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的發燙的「中臺」是什麼?

作者丨石秀峯

文章共3844個字,建議閱讀需12分鐘

阿里巴巴在2015年12月進行組織升級,提出了“大中臺,小前臺”的模式,核心思路是整合產品技術和數據能力,幫助整個公司擁有快速創新的能力。而阿里提出「中臺」概念的三年之後,騰訊、百度、京東等大型互聯網公司以及一些金融公司相繼成了「中臺」的追隨者。2019年初,「中臺」似乎一夜之間迅速 “火”了起來,成爲了2019年IT科技界名副其實的“網紅”。

一、各種形式的「中臺」

好多人都在談「中臺」,我也看過很多關於寫中臺的一些文章,「中臺」成爲了IT圈內百家爭鳴的話題,並衍生出了「中臺」的各種形式:

中臺的各種形態

 

技術中臺:中臺是技術平臺,例如:Pass平臺、微服務平臺、容器雲之類的,他們提供IT技術層的通用能力。

業務中臺:將共性業務出來提煉出來形成共性能力,比如天貓、淘寶都需要支付模塊,就把支付模塊提煉出來形成支付服務,這樣的服務常見的還有:用戶中心、會員中心、結算中心、訂單中心……。這些能力供其他應用直接使用,避免了重複“造輪子”。

數據中臺:規範化的數據治理、統一的數據資產管理、標準化的數據服務、數據共享和開放是數據中臺建設的核心,是企業建立數據驅動業務、數據驅動管理的主要支撐。

研發中臺:研發中臺是互聯網產品的統一生產流水線,從產品的需求、設計、開發、測試、部署形成一體化操作體系(例如:DevOps平臺),滿足產品的快速上線、快速迭代。

組織中臺:組織是是靈活的、扁平的,而非傳統的樹狀結構組織,扁平靈活的組織中臺是企業的資源調度中心,面向前端需求、快速響應釋放組織潛能。

……

請參考談數據《中臺迷思?中臺打油詩!》隨性解讀版!

二、「中臺」的形象解釋

有人說「中臺」一詞最早是從美軍的作戰體系演化而來的。

美軍在二戰時,以軍爲單位作戰;到了越戰時,以營爲單位作戰;到了中東戰鬥的時候,以7人或者11人的極小班排去作戰,這是靈活的軍事組織,也是核心競爭力和打擊能力最強的一個組織。而美軍之所以能靈活作戰,敢放這麼小的團隊到前方,是因爲有非常強的導彈指揮系統,有非常強大的中臺能力(定位體系、導彈體系、航母羣、戰機羣、坦克羣……),能支持這樣的小團隊快速做判斷,隨時可以呼叫中臺各種強大的作戰炮火,完成戰鬥目標並且引領整個打擊。

來源:王健《白話中臺戰略-1開篇:中臺是個什麼鬼?》

 

也有人將「中臺」用形象的“廚師做菜”來比喻。互聯網新產品的研發,就如同餐廳做菜,如何縮短客戶等待的時間是餐廳考慮的主要問題。我們發現廚房爲了縮短客戶等待,並不都是通過增加廚師來解決的,而正確的做法是先將做菜任務拆分,分爲:買菜、配菜(洗菜、切菜)、做菜三個步驟。無論是做什麼菜系買菜與配菜都是共有的兩個步驟,只需要增加一位配菜的小哥來代替廚師去進行前兩步;這樣我們每一位廚師新做一道菜時沒有必要一定要從買菜,洗菜,切肉這些最基礎的環節開始,而是完全可以直接使用他人切好的肉片,洗好的菜下鍋,唯一需要關心的就是如何在搭配調料上研究不同的創意;完全可以大大提高廚師的做菜速度,同時在成本上我們只增加了一個人就解決了所有問題。

來源:三爺茶館《最近處處惹人愛的中臺到底是什麼》

其實中臺早就存在了,只不過那時候我們不叫他中臺,或是SOA,或是公共組件,其本質是共享資源、提升效率!

三、我對「中臺」的理解

我在網上也看了很多關於「中臺」的文章,試圖找到「中臺」的權威定義,而不論是「中臺」的推崇者、追隨者、建設者,大家都在試圖闡述清楚“什麼是「中臺」”,而沒有說明“「中臺」是什麼”。換句話說,我們能找到的、更多是關於「中臺」的各種解釋和舉例,而「中臺」卻沒有一個完整的、權威的定義。

這裏,筆者或許也不能給出「中臺」的確切定義,只談一談我的「中臺」的個人理解,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1、「中臺」是一種架構

中臺將企業架構水平分層,劃分爲前臺、中臺和後臺,中臺是連接前臺和後臺的橋樑,解決靈活多變的前臺需求與穩定運行的後臺系統的各種衝突問題。中臺是將後臺的技術服務、應用服務、數據服務抽象提煉出來,形成通用的能力,以支撐前臺靈活多變的業務應用的快速、統一構建、快速交付。

臺是連接前臺和後臺的橋樑

“中臺爲前臺而生”筆者比較贊同這個觀點。中臺的本質是爲了快速響應需求端(市場和銷售)的變化和挑戰,而逐步傳導至企業的供應端(供應鏈、生產製造)需要變革。要充分理解中臺架構,還必須要清楚什麼是前臺、什麼是後臺,我們這裏所說的前臺、後臺、中臺都是指在IT系統層面,組織層面暫時不論。

前臺:與客戶直接進行接觸或交互的系統叫做前臺系統,前臺系統必須至少有一個點能夠與客戶進行連接。我們所用到的電商平臺、微信小程序、微信公衆號、手機APP都可以算作前臺系統。

