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a Collection笔记

1、数组

    // 创建数组
    // **** 方式1 ****
    val array = Array[String]("a", "b", "c")
    // **** 方式2 ****
    // (1) 创建类型为String 长度为3的数组
    val array1 = new Array[String](3)
    // (2) 赋值
    array1(0) = "a"
    array1(1) = "s"
    array1(2) = "d"
  • 同Java数组,数组包含的元素数据类型相同
  • scala 数组取值用的是() java用的是[]

遍历数组

    // 遍历数组
    // 1
    for (x <- array) {
      println(x)
    }
    // 2
    array1.foreach(x => {
      println(x)
    })
    // 3
    for (i <- 0 to (array.length - 1)) {
      println(array(i))
    }

2、List

 // 字符串列表
    val list: List[String] = List("百度", "腾讯", "阿里")
    // 二维列表
    val dim: List[List[Int]] =
      List(
        List(1, 0, 0),
        List(0, 1, 0),
        List(0, 0, 1)
      )
    // 1
    for (x <- list) {
      println(x)
    }
    

3、Set

    // 创建
    val set1 = Set(1,2,3,4,4)
    val set2 = Set(1,2,5)
    // 注意:set会自动去重
    set1.foreach(println)
    println("====")
    for(s <- set1) {
      println(s)
    }

4、Map

    // 创建
    var map = Map("1" -> "a", 2 -> "b", (3, "c"))
    // 添加 键值对
    map += ("k1" -> "V1")
    map += ("k2" -> "V2")

    // 取值
    println(map.get("1"))
    println(map.get("1").get)
    println(map.get("6").getOrElse("no value"))

    println("map 中的键为 : " + map.keys)
    println("map 中的值为 : " + map.values)
    println("检测 map 是否为空 : " + map.isEmpty)

    // map 遍历
    for (x <- map) {
      println(x) // x 是一个元组
      println("key: " + x._1 + "\tvalue: " + x._2)
    }

    map.foreach(x => {
      println("key: " + x._1 + "\tvalue: " + x._2)
    })

    map.keys.foreach(key => {
      println("key:" + key + ", value:" + map.get(key).get)
    })

 

  • map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一个二元组
  • 如果需要添加 key-value 对,可以使用 + 号
  • 基本操作:keys、values、isEmpty
  • 可以使用 ++ 运算符或 Map.++() 方法来连接两个 Map,Map 合并时会移除重复的 key。
    • ++例:map1.++(map2) map1中加入map2
    • ++:例:map1.++:(map2) map2中加入map1
  • 常用方法:https://www.runoob.com/scala/scala-maps.html
    • filter:过滤,留下符合条件的记录
    • count:统计符合条件的记录数
    • contains:map中是否包含某个key
    • exist:符合条件的记录存在不存在

5、元组

// 创建元组
    val t = (1, 3.14, "Fred")
    val t1 = new Tuple4(2, 4.14, "Fred1", "fff")
    val t2 = Tuple4(2, 4.14, "Fred2", "dddd")
    val t22 = new Tuple22(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val sum = t22._1 + t22._2 + t22._3 + t22._10
    println("元素之和为: " + sum)

    // 迭代元组
    t2.productIterator.foreach(i => {
      println("Value = " + i)
    })

    // 元组转为String
    println("连接后的字符串为: " + t.toString() )
  • 与列表一样,元组不可变,但与列表不同在于,元组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元素。
  • 元组的值通常是通过单个的值包含在圆括号中构成的
  • 元组的实际类型取决于它的元素的类型
  • 目前Scala支持的元组最大长度为22.对于更大长度可以使用集合,或者扩展元组。
  • "._xx" 获取元祖中的值
  • Tuple.productIterator() 方法来迭代输出元组的所有元素

6、Option(选项)

Scala Option(选项)类型用来表示一个值是可选的(有值或无值)。

Option[T] 是一个类型为 T 的可选值的容器:

  • 如果值存在, Option[T] 就是一个 Some[T]
  • 如果不存在, Option[T] 就是对象 None
val myMap: Map[String, String] = Map("key1" -> "value")
val value1: Option[String] = myMap.get("key1")
val value2: Option[String] = myMap.get("key2")
 
println(value1) // Some("value")
println(value2) // None

在上面的代码中,myMap 一个是一个 Key 的类型是 String,Value 的类型是 String 的 hash map,但不一样的是他的 get() 返回的是一个叫 Option[String] 的类别。

Scala 使用 Option[String] 来告诉你:「我会想办法回传一个 String,但也可能没有 String 给你」。

myMap 里并没有 key2 这笔数据,get() 方法返回 None。

Option 有两个子类别,一个是 Some,一个是 None,当他回传 Some 的时候,代表这个函式成功地给了你一个 String,而你可以透过 get() 这个函式拿到那个 String,如果他返回的是 None,则代表没有字符串可以给你。

常用方法:https://www.runoob.com/scala/scala-options.html

  • isEmpty()
  • getOrElse()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