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理財指南

                                                                                      《目錄》

觀念

投資

金融

會計

收入法

經濟學

行爲經濟學

行爲金融學

宏觀經濟學

量化交易

 


觀念

錢往往不是單獨來的,跟着而來的,還有更廣闊的眼界,更寬容、更積極和更正面的心態。

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是從父母那裏瞭解錢是怎麼回事的。

一對貧困的父母在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時,只會說:“在學校裏要好好學習喔,努力學習能去世界500強公司工作”。

結果,他們的孩子可能會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但同時也秉承了貧窮父母的理財方式和思維觀念——要知道,由於家長的灌輸,這些觀念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形成了。

而有財商的父母在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是說:“努力學習能發現並將有能力收購好公司,努力學習可以僱傭比自己更聰明的人”。

當理解了正確的理財觀念那一刻時,三觀被改變了。

 


你是一切的根源

問:人爲何會焦慮?

佛曰:無明(沒想明白、沒有智慧,受到錯誤的認識支配),或是,貪婪(慾望超過合理的程度)。

大多數人都希望有一份工資收入,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爲他們有恐懼和貪婪之心。

 

他們感到恐懼,於是去工作,希望錢能消除恐懼,但錢不可能消除恐懼。

沒錢的恐懼會刺激我們努力工作,恐懼追逐着他們,他們只好又去工作,希望錢能消除恐懼,但還是無法擺脫恐懼。恐懼使他們落入工作的陷阱,掙錢——工作——掙錢,希望有一天能消除恐懼。

 

當他們得到報酬時,貪婪或慾望又開始讓他們去想所有錢能買到的東西。

於是就形成了一種模式:“起牀,上班,付賬,再起牀,再上班,再付賬……”。

他們的生活就是在無窮盡地爲這兩種感覺而奔忙:恐懼和貪婪。

給他們更多的錢,他們就會以更高的開支重複這種循環。

 

正如佛學的 “境由心生”, 如果想改變您的處境,就得改變認知,單純的認識、知道肯定是不夠的,要深入到靈魂深處。

所以,改變認知的唯一方式就是改變內心。

擺脫這種模式:

  • 一要學習正確的理財觀念;
  • 二不要老是讓情感控制思考,爲錢去工作,這樣不經思考的發財方式並不能解決問題。

 


正確的理財觀念

正確的理財觀念,首先得明白資產和負債的區別。

  • 資產:能把錢放進您口袋裏的東西;
  • 負債:能把錢從您口袋裏取走的東西。

如果弄懂了 資產 和 負債 的區別,您大概超越了 60% 的人了。

孩子秉承了貧窮父母的理財方式和思維觀念,如果從正確的理財觀念看,他們買的必需品其實大部分是負債的,所以說他們陷入了一種不經思考的忙碌生活“起牀,上班,付賬,再起牀,再上班,再付賬……”。

比如,現在一個親戚暴富,送輛 485 系列的法拉利跑車。

這是【資產】還是【負債】?

您可能會想,法拉利啊,還是 458系列,這兌成現金都能值 400多萬了,出去溜一圈瞬間滿格啊!

這時候代替您思考的其實是感覺,您想一想,您養一輛法拉利得多少錢?

光法拉利的購置稅就得 38萬,更別提給車上保險或者上牌照了,這些大大小小需要花錢的地方加起來就至少得 50萬

還有維修和保養的錢呢?之前論壇上說,搞壞了一個減速帶,據說維修費就要 6位數……

別怪我不仁義,打碎大家白日做夢的夢想,其實我真正想告訴大家的是,一個減速帶都可以懟掉您半年收入了,而且即使不出故障,像普通人,開輛法拉利,除了能給帶來點虛榮心以外並不能帶來收入。

相反,還要爲它大把大把的撒錢。所以,法拉利對普通人來說,不是資產,而是負債。

同理還有我們自住的房子,表面上我們是有了一套自己的房子,但買來後,我們還要爲它付稅,還貸,裝修等等,有的小區還得交物業費。

這些都需要不斷地花錢。除非您有意將房子賣掉或者出租收租金,不然房子真的不能算是您的資產。

最可惜的是,機會與他們失之交臂了。

因爲單純的存錢或者還房貸,會矇蔽人們的雙眼,使人們看不到事實發展的真相,他們會因此錯過更多更好的使資金增加的機會。

 

大部分窮人和中產階級都是爲錢工作,而富人則創造金錢。

金錢其實不是真實的資產,只是我們大家都認可的東西。

我們唯一的、最重要的資產就是我們的頭腦。

如果大腦受過良好的訓練,轉瞬間就能創造大量的數字。

所以,最重要的是教育( 學習 和 實踐 ):運用財務智慧 --> 使用金錢 --> 創造金錢 --> 保全金錢。

我想現在您會明白,爲什麼每當我聽見父母們說“我的孩子在學校受到良好教育,學習很棒”時,我總是會默默地搖搖頭,這種教育也許的確是很好,但是這真的足夠嗎?

 


方法就在倆耳之間

精英有精英的驕傲,是因爲讓他們驕傲的理由,不僅僅是因爲有錢而已,還有對自我的高要求。

學習怎樣讓錢(支配錢)爲自己所用將是一個漫長的、不斷學習的過程,或許會持續一生。

大多數人上了四年大學後,教育也就到頭了,可我知道我會一輩子去研究錢這東西,因爲我研究得越深,知道的東西也就越多。

大多數人從不研究這個題目,他們去上班,掙工資,而後去開銷,總也不明白爲何老被錢所困擾,於是以爲多點錢就能解決問題,卻幾乎沒有人意識到缺乏財務知識才是他們真正的問題所在。

很多人在購物時都會有類似的困惑:我並沒有買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呀,怎麼每個月的花銷這麼大?逛個超市買的都是生活必需品呀,怎麼每次去都得花大幾百!