後臺:後臺系統多數都是企業資源的管理平臺,例如:財務系統、人力資源系統、PDM/PLM系統、項目管理系統等,這類系統一般建設比較早,系統固化而運行穩定。當然,IT底層的各類存儲資源、計算資源也算作後臺系統的一部分。

2、「中臺」是可複用的共性能力

「中臺」本質上是企業共性服務能力的輸出平臺,這些共性能力具備可複用性,企業業務應用的構建可以複用這些服務實現快速交付。中臺的建設是迴歸了SOA的本質——構建的共性服務能力,主要包含三個方面:

1)共性業務服務:通過對企業各領域、各業務單元的業務需求進行抽象,提煉其具有通用性的業務需求,形成共性業務服務,可在整個企業範圍內進行共享和複用,例如電商企業的共性業務能力有:會員服務、積分服務、訂單服務、物流服務等。

2)共性技術服務:各種PaaS服務、中間件服務、數據庫服務,以及可用通用的技術組件或工具,例如:API網關服務、地圖服務、域名解析服務等。

3)共性數據服務:通過對企業積累的數據和數據分析模型進行抽象提煉出來的數據服務能力,包括:數據治理、數據採集、數據處理與加工、數據分析、數據共享和開放等。

共性服務能力的提煉過程

3、「中臺」是可共享的數據資產

有人說信息化的成功20%在技術、80%在業務、120%在數據,可見數據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重要性。如果我們仔細去想不論是業務中臺、還是數據中臺,其實本質上都是數據的加工、處理和輸出平臺,只不過業務中臺輸出的是應用化的數據產品(例如:產品中心、用戶中心),數據中臺輸出的是數據服務(例如:商品API、會員API)。

對很多企業而言,共享數據資產最大的問題一是沒有數據,二是數據髒亂差,根本不能稱之爲數據資產。中臺的建設,是需要對企業數據資產進行統一的梳理、識別、定義、分類分級、定編碼、貼標籤,還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數據清洗、轉換、加工才能形成能夠爲企業產生價值的數據資產。數據中臺其核心是有效管理企業數據資產,使其“可查、可看、可管、可用”。數據資產對象一般包括三類:人(含自然人和法人)、物(如:產品、物料、設備、工具等)、關係(人與人、人與物的事實關係或行爲關係)。

共享數據服務的輸出過程

4、「中臺」是企業IT架構的演進

單體架構的系統在市場上已經沒了蹤影,我們暫且不論。企業中常見的系統架構是垂直架構(也叫煙囪式架構),部分企業實施了SOA架構。煙囪式架構的弊端在於重複“造輪子”重複投資;系統各自爲政、集成難度大;不利於業務的沉澱和持續的發展。SOA架構的核心思想是服務共享,這一特點被中臺繼承,但SOA弊端是中心化的管理所有服務,當服務越來越多、管理難度就越來越大、管理成本越來越高、而且無法承受高併發的性能壓力。中臺架構的分佈式技術是去中心化思維,很好解決了SOA性能上的問題,簡化了運維,同時迴歸到了SOA本質——共享服務能力。建立企業的中臺,除了能解決傳統架構的問題外,更重要的是能爲業務創新帶來契機。以上幾點,可能就是「中臺」如此受歡迎的緣故吧。

企業IT架構的演講過程

5、「中臺」是組織體系建設的成果

「中臺」需要將人力,技術、服務、流程和制度重新組織,形成一種全新的組織架構模式,

對於傳統的大型企業,其組織模式是樹狀結構,有很深的層級關係,這種模式很難應對迅速變化的市場環境。當業務上出現了一個新的需求、好的創意,需要層層彙報,在哪一層出現問題都將無法進行,即使彙報審批通過後,還需要招兵買馬、組織資源,等一切準備工作就緒,發現市場需求已經發生了變化……

中臺的核心思想是“擁抱變化、共享服務、賦能業務”,建設中臺需要將人力,技術、服務、流程和制度重新組織,形成一種全新的組織架構模式。阿里在2016年提出了“大中臺、小前臺”的戰略,成立了中臺組織——共享服務事業部,將通用的、有業務共性的數據服務、技術工具、業務能力進行沉澱,形成可複用、可共享、組件化、服務化的組件或服務,賦能前臺的業務小組。中臺強大的共享服務能力,爲前臺各業務小組提供了快速響應、快速迭代、低成本試錯的機會,以應對迅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從而爲企業提供了持續創新的能力。

中臺的組織形態

四、寫在最後

作爲一種IT架構模式,企業實施「中臺」不是小打小鬧的改良,不是對現有架構的系統進行小修小補,提煉一些共性的應用、共性的數據服務就可以了;也不是“照葫蘆畫瓢”生搬硬套,不同性質、不同領域的業務產品真的有必要統一中臺嗎?更不是盲目跟風,以爲引起一套先進的產品、優秀的解決方案就能“包治百病”。

作爲一種組織架構模式,「中臺」突出的是規劃控制和協調的能力,而“前臺”強調的是創新和靈活多變。企業中臺涉及到思維的轉變、組織的調整,是戰略層面的事情。實施中臺必須結合自身的業務需求,評估當前的IT成熟度,做好可行性分析,不能盲目跟風。

這一篇又回到了中規中矩的理工技術系風格了,上一篇的《中臺迷思?中臺打油詩!》更隨性一些。不知道你更喜歡哪種風格,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

注:本文的首發平臺爲微信公衆號:learning-bigdata(談數據),如需要了解第一手數據治理相關內容,請關注微信公衆號,CSDN微博不定期更新。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石秀峯,公衆號:learning-bigdata(談數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