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Stage Pathological Image Classification using Semantic Segmentation 論文解析

前言

Multi-Stage Pathological Image Classification using Semantic Segmentation ICCV2019論文,日本的作者,主要是東京大學的。解決的是病理學領域,組織切片上病變組織的識別與分類。所謂Multi-Stage是指在傳統Classify Net的基礎上加了一個Segementaion Net。主要的創新點在如何連接Classify Net 與 Segementation Net。

下圖爲組織切片的圖像: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Motivation

組織切片圖像像素大(Over 10510510^5*10^5 pixels)不能直接拿到分類網絡訓練,所以目前常用的手段是將其分割成固定大小的小Size的圖再放入網絡訓練。但是這種做法有一個問題,用原文中的話來說就是:However, patch-based classifi-cation uses only patch-scale local information but ign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ighboring patches.

因此,作者想要提出一種解決方案來彌補ign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ighboring patches的缺點,這是全篇的出發點。

此外,作者還提出了兩種訓練方法以減少內存的消耗,但是這不是我看這篇論文的重點,所以此部分內容只是簡單概括

Model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下面我將用序列的方式解釋整個模型

  1. 首先將一幅大尺度的組織切片圖分割成若干個patches(文中爲256*256)
  2. 將每個patches送入Feature Extractor,得到一列向量(文中爲16*1)
  3. 將每一個patch對應的vector合在一起,組合成一張Feature Map,如果你對這裏不理解,可以把一個vector想象成一根筷子,Feature Map就相當於一把筷子,筷子的數量就是patch的數量
  4. 然後將第三步中得到的Feature Map送入Segementation Net,進行Encoder和Decoder,最終的到Prediction Map

值得注意的是:關於Label論文中並沒有講的很清楚,所以對一開始的理解會有一些影響:
Feature Extracter 的Label是對應的patch中有無tumor,假設中one-hot這種形式,表示爲01或者 10

Segementaion的Label就是數據集中的label 標註了病竈的區域,如下圖所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如果你對我上述流程的後面還是不清楚的話,也沒有關係,作者給出了跟詳細的解釋圖:
網絡的關鍵在於如何優化,有兩種思路,第一種思路是分別優化,即分別訓練兩個網絡;第二個思路是進行端到端的訓練,由於直接訓練太過於耗費資源,文章提出只利用必要的結果,其餘全部丟棄。
由於這裏不是我的重點,詳細見論文

Experiment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從數據上來看,確實有一點提升,但是從效果圖來看,提升能力似乎有限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總結

這篇論文從解決將large resolution 的image 分割成patch產生的問題入手,找準了問題關鍵:ign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ighboring patches。通過新建帶有patch之間關係信息的Feature Map來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並且也達到了預期效果,同時,在訓練時使用各種小技巧,減少顯存的佔用。但是侷限性在於,考慮了patches之間關係的信息,但是也損失了patch連接處線條和紋理信息。猜想這種方法用於邊緣檢測可能效果提升不大。

而且,construct Feature Map的方式也比較簡單粗暴,我認爲這只是換一種方式堆疊,不知道與其它常用堆疊方式有什麼異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