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沒有分清楚什麼是“必要”,什麼是“需要”,什麼是“想要”。

  • 必要:維持基礎的物質生活所需的東西;(衣食住行)
  • 需要:在必要之上,改善物質生活質量的;(衣食住行上幾個檔次)
  • 想要:慾望的寫照。

比如:

  • 我喫一個饅頭可以飽腹,但是我去吃了碗麪。 --->  饅頭就是必要,面就是需要。
  • 我不想喫饅頭,也不想吃麪,我只想去喫一頓豪華大餐! --->  豪華大餐就是想要。

比如:

  • 我住個單間足夠安身,但是我卻住了個一室一廳帶獨立廚衛的套房。 --->  單間就是必要,一室一廳帶獨立廚衛的套房就是需要。
  • 我嫌棄單間太過狹小,一室一廳帶獨立廚衛的套間位置不好,最後挑了個高級公寓裏帶精裝修的兩室一廳,另外一個房間正好可以用來做書房。 ---> 帶精裝修的高級公寓就是想要。

一般而言,我們花在“想要”上的錢多了很多,實在是剋制不住。

沒關係,剛開始都是這樣的,您可以這麼做:

  • 開始記賬,或者再懶的話,可以直接翻翻你的支付寶消費賬單,把那些買完用不上的東西都圈出來,避免下次再買。

要是實在搞不清您的需求和慾望,再送您個簡單粗暴的口訣,買東西之前捫心自問:

  • 這個不買會死嗎?
  • 以後買會死嗎?
  • 買個便宜的會死嗎?

 


強者的道德

生當做人傑,死當亦鬼雄。

生活中可愛的事情太多啦,在哲學方面。

我最喜歡的哲學家是尼采,尼采最打動我的是兩點。

  • 他非常強調一個人強健的生活本能,一個人要熱愛生活,要有生命的活力。
  • 他認爲人要有高貴的精神追求。

這兩點特別打動我,這和我個人十分契合。  

任何影響都是有原因的,如果你本人不具備某些因素的話,再好的東西也影響不了。

當你遇到了,也就被喚醒、被點燃了。

其一是:強者的道德

強者的道德,其內涵包括健康的本能(對一切呈一種健康的接受本能)、堅強的意志獨特的自我進取的精神、自強等等。

弱者的道德,其內涵包括本能的衰退、意志的懦弱、無個性、守舊等等。

這裏面我最喜歡【自強】的精神,在看透生死之後,既然必然要死,爲何還要苦苦拼搏 ?

舒舒服服過日子,什麼好喫就喫點,什麼好玩就玩玩,也根本花不了多少錢。

人 30 歲後,會有家庭和事業,那時的人的想法除了奮鬥還是奮鬥。

因爲,他們找到了【生活對他們的期待】,努力工作不僅對事業好,還可以照顧家庭,這是他們的【使命】。

用宇宙的眼光看,人生的確是虛無的、沒有任何意義,但我們就因此拋棄生命嗎? 

以【強者的道德】爲證,雖然自然對意義是冷漠的(不想像動物那樣僅僅是活着,然後就死掉),可我卻不能忍受自己在一個無意義的宇宙中度過無意義的生命。

我不僅不會拋棄生命,還會熱愛生命,因爲熱愛,我就要爲生命創造出一種意義來。

我想,生命的意義就是成爲你自己(不想按照社會上多數人遵循的模式活),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每個人自身從宇宙裏承載着一種具有創造性的獨特性,那是一個人生存的核心,把它實現出來,就是每個人的人生使命。

這就是,我的追求:

  • 不想像動物那樣僅僅是活着,然後就死掉;                                                                    --->  追求高於動物性生存的價值
  • 不想按照社會上多數人遵循的模式活,出生的時候是原創啊,現在都活成盜版了;       --->  追求自我的價值

你,不認爲人應該有這兩種追求嗎?

 

但大家都在逃避自我,主要是兩個原因:

  • 怯懦;
  • 懶惰;

在這兩個原因中,懶惰是更主要的初始的原因,大多數人的懶惰造成了普遍的平庸,而這就使得怯懦好像有了理由......

 

我認爲有倆點可以克服懶惰:

  • 好的激勵/獎勵機制;
  • 知足常樂其實是講的物質生活,而精神生活就是要 如飢似渴、永遠不能滿足、思維和認知大概是沒有上限的。

一個人倘若能夠通過讀書、思考、藝術、寫作、運動等等充分領略心靈的快樂(通過無序的儲存變成有序的認知),形成一個豐富的內心世界,TA在自己的身上就擁有了一個永不枯竭的快樂源泉。

這個源泉將澤被整個人生,使TA即使在艱難困苦之中仍擁有人類最高級的快樂。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人可能在青春期獲得的最重大成就。

想想,你只有一個人生,你死了,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代替你活;你的人生虛度了,沒有人可以安慰你,你還有必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嗎!

 

 

黑客帝國裏的母體,火影忍者的無限月讀,頭號玩家裏的綠洲,都能讓身處其中的人體會到極致的快樂,如同生活裏的酒精、毒品、買買買、一部分的電子遊戲,在這些裏,人們能感受到快樂,但它們都是虛幻的,是真正的無意義。

那,您,是想要 【虛幻的快樂】還是【真實世界的千般滋味】?

