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wifi)的信道接入方式

信道接入看起來是PHY的活,但是這是一個算法,不是一個操作,所以是MAC的活,信道接入的幾種方式就屬於MAC層的功能了。

       wi-fi的信道接入模式包括兩種:CSMA/CA、節點協調模式。在無Qos的情況下,兩種原生態的就可以了。在有Qos下,在兩種的基礎上分別定義了優先級來實現Qos傳輸。

       CSMA/CA就是傳說中的載波監聽衝突檢測,最基本的無線接入方式。IEEE 的無線標準大都以這種接入爲基本方法,就是監聽信道,沒有正在傳輸的就傳,有就隨機退避一段時間再監聽信道。標準給了它一個很蛋疼的名字:DCF(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意思是協調是分佈的,大家平等來商量誰接入網絡。

      節點協調模式:無線路由器安排特定的節點在特定的時間通信,從而造成無阻塞的信道。這種方式採用的幀發送間隔比DCF小,從而保證在DCF和本模式同時存在的網絡,本模式具有較高的接入優先級。標準給了它另外一個蛋疼的名字:PCF(Poing Coordination Function),意思是由某一個節點來“協調”誰接入網絡,這個節點就是AP啦。

       在有Qos的情況下,DCF變成了EDCA,PCF變成了HCCA。別管這些破名字,起這名字的目的我估麼着就是讓大家迷糊的,就是代號就是了。意思就是爲了實現Qos的的幀差別對待,給定義了優先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