幫助人們解決問題。今年4月1號的時候,我們講了一個概念性的產品,就是百度筷搜。很多人問你們什麼時候出這個產品,我們想買。實際上,這個東西我們還沒做出來。但是,這東西確實是代表方向的。當我們說,你有一雙筷子,在你喫飯的時候就能知道這盤菜有沒有用地溝油、或者這個蔬菜是不是重金屬超標了……那麼大家就會覺得這個東西太有用了,我想要這個東西。

    目前來說,這個數據還沒有,我們還沒有能力收集這些數據。但是這個的確是代表了一個方向,因爲你本來天天就在喫飯、本來每天都在用筷子,不像你本來不帶手環你卻戴上了、你本來不戴眼鏡,卻戴了這個很重的東西,這是完全不一樣的。我本來就乾的事,同時幫我收集數據,這些數據可以立刻告訴我一些有價值的信息;或者這些數據也許不會立刻告訴我有哪些信息,立刻告訴我的也不一定有價值,但是,我如果堅持這樣做下去,也許就會有價值。

    就像中醫的理念是“治未病”,就是還沒生病的時候就告訴你身體以後會怎麼樣。很多的病有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在這個積累的過程當中,你的身體各項指標一定是在發生變化的。可是目前的醫學實踐,都是說等你有病了,或者說你覺得你有病了,到醫院進行檢查,希望幾個小時之內、最長几天之內診斷出來到底有什麼問題。而真正能夠治療人們的這種“未病”的、或者說更先進的治療方法,是對很多症狀的多年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由於你持續地monitor(監測)你的身體特徵長達三個月、六個月的時間,就可以知道我今天和六個月之前的身體數據有哪些不一樣,可能是身體上出了什麼問題,需要及早去醫院看。這樣的不是“快數據”,而是“慢數據”。“慢數據”會對消費者有很大的價值。而這種“慢數據”的收集方法,又不是來自於那些原本不需要戴的東西,一定是平時就在乾的事,順便就把這些數據收集上來了。比如說我天天都要刷牙,我在刷牙的過程中,唾液的情況都是可以接觸到、可以分析的。也許有一種癌症,就可能會在被現代醫學檢查出來前的五年,通過檢測唾液,持續檢測半年之後就可以知道癌症可能會發生,這樣的數據如果收集上來,就會非常有價值。

    所以我覺得,新一代的數據收集,不管是收集工具也好,或者說數據本身也好,都會有很大的發展。但是這裏面,難點並不在於你製造出來一個新型的硬件,而在於能夠找到那個點,找到什麼數據對人們是有價值的

    其實在健康方面的大數據也講了很長時間了。比如說,人類的基因測序,過去很多國家花了納稅人很多的錢,搞了這個人類的基因圖譜。現在成本急劇下降,可能花一千美元,用幾天的時間,就能夠把整個人的基因測出來了。理論來講,這個數據也是可以告訴你,你這個人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有什麼特點、未來會有什麼風險。但是在本質上,這些數據還是沒有用的。因爲它本質上就是ATCG,基因的序列就是利用ATCG排下來的。你看到的就是一串ATCG,可能重複了很長很長的距離而已。現在所說的大數據有很多都是這樣的數據。但是這樣的數據是沒有用的。我們拿着很好的技術,但是對這種數據下不了手。要想找到有價值的數據,其實不光要有技術。技術是有價值的,但在這裏並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什麼呢?最關鍵的是domain knowledge(領域知識)、你的experience(經驗)、以及跨領域的思考能力。假如說你真的是一個懂互聯網的中醫,你就有可能研究能夠出來一個指標,在連續follow(跟蹤)半年之後,就可以知道哪些病會不會發生,而這是純互聯網公司幹不了的,需要有這個領域的專業知識、甚至是經驗。還有跨領域的思考,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醫生就可以想到這些東西,你一定要有互聯網的思維。你可以不知道這個技術是怎麼實現的,但是你要知道技術上可以實現這些東西。那纔有可能找到合適的數據。

    所以,這種類型的數據,我認爲是未來真正有價值的數據,過去不管產生了多少數據,其實都浪費掉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來講,現在傳統產業在數據上仍然沒有優勢,互聯網公司目前在數據上也沒有優勢。我們講很多大數據,百度每天有幾十億人次的搜索什麼的,這些數據,現在做的事情大多數是宏觀上的預測:比如我們預測一下端午節哪個景點人比較多、高速上哪裏要堵車了,這些都相當於是統計型的結果,現在的數據可以做到這些。但是真正individualized(個性化)的數據,比如說,我們怎麼能夠知道一個人在走進一個餐館的時候會點什麼菜?現在的數據積累其實還不夠;某一個人,五年以後會得什麼病?我們現在也搞不明白。

    所以,這樣的東西,是需要每一個行業,以及擁有行業知識、行業經驗的人,來積極擁抱互聯網,來跟互聯網進行結合,才能夠做出來。

    我之所以講這些東西,還是希望有更多產業的人,不光是互聯網產業界的人,其他產業界的人,能夠多跟我們這些人碰撞。我也希望在座的聯盟合作伙伴,多和各個行業的人進行碰撞,因爲很多東西是在不同的行業進行交叉的時候,才能夠撞出火花,才能真正把一些過去被別人忽略掉的東西找出來。而這種領域,恰恰是機會最多的。你是這個領域,他是另外一個領域,而大家沒有把注意力都沒有集中到中間的狀態中;而且就算你把注意力集中到中間狀態,但如果僅僅從自己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你就會發現其實也沒什麼價值。

    百度這麼多年積累了很多很多技術。比如現在我們有以圖識圖,用手機去拍,就立刻可以知道這個花叫什麼。但是,這個東西到底有什麼用,我們不知道。有一天,如果有一個人告訴我說,這個東西你如果拍一下就能知道它是什麼,那就有價值了,那就厲害了。我們現在缺這樣的東西。我現在有這種technology(技術),但我不知道計算機能夠識別出什麼,它就會變得就有價值。所以,希望不同領域的人能夠進行交叉、進行相互的激勵,最後產生創新。而這方面,我覺得中國其實是處在一個非常有優勢的地位,我們的傳統產業時間更短,基礎並不是那麼牢固,我們的傳統產業中的企業家,尤其是民營企業家,他們更加開放——因爲過去幾十年中國的市場就一直是一個迅速變化的市場,他們本身做生意的方式就在變化,再變化一次對他們來說也沒有那麼難。這和美國那些做了上百年的傳統企業的思維方式,或者說轉變思維方式的成本相比,還是很不一樣的。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更好的把互聯網公司的思維方式、技術、經驗和每一個領域進行更好結合,我覺得產生出來的未來價值,對整個社會的運營效率的提升,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所以當我們有了新的企業級軟件,當我們有了新的數據,再結合上比如最近幾年飛速發展的深度學習、人工智能這些技術,我相信未來若干年都會有一個非常美好的前景。

    謝謝。

http://www.bianews.com/news/76/n-434976.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