 

請選擇一個吧,或者各佔比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 。

 

在真實世界裏,我們不快樂的原因在於我們試圖控制自身無法控制的東西。

當我們總想着去控制超出自身能力的事物時,只會徒增痛苦,當面對一些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時,我們唯有隨時預想好各種準備,纔不會驚慌失措,突破自己的邊界,認知升級,增加自己的反脆弱性。

我個人,堅持【斯多葛派】二分法:

  • 有勇氣去改變能改變的事;
  • 有度量去接受不能改變的事;
  • 擁有睿智區別以上兩類事,做到真正的上善如水,寵辱不驚,無欲則剛。

如果一個人真的看透了生死,TA肯定不是消極的,TA就像一個遊戲高手,能把握住時間的一分一秒,“更積極”也“更超脫”。

所謂 “更積極”:是通過學習和思考,發現自己內在的特殊稟賦。   

而後TA就能夠分清主次,在正確的方向上拼搏,去爭取TA真正想要、對TA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所謂 “更超脫”:當TA在拼搏的過程之中遭到無與倫比的打擊時(真正的痛點,無從超越),卻又能夠用一種超脫的眼光看待。   

我再熱愛人生,我也看到TA是有限度的,因爲這個限度,我不會太沉溺在裏面,一旦遇到了挫折和苦難,我能夠跳出來看,心想不過如此,人生的一切悲歡都是暫時的,反正結局都一樣。

 


投資

有強者的道德還不夠,至少錢的方面是不夠的。

您得花些時間來提高自己的財商,增強您的動腦能力(越用越靈),從而增加您的資產而不是負債。

其實您一直都在投資......

投資分爲倆類:

  • 宏觀層面的【生產性投資】:主要是國家的“鐵公雞”建設(錢變成了鐵路、公路、機場);
  • 微觀層面的【金融性投資】:個人決定自己資金的去向(放家裏、放銀行、投股市、債市等等)。

您也看見了,放家裏、放銀行、投股市都是【金融性投資】。

也就是說,儲蓄和投資是等價的。

你跟我說,你不懂金融,我就不投資,我就存銀行。

其實,當您存到銀行的時候,您已經做了投資決策了,只不過您對這種投資比其他投資熟悉一些罷了。

換句話說,哪怕您不投資,也是在投資,只不過是一個比較消極的投資啦。

如果您想讓錢爲自己工作,而不是自己爲錢工作。

那麼您應該重視財商的教育了,直接把錢存銀行,不就相當於僱了一個員工,卻不讓TA幹活?

 


時間的槓桿:讓金錢貶值

與此同時,清華大學任開平教授曾做過一項數據調研:

  • 現在的20萬可以買一輛車,十年前,20萬可以買三輛車;
  • 一線城市買套房;二三線城市買三套房,這就是通貨膨脹。

因爲中國經濟增長的很快,所以,錢被貶值了,那麼中國以後也會這麼快嗎?

我們通過政策決定方向:一帶一路。

中國在過去的四十年裏,實現了每年8%的指數增長,除了中國人勤勞勇敢。

另外有兩個數學上的原因:

  • 一是因爲最初的基數小,能夠持續高速增長。
  • 二是過去國內市場空白一片,供不應求,國際上其它國家人均財富,比中國高很多,相比中國過去的生產能力,購買力近乎無限。

但是40年後的今天,中國人均GDP已經達到了世界的平均水平,總的經濟體量已經世界第二,佔全世界的18%。

那麼中國還能不能維持過去的增長速度呢?

從數學上講,根本做不到。

我們就假定中國經濟能夠按照每年6%的速度增長,這個速度雖然比過去慢了一點,但是比全世界3%的平均水平快很多。

再過40年,中國GDP大約能增長10倍。而全世界經濟增長的速度只有3%左右,再扣除中國的貢獻,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的增速只有2.34%左右,這樣增長40年,只能增長1.5倍左右,那時中國GDP大約佔到全世界50%。

這時候矛盾就出現了,中國以外有全世界4/5以上的人口,總的財富僅僅和中國一樣多。

那時,全世界都沒有足夠的財富買得起中國不斷製造的產品和不斷提供的服務。

這時只有兩個辦法:

  • 一個是提高世界其它地區的購買力和經濟增長;
  • 另一個是讓中國經濟增長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

後者顯然不是我們想要的,於是借錢給其它國家購買中國的產品和服務,當然中國可以換得一些戰略資源,同時讓世界其它國家也維持足夠高的經濟增長,以便它們能維持購買力,並且還得起錢,就是中國不得不做的事情了。

而這就是“一帶一路”要實現的目標,至於投資和貸款能否拿得回來,那要看操作的水平了。

在歷史上,19世紀的英國,二戰後的美國,以及80年代的日本,都是資本輸出國,因爲你不輸出資本,大家就買不起你的東西,而你也就無法維持體面的經濟增長。

中國10年前不提“一帶一路”的事情,一是因爲還沒有必要性,二是因爲自己的錢不多;近幾年才提出,是因爲今天中國正好從處在人均GDP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到變成高於平均水平的轉折點上。因此在商業和資本兩個層面全球化就變得迫在眉睫了。

 

所以說,增長還在繼續。

正因爲儲蓄和投資是等價的,只要我們活着在消費,您就沒有辦法逃避儲蓄這個事,您就避免不了儲蓄和投資的決策。

換句話說,投資這個事就跟喫飯睡覺一樣,您是迴避不了的,只不過是看我們做的投資決策是好還是壞,是聰明還是消極。

而在個人投資裏,您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

總的來說,一共三類:

  • 投什麼;
  • 投多少;
  • 何時投。

 


信息時代有一個李嘉圖定律

如果你沒有走過彎路,那是你的生活太簡單;如果你到了40歲,還在走彎路,那時你這個人太簡單。

信息時代有一個李嘉圖定律,隨着互聯網的發展,我們的信息越來越透明,而在信息透明的時,大部分錢都被每個行業最頂尖的人/公司賺了。

比如,計算機行業,最頂尖工程師、遊戲設計者的年薪都有 1 億美金,而大多數的工程師、遊戲設計者也就是 幾千人民幣。

在各行各業基本都有這個定律,原本越是稀缺的東西,經過信息時代只會越來越稀缺。

如果不能做到比周圍的人明顯高出一截,那麼勞動都是免費的、不值錢。

如果您暫時還沒找到自己的特殊稟賦,不妨就從倆方面開始:

