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和藝術

談起這個話題我想到了很多片段。比如戴珍珠耳環的女孩裏面,那個美麗而又怯生生的女僕,她懂藝術的美,願意爲了藝術和男畫家的尊重去扎耳洞。

又比如波西米亞狂想曲的男主,他模仿每個人的獨特動作,從而創造最新的舞蹈和音樂。

還有大明宮詞裏面的對話和詩畫一樣的場景,就像一場夢。

還有那些經典電影的每一幀,彷彿都可以用來作爲電腦屏幕欣賞。

我老家在山區,剛好朋友圈裏面以前是做書店的好友,去年去了我得家鄉,建起了藝術城。我在遙遠的它鄉,看着她喫着我家鄉的食物,曬着我家鄉的美景,幫我愛着我的家鄉,而我好像都沒有發現過家鄉如此的美。一茶一飯一景,藝術和她在一起。

還記得去年,我去參觀一處藝術展廳,挺小衆的一個展示,有各種電視機,播放着不同時期的視頻。它們一起播放,一起喧囂,達到了某種平衡,我置身其中有一點混亂又覺得超脫,這些藝術表現雖然一段一段,但是又可以合而爲一。最裏面的房間需要經過一個非常狹窄的走廊,不小心都發現不了,進去以後裏面黑黑的,定睛一看才能看到原來地上有懶人沙發若干,對面是投影儀播放着訪談類的人物對話。坐在沙發上,我好像成爲了另外一個我,這個我更接近我的內心,我聽着對話,昏昏欲睡。我想這裏如果是在家裏,和自己的愛人一起靜靜的坐着看無聊的劇集,卻覺得津津有味,外面下着雨,多麼愜意。

我並不懂藝術,但是可以感受藝術的美,不懂藝術,並不妨礙我們去接近和感受藝術。很多時候藝術好像就來源於平凡的生活中。那平凡的一刻成了藝術,發現那一刻,就觸摸到了藝術之美。

所以哪裏用去精通各種精深的藝術,感受就對了,表達就對了。就像抖音的那對農民夫婦,他們跳的那麼美,他們就是用心去感受表達而已。

美無處不在,藝術觸手可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