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故事|雙重的兩難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四大名著裏,《西遊記》妙在九九八十一難的取經路,《三國演義》妙在爭霸天下的人物傳奇,《水滸傳》妙在草莽英雄塑造的江湖故事,《紅樓夢》妙在盛世圖譜裏家族式的人情世故。

假設有一條路能無限延伸,但沒有終點,你會不會一直沿着這條路走下去?

沒有終點,前面就隱藏着無限的可能性。

故事也需要無限的可能性,創作小說如探險,無限的可能就意味着無限的精彩。

小說如何可能?並沒有一個完美的答案,它一直在路上。

要錢還是要命?要命還是要愛情?要愛情還是要兄弟情義?要兄弟情義還是要精忠報國?一個個選項裏,都藏着無數可能的故事。

文似看山不喜平,滿篇張王李趙的喫喝拉撒睡,讀者不會買賬。

想要故事出彩,就得“興風作浪”和沒事找事,給人物找點麻煩,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要上。

讓人物面臨雙重的困難,甚至逼上絕境,然後再峯迴路轉,柳暗花明。

臺灣鄉土作家黃春明,有一部作品《兒子的大玩偶》,相當出色的運用了雙重的兩難。

故事梗概如下:20世紀60年代,小人物坤樹的老婆懷孕了,爲了養活孩子,他只好幹起了一份“沒出息的鳥活”一扮成小丑,每天在村子裏繞來繞去,幫電影院做新片宣傳。卑賤的小丑工作,雖然養活了一家人,卻讓坤樹受盡了身心的折磨……

伯父嫌丟臉,妓女也瞧不起他。坤樹的內心一直在不斷掙扎着,要不是看到老婆阿珠的眼淚,他早就沒有勇氣出門了。

這樣的煎熬,到故事的末尾有了轉機。突然有一天,坤樹的老闆叫坤樹脫下小丑裝,改拿喇叭,腳蹬三輪車做宣傳,因爲他覺得小丑的宣傳效果有限。坤樹聽了,興奮極了,因爲他終於可以擺脫小丑這個卑賤的工作,他的人生看似就要往好的方向去了。

這一天,蹬完三輪車的坤樹回家了,他高興地上前逗弄孩子,然而孩子卻不知爲何嚎嚎大哭起來,在老婆的解釋下,坤樹才明白一直以來,他都是以小丑的面貌出現在小孩面前,所以小孩一直以爲真有小丑這個人,反倒不認識坤樹這個爸爸了。這時,坤樹的心沉了下來,迷茫的他突然沒來由地又化起了小丑妝……

這是一個變形的兩難,坤樹得到了有尊嚴的工作,卻意外失去了自己的小孩(小孩不認識爸爸),於是他只得再化起小丑妝。

正是卑賤的小丑身份爲坤樹帶來了生命的喜悅,然而當坤樹成功擺脫小丑的身份時,孩子也跟着失去了(象徵)。它似乎隱約告訴讀者,小人物最大的悲哀,在於他一輩子永遠脫離不了小丑這個身份。

兩難:得到尊嚴,就餓了肚子。飽了肚子,尊嚴就被踩在腳底下,尊嚴與溫飽永遠不可能同時滿足。看似兩個選項裏,小人物從來沒有選擇權,他永遠只能掩着面,無奈地選擇令自己最難堪的那一個。

小說人物會一直沉浸在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中,問題的答案也許就是小說如何可能的答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