  • 要麼搞錢;
  • 要麼搞文化;

我們這篇博客,是搞錢的,離開越忙越窮的怪圈。

如果您以前完全不關注自己的財務結構,只是一心想要賺更多的錢,其實這個想法很危險,只有養成正確的金錢觀,不斷地購買資產,減少負債,想辦法讓錢生錢,才能儘早實現財務自由。

回想身邊久居職場的同事,有幾個會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甚至連同事都不敢得罪。

世界當然是十分刺激,但他們並不想因此丟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他們會恐懼。

像房產、股票、基金、債券,這些都是資產或負債,如果您去關注市場,會發現非常多的具有升值潛力的東西。

窮人通常不會購買資產,一方面他們比較懶,不願意去關注這些信息,就算投資,也總是找第三方投資機構把投資的活兒外包出去,另一方面覺得自己本金太少,就算買了,他們升值的錢也就那麼一點,所以就壓根看不上。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您心動的人和事,錯過那些值得一看的新風景。

 

當然,如果您還想努力,停止責備自己就是很好的第一步。

不管是追求事業上的成就,或者是想要努力獲得財富自由,這一路,我們都需要經歷很多的麻煩、認知差的打臉。

富人會把每一塊錢當做自己的小兵,就像搭建一個自己的軍隊一樣,讓他們時時刻刻爲自己賺錢,自己出去攻城略地。

窮人則忍受不了這個搭建的過程,剋制不住自己的消費慾望,有多少花多少或者分不清資產和負債。

一方注重“已有的東西,不敢損失”,另一方注重“自己想要的東西,分清資產和負債,果斷買入”。

李嘉圖定律:現在越是稀缺的東西,以後只會越稀缺。

我們甚至能在這裏預言:將來好學校、好醫院、好地段的房子,會越來越緊缺,而不是稀缺性問題得到緩解。

論打雞血的能力,誰與爭鋒~

 


投什麼

市場規律不可測,人生髮財靠康波。

我想,先以宏觀視角介紹一下各種投資品。

市場上所有的投資品,都劃分在五大類裏:

  • 中間商賺差價;

中間商如: 銀行、P2P、信託等。

賺錢原理:彙集了很多人的錢,而後再把錢借給需要錢的人,以賺中間的差額。

預警 ⚠️:這類投資您得關注中間商的信用如何,他們把錢借給了誰,那些借錢的人/機構能不能還欠的錢和利息。

 

  • 無中間商賺差價;

如:債券(國債、企業債、地方債)。

賺錢原理:把錢借給國家、地方政府、企業,賺錢利息。

預警 ⚠️:借款人信用如何。

 

  • 擁有部分資產;

如:股票。

賺錢原理:用自己的錢買公司的部分資產,與公司共同承受風險,盈虧共享。

預警 ⚠️:眼前的這家公司賺不賺錢,看不看好?   

我們常常講巴菲特是股神,其實巴菲特更多時候是管理大師,他尋找那些好企業中暫時有問題、有困難的公司,通過控股之後換掉管理層,實現扭虧爲贏,長期增長。

股神其實說的是真的靠股票交易賺錢的,比如:

比爾·米勒:關注點是未來能夠有幾十年發展,並且取代現有的某些產業,成爲經濟支柱的那些產業。而在那些產業中,米勒只投資領頭羊。  想的就是一家公司裏最有價值的東西是什麼,而後對比當前的市值,看值不值那個錢?

彼得·林奇:發現了一個衡量股市的指標PEG,即市盈率和增長率的比值(拿今天的PE值,除以幾年平均的增長率,PEG>1的公司就不適合投資)。

 

 

  • 資產所有人;

如:黃金、期貨、藝術品收藏、房地產等。

賺錢原理:依靠外部信息,通過預測未來的漲跌賺錢,與自身價值無關。

預警 ⚠️:哪些因素會影響價格,而後綜合判斷。

 

  • 混合型投資;

如:銀行理財、基金等。

賺錢原理:投資的不是單一的東西,裏面即有股票也有債券。

預警 ⚠️:高低風險的投資品的成分佔比。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偏好的投資品類,大部分人都喜歡投資房子。

主要是因爲,年少記憶。

也就是,您在【十幾歲-二十幾歲】時,對整個投資市場和各種投資產品的印象和體驗。

 

怎麼預測一個人以後是否是天才呢?

這方面能力的高低和TA在青少年時期經歷的環境多樣性高度相關。

十幾歲-二十幾歲的成長環境的豐富多樣會讓大大提高成才的概率。

比如一個孩子1910年出生在匈牙利,他的父母是德國猶太人,而且社會地位比較高,那我們已經可以開始期待一個天才的出現了。

因爲從他出生後,註定會經歷環境多樣性極爲豐富的生活了,他4歲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匈牙利3/4的國土瓦解了,他免不了搬家逃難,由於他父母是社會地位很高的猶太人,所以一定會非常重視教育,這個孩子的知識不會匱乏,而正是因爲猶太人的身份,在他十幾歲時歐洲迫害猶太人的政策下,難免多次遷移,甚至到美國避難,他們1930年到美國卻會趕上最大規模的經濟大蕭條。

他在20多歲前至少熟練掌握了德語,匈牙利語,英語。也經歷了富裕和貧窮,戰亂與和平。

非常滿足這個關鍵能力出現的環境。

那真實世界中,匈牙利在那個年代有天才出現嗎?

有,而且還不少。

1880-1910年期間出生的匈牙利人中,在後來有6個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其中5個是猶太人。

他們分別是:

  • 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
  • 控制論的開創者維納
  • 量子力學奠基人維格納
  • 發現恆星內部燃燒機制的貝特
  • 氫彈之父泰勒
  • 和給愛因斯坦寫信讓他說服美國總統抓緊研發原子彈的西拉德。

這種良好的基礎,再他們面對難題時,可以激發想象力 — 他們學習具體知識時,不僅會比正常人快,而且在面對抽象理論時,因通感可以輕輕鬆鬆的通過類比、聯想等手段產生圖形化記憶。

 

 

這一節,我們要思考的就是“投什麼”?

投什麼,其實無所謂,主要看【市場規律】。

因爲不管是股票、房子、債券、石油、黃金等等都有表現很好的階段,也有表現很差的時期。

這是一個基本的市場規律,就像經濟自然會有周期,波動總會迴歸均值。

但是,儘管如此,“階段”、“時期”,可能長達十年、二十年,對於市場是一個很小的時間段,但對於一個人來說,那就是人生中的一段機會時光、黃金時光。

不妨想一下,如果您在自己人生最重要的20年,受過去經驗的影響,錯過了某個資產的大牛市,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哈哈,過去十幾年沒有買房不就是嘍~

那您還想進入這樣的牛市嗎?

說到底,還是得搞明白【市場規律】,不過【市場規律】幾乎不可預測,所以沒人能說未來十年、二十年該投資什麼。

所以,“有錢就買房”這個觀念就不太正確。

最好不要根據過去的幾年、十幾年的經驗,簡單的認爲事情會重複發生。

市場總在變化,也許下個週期,真正大漲的東西誰也想不到。

 

這張圖統計的 2003年至2018年間,房子、股市(滬深300)、黃金、原油、債券、存款、物價增長指數(CPI)、美國股市(標普500)8 個投資品。

P.S. 標普500、滬深300、中證500 是指數基金,背後是衆多公司股票的集合,他們代表着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增長。

 

2003年,表現最好的 美股 ;                2004年,表現最好的 原油 ;

2005年,表現最好的 原油 ;                2006年,表現最好的 股市 ;

2007年,表現最好的 股市 ;                2008年,表現最好的 債券 ;

2009年,表現最好的 原油 ;                2010年,表現最好的 房子 ;

2011年,表現最好的 黃金;                2012年,表現最好的 美股

2013年,表現最好的 美股;                2014年,表現最好的 股市

2015年,表現最好的 債券;                2016年,表現最好的 房子

2017年,表現最好的 股市;                2018年,表現最好的 原油;

 

【業餘選手】:

每個人的財富積累可能並不是人有多本事,而是完全取決於經濟週期運動的時間給人機會。

所以,我建議您,分散投資,千萬不要因爲自己年少的記憶,就對某一種資產有特殊偏好。

分散投資的前提是,您明白您投資對象的底層邏輯,不瞭解就不要投。

 

像 標普500、滬深300、中證500 這樣的指數基金,背後是衆多公司股票的集合,他們代表着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增長。

隨着人類社會的發展,它們都在增長,買了賺錢的概率很大。

這個投資工具,只需要開個賬戶就可以買了。

除了 指數基金,還有 ETF、REITS(房地產信託基金),這些都穩。

只要別秀,某天突然想證明一下自己的投資能力或者眼紅別人,追求一些複雜的手段花幾倍的價格去買別的基金,結果導致虧損。

穩字當頭,不做短期,不要眼紅別人,因爲在股票市場,一下子成爲百萬富翁沒啥稀奇的。

得看,能不能把錢留住,以及留住多久。

投資不是掌握一些高深的知識、學習一些特別的技巧,或是有渠道獲得一些不爲人知的消息才能賺錢。

恰恰相反,學的越多,輸的越快。

我們做的事情越簡單,越承認自己的侷限和不足,越有平常心,就越容易取得勝利。

  • 不要舍難求易,可以使用最簡單、樸素的投資工具來管理自己的財富,很划算不是嘛;
  • 我們接觸到的資源本身就比較有限,不先建立一個體系,而是學習一些奇淫技巧的東西更是得不償失。

 

【專業玩家】:

分散投資本身不僅可以預防風險,還可以加大壓中“寶”的概率。

分散投資絕對是一個安全、的投資組合,但不是贏利的投資組合。

如果您是【專業玩家】,您的投資就應該集中於一點。

請您記住,如果你投資黃金失勢,做其他投資也會賠錢。

歸根結底,不是黃金、股票、房地產、努力工作和金錢讓您更富有,而是您所知道的有關於黃金、股票、房地產、努力工作和金錢的知識、信息能讓您更富有。

財商。

如果您想知道自己該【投什麼】,就得下功夫在【市場】、【投資方案】上。

  • 市場:瞭解供給與需求、瞭解受感情驅動的市場的技術面;
  • 投資方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配置您的財富模型、有自己的財富觀念。

具體的投資方向,請猛擊《2020發財紙大計》。

 


投多少

推薦倆個關於 分散投資、長期投資 的財富管理模型:

  • 【金字塔】:適合家庭可支配資產1000萬以上,且有持續獲得較高收入能力人。
  • 【冰山】    :適合大部分人。

 

金字塔模型

一般而言,財富水平越高,風險憎惡程度越高(保守),這時通常想的是【保值】,也可以交由銀行的客戶經理打理着,不過自己要把財務知識補上,才能更輕鬆的駕馭錢。

 

冰山模型

 

槓桿:小投入撬動大回報。

收益槓桿,如同【以小博大】,某個條件的出現撬動了槓桿時,就能獲取大量的收益。

時間槓桿,如同【由小變中,由中變大】,用時間撬動槓桿,屬於長期投資,安全、收益固定,一般是複利計息,如國債、固定收益類投資、長期持有藍籌股、投保分紅型養老金 等等。

風險槓桿,如同【以小換大】,被保險人因出現了保險賠償範圍內的事故撬動了槓桿,保險公司會賠付多得多的錢。  十分推薦配置一個意外險(幾百塊換上百萬、一次性賠付)和報銷型的醫療險,每年保費相對便宜。

 

分散投資本身不僅可以預防風險,還可以加大壓中“寶”的概率。

分散投資絕對是一個安全可靠的投資組合,但不是贏利的投資組合。

請您記住,如果你投資黃金失勢,做其他投資也會賠錢。

歸根結底,不是黃金、股票、房地產、努力工作和金錢讓您更富有,而是您所知道的有關於黃金、股票、房地產、努力工作和金錢的知識、信息能讓您更富有。

如果您是專業玩家,您的投資就應該集中於一點,原因在於讓你真正能賺錢的是你的財商。

請猛擊:《風險:輸贏的學問測試您的冒險傾向 ,再分析現實要不要集中於一點!(保持清醒)

 

 

雖然,非常之機當用非常之計.......有時的確應該集中於一點。

但按照我的風險偏好判斷,我知道,我得【慢慢變富】,我得接受這個事實。

 


何時投:財富的祕密

我來考考您,有這樣一道題:

兩姐妹各自賣雞蛋,姐姐有 10個 雞蛋要賣,妹妹有 50個 雞蛋要賣,要求:

  1. 任何時候統一銷售價格;
  2. 最終每個人收到的總錢數一樣多。

 

 

 

思考 3min...

 

 

 

關鍵在於,雞蛋少的姐姐,可以在價格低的時候少賣雞蛋,而在價格高的時候多賣雞蛋,從而實現同樣的總銷售額。

比方說早上大家都賣一塊錢一個,擁有 50個 雞蛋的妹妹賣掉 45個,而擁有 10個 雞蛋的姐姐一個都不賣。

到了下午,大家都賣 9塊錢 一個,擁有 50個 雞蛋的妹妹還剩 5個,可以賣 45塊錢;擁有 10個 雞蛋的姐姐因爲早上沒賣,所以可以賣 90塊錢。

你看,一個人有 10個 雞蛋,另一個人有 50個 雞蛋,而且遊戲規則完全一樣,結果大家賣的錢卻一樣多,是不是很好玩?

題目雖然很簡單,卻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財富祕密:在關鍵時刻下大注,能夠讓您在本錢比別人還少時,賺更多錢。

 


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

那 “低買高賣” 又如何呢?

我看到的情況是這樣:許多散戶會賣掉手中掙到利潤的好股票,留下一堆潛水的股票。

但我個人認爲,強者恆強,不僅應該保留好公司的股票,還得不斷投資。

何時買倒是簡單,何時賣這個話題人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的也是不足道的一份。

何時賣,本質上是考驗您對市場、對接下來各種資產表現的一個短期走勢的預測

業界統計了 1996年至2015年 ,投資中國股票市場的回報:

發現如果想在股市上大賺一筆,那投資者必須得剛好在那些個【上漲幅度最大的點】上。

以上證綜合指數爲例,

  • 如果一直持有,投資回報接近每年 10%;
  • 如果投資者錯過上漲幅度最大的 5 天,回報率只有 8%;
  • ......
  • 如果投資者錯過上漲幅度最大的 40 天,回報率已是 -3.8%。

在長達 20 年的時間裏,在 4000 多個交易日裏,要是錯過了其中 1% 的交易日,這 20 年就白忙活了。

所以說,市場提供回報在時間分佈是非常不均勻的,如果只是單純的依靠感覺來預測,很大可能會錯過那些個【上漲幅度最大的點】。

作爲投資者,應該穩中求勝,只有這個機會降臨,我們就一定要接住了。

這方面,推薦使用笨方法:【定投】。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賣法:

  • 如果是交易員或是用計算機代替交易員,都會有個價位止損點;
  • 像個人投資者,我推薦您看自己 買入理由是否不再成立。 如果您覺得這個資產原來倍低估,但現在高估了,一開始就買錯了,買入的想法不成立時,就是時候賣出。

個人投資是一個無限的博弈遊戲,除非您投入的錢真的要拿出來花掉,否則您的投資總是要繼續投入到市場,不斷循環。

通過 “低買高賣” 掙了 10%,而後,不還是投資到新地方,而不是存銀行。

這個新地方,就比現在的好嗎?

倆個比較正常的賣出理由:

  • 買入時的想法不再成立;
  • 發現了會下金蛋的雞,發現了更好的投資標。

 

 

問您一個小問題,您覺得目前是【每月多投入 3000 元】和 【收益率提高到 15%】,對您來說,哪個更難?

 

思考 3min...

 

小孩子才做選擇,大人雙管齊下,全要。

如果您想最大化實現財務自由,最好是在本金、收益率倆方面雙管齊下。

  • 每月多投入 3000 元,其實是說攢本金的問題;
  • 收益率提高到 15%,是說提高收益率的問題。

 


攢本金

第一個攢本金問題,我們來說一下開源節流。

我想,大概每個人都在學校學習了專業技術,但卻沒有良好的銷售變現的技能。

如果按照正常程序走,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不過是一直靠工作來收入,隨着時間/年齡的增加,我的收入的確會越來越高......但還是,爲金錢操勞一生。

這還不是我最想要的呀,我希望錢能爲我工作,我才能自由的做其他事情。

隨着時間增長,我反而越來越閒。

  • 有時間教育孩子
  • 可以與家人周遊世界
  • 有時間和金錢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 生活也會對我有所期待,慈善、分享等等

這裏的攢本金不是通過努力工作,而是思考幫助您分析買的到底是資產還是負債。

區分資產和負債對我們意義非凡,不要怕花錢,要根據花錢之後的價值看。

資產(越花錢越多)                  負債(越花錢越少)

[流動資產]                            [流動負債]

  • 現金                             短期消費貸
  • 存款                             信用卡負債
  • 貨幣基金                       股票融資
  • 短期債券                       短期疾病
  • 其他短期金融資產         短期私人借款

[非流動資產]                         [非流動負債]

  • 不動產                          房貸
  • 股票                             長期私人貸款
  • 長期債券                       年老的父母
  • 其他長期金融資產         撫養子女
  • 年輕的父母

[表外資產]                            [表外負債]

  • 時間                              欠下的人情
  • 創造價值的能力            未來的疾病
  • 積攢的人情                   未來突發的不利事件
  • 技能                              身體孱弱
  • 身體好                           弱者精神
  • 強者精神                        忙碌的怪圈
  • 好的人際                        狐朋狗友
  • 自教育                           被教育、不再學習

投資決策時,也該多思考資產。

  • 少要問企業養多少人,多問你們的客戶是誰、有多少人?
  • 少要問一年多大收入,多問你們能給他們創造什麼價值?

前者關注於目前實際的收益,後者關注於未來可能的收益。

作爲投資者,我關心的不是具體花了多少錢,而是這些錢花出去是資產(正向收益)還是負債(負向收益)。

理清 [資產]、[負債] 後,您就可以製作一個自己的現金流表。

P.S. 現金流:是一定期限內我的現金實際流入、流出的情況。

 

Debroon的現金流表

收入

支出

  主動收入

  被動收入

 固定支出

 彈性支出

 項目

 金額

 項目

  金額

  項目

  金額

 項目

 金額

               
               
               
               
        合計         合計         合計         合計
               
                   總收入                   總支出
   
          現金流(存有多少錢)             負債(欠了多少錢)
   

 

舉例

財務問題

  • 被動收入爲0,被動收入纔是個人財富的關鍵;
  • 彈性支出佔工資一半以上;
  • 現金流爲0,甚至負債 100;

 

優化建議主要是

  • 增加被動收入,可以買貨幣基金(微信的理財通、餘額寶等等);
  • 減少彈性支出;

 

每月體檢一次,工具就是您個人的現金流表。

 


市場值得投嗎?

被動的力量不僅僅很大,並且它總是越長期越難以超越。

第二個提高收益率問題,我們來說一下定投基金。

根據業界的數據統計,長期做基金定投可以獲取 13% 的年化收益率。

如果做好投資配置,採用一定的投資策略,很大概率能達到 15% 的年化收益率。

購買基金的三個渠道:

  • 銀行,費用 1.5%申購費;
  • 基金,費用 0.6%申購費;
  • 第三方基金代銷平臺,費用 0.1%申購費;

推薦第三方基金代銷平臺,【天天基金】或【好買基金】網/app。

天天基金網:收錄了 3759 支基金,優惠力度大,信息披露、數據更新、產品對比、基金排名、收益計算、定投、設置等附加功能都要優先於其他基金網站。

我記得,我說想了解一下投資那天,別人就說:“行情不正常,十年不漲”。

TA說的其實就是一個指數基金,叫 “上海證券綜合指數”。

上海證券綜合指數 也像 標普500、滬深300、中證500 這樣的指數基金一樣,背後是衆多公司股票的集合,他們代表着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增長。

不過,上證指數的編制就有天然的缺陷:

  • 曾經的上證指數包含了80%的市值,但現在不行了。漏掉了在 深圳證交所 交易的股票,只是在上海比較好的公司,而不是在滬深倆地比較好的公司。
  • 採用的 “全市值加權”,而不是 “流通市值加權”,國企的大部分股份都掌握在國家手裏,並沒有在市面上流通。上證指數會把整個企業的市值都算就進來,而不是 實際能買賣多少,因爲這個計算規則,會影響整個大盤,讓人覺得中國股市不行。
  • 對新發行的股票納入期只有 11 天,大部分人都喜歡打新股,瘋狂買入把價格擡的很高。其實大部分上市公司很爛,他們把價格推到了遠超公司本身的價格,最後一定會迴歸的,又拖累整個股市。
  • 只進不出,像 滬深300指數 代表的是 滬深倆地市值最大最好的前 300 家公司、不斷更替,而 上證指數 包含了在 上交所 所有上市公司的指數,沒有淘汰機制,於是會有大量的垃圾股、公司,又拖累了整個市場。

業界統計了從 2005 年到 2019 年一季度結束,市場幾個主流指數的漲幅:

  • 上證指數 200%+;
  • 深證綜數 280%+;
  • 滬深300  320%+;
  • 中證500  530%+;

綜上所述,我想,中國股市是值得投資的。

 


定投分析

我想,您不得不考慮這篇博客一直說的【定投】,值得行動嗎?

有一組數據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爲什麼努力那麼微不足道。如果按照我們每個人的平均壽命爲78年計算的話:

  • 睡覺時間加起來大概是28.3年;
  • 工作佔據了我們人生的10.5年;
  • 花在各種各樣社交媒體上的時間有9年;
  • 花在做家務的時間有6年;
  • 花在喫喝上的時間有4年;
  • 花在真正接受教育的時間真的不長,只有3.5年;
  • 花在化妝打扮上的時間有3年;
  • 花在購物上的時間有2.5年;
  • 花在照顧小孩的時間有1.5年;
  • 花在路上的時間有1.3年;……

如此計算下來,剩下的,可供你自由支配的時間大約只剩下了9年。

是的,僅僅9年!

這就解釋了爲什麼普通人必須定投,或者反過來說,定投就是普通人的必需。

投資的本質是什麼?

投資的本質就是用您的錢去幫您賺錢——而錢這個東西,它是不休息的,它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在投資正確的前提下,它都在爲您工作。

 

結合上面的數據(市場幾個主流指數的漲幅),以及之前“一帶一路”的政策分析,我們知道了倆個確定的規律:

  • 投資週期越長,被動的優勢越大;
  • 投資額度越大,被動的優勢越大。

被動的力量不僅僅很大,並且它總是越長期越難以超越。

這種被動的力量還可以應用在個體身上:

  • 外貌方面,堅持用護膚品、時裝搭配、健身;
  • 精力方面,堅持進食優質的油(核桃、杏仁、牛油果、淮山、青魚、紅牛肉),再追加別的食物;
  • 在精神方面,堅持閱讀、靠近大哲學家、大思想家、君子之風;
  • 在理財方面,堅持定投; 

那麼這個【投資週期越長】,越長能不能說一個具體的時間呢?

在【投什麼】這節裏,有一個副標題:市場規律不可測,人生髮財靠康波

我們定投的時間就取決於康波

康波是俄國經濟學家提出的一種經濟週期理論,這個週期大概是50年到60年。

人生髮財靠康波,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每個人的財富積累可能並不是你多有本事,而是完全取決於經濟週期運動的時間給你的機會

在中國,因爲我們發展速度比較快,所以這個週期運動的時間會更短,通常是十年左右。

那隨着這個經濟週期的變化,每個人一生中都會經歷幾次發財的機遇。

當然,也會遇到相同次數的危機和經濟大蕭條。

不過,這些年修復的金融危機、經濟大蕭條不再需要幾十年,僅僅只需要幾年.......

因爲信息的高速流動使得全球化協作更爲連貫更爲容易,因此,雖然危機依然會不斷產生,但修復速度正在變得越來越快。

以前的一個週期可能需要 20-50 年,信息時代一個週期大概是 3-5年。

如果您的定投達到了倆個週期,積累的能量和收益率就很高了;如果達到了三個週期,就相當於在以前的定投100年。

⚠️ 重點是倆個週期,而不是 6-10年。

所以,您想一想,您選的投資標能不能扛過倆個週期。

 


基金如何選擇?

解釋倆個十分有用的概念:指數、指數基金。

  • 指數:股票趨勢的合集,用來衡量整個股票市場的價格波動情形;
  • 指數基金:長期跟蹤某個特定指數的基金。基金經理會根據所跟蹤指數樣本股比例來購買相應的證券,目標是取得與指數大致相同的收益率。

而我們喜歡被動型指數(購買指數裏全部股票),而不是主動型(購買指數裏大部分股票,再挑選其他股票搭配進行)。

在指數基金裏,有分爲三類:

  • 寬基指數:客觀的、被動的複製市場,適合普通投資者;
  • 行業指數:主觀的、主動的選擇市場,適合某個行業的從業人員或專家;
  • 策略指數:pass

如果已經選定了某個指數,我們再想一想買衆多基金的哪一種?

被動型指數考慮因素:

  • 成本和費用;
  • 資金規模:最好是超 2-3 億,不容易受到資金贖回的影響;
  • 跟蹤誤差:基金公司在跟蹤同一個指數時,實操會有一定誤差。如果跟蹤誤差越小,說明基金管理能力越強;

主動型指數考慮因素:

  • 基金經理是核心,最好是掌握各種互聯網人肉搜索技巧,一定要八卦八卦TA;
  • 投資能力:牛市熊市,在熊市止損的能力;
  • 管理業績:一個基金經理可能會管理多家基金,也就得看看其他基金的業績;
  • 管理經驗:不好用指標描述;
  • 利益攸關:基金經理買了多少份額;
  • 基金業績:基金季報、半年報、年報;

市面上被動指數基金很多,對於小白,個人推薦【天弘指數基金系列】:

  • 術語比較少,通俗;
  • 餘額寶(貨幣基金)也是天弘基金的產品;
  • 門檻低、管理費低、交易成本低、交易效率高;

因爲基金偏大,預期收益率在 10% 上下波動。

  • 從機構用戶看,收益率最高的是三家保險公司;
  • 從機構交易行爲看,要麼有止盈(可以全部贖回),要麼提前佈局,人員持有;
  • 從產品偏好看,機構用戶也偏好【寬基】(中證800、上證50、銀行板塊等指數基金產品)交易相對低頻,持有時間較長。

 

此外,可以略微用一點技術分析:市盈率P/E、市淨率P/B、指數溫度,這些數據去【理杏仁】網站可以輕鬆獲取到,而後以.csv文件格式導入excel計算就好了。

市盈率:粗略估計把錢投進去,多少年後可以回本。

  • [公司] 市盈率 = 公司整體市值 / 公司一年的淨利潤
  • [指數] 市盈率 = 所有公司的整體市值 / 所有公司這一年的總利潤

市淨率:如果這個公司破產了,這家公司的東西還能買多少錢。

  • [公司] 市淨率 = 公司市值 / 淨資產
  • [指數] 市淨率 = 所有公司的市值 / 所有公司的淨資產

指數溫度:通常是十年算的,指數溫度的高低反映的是在歷史中低於指數當前估值出現的概率。

  • 指數溫度 = (PE市盈率 + PB市淨率)/2
  • 當指數溫度是 20 度時,說明過去n年裏,估值低於當前估值的概率只有 20%,機遇大於風險,應該買入
  • 當指數溫度是 80 度時,說明過去n年裏,估值低於當前估值的概率高達 80%,風險大於機遇,應該賣出

 

這一整套方法下來,花些時間實踐一下,之後就只需要定投了。

 


指數數據查詢平臺

  • 天天基金網:基金業績、規模、持倉、基金經理的基本信息
  • 國際主流 etf 基金查詢平臺:https://www.etf.com
  • 中證指數公司官網:http://www.csindex.com.cn
  • 理杏仁:https://www.lixinger.com/ 

【理杏仁】巧算指數溫度:

 

 

 

 

 

 


金融

 

 


會計

 

 


收入法

 

 


經濟

 

 


行爲經濟學

 

 


行爲金融學

 

 


宏觀經濟學

 

 


量化交易

 

 

 

【國內量化平臺】:

  • 聚寬:https://www.joinquant.com
  • 果仁:https://guorn.com
  • 米筐:https://www.ricequant.com

 


纏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