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程序员的人文素养系列]《情感勒索》摘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序言 情感勒索让我们透视关系中的问题

因为我们需要得到关爱与认可,这些勒索者甚至会威胁要控制和剥夺这些,或是闹到我们心力交瘁。比如说,你为自己慷慨又善解人意而自豪,但只要稍不顺从勒索者的意思,他们就会给你贴上自私自利的标签;如果你非常重视金钱和安全感,这些人能让你拥有这一切,也能让你一无所有。你如果相信他们,就等于被控制了所有的决定和行动。我们被迫与勒索共舞,却无法跳好舞步,也看不透舞伴的心思。

在这里,我用“迷雾”(FOG)这个词来表示情感勒索行为造成的迷惑状态,也用来说明其作为一种手段的作用。这个词其实是由三个不同单词的首字母组成的:恐惧(Fear)、责任(Obligation)及罪恶感(Guilt),这些要素也是勒索者为达到其目标而采用的工具。

想想那些对你意义重大的人,你们的关系中是否出现过以下现象?的人。● 如果你不照着做,他们便威胁要让你日子难过。● 如果你不顺从,他们便威胁要断绝往来。● 如果不照着他们的意思去做,他们会直接告诉你或暗示你,他们觉得被忽视了,感到沮丧或深受伤害。● 不论你付出多少,他们总是要求更多。● 他们通常都假设你一定会让步。● 常常漠视或看轻你的感受和需求。● 对你做了许多承诺,却常食言而肥。● 当你不让步时,他们就会说你是自私、邪恶、贪婪、没心肝● 当你承诺要让步时,不管你说什么他们都会答应。如果你绝不退让,他们就马上翻脸。● 将金钱当作逼你让步的利器。只要以上任何一项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已经受到情感勒索的折磨了。但我保证,还是有很多办法能马上改善你的处境和感受的。

这些使用情感勒索手段的亲友,很少是存心要勒索我们的,他们只不过想借此寻求安全感及掌控权。不论外表看起来多有自信,他们内心其实是非常焦虑的。

◆ 第一部分 情感勒索的来龙去脉

对杰克的出轨行为,米歇尔的处理方式如下。● 确立自身立场● 阐明自己的需求● 表明自己能接受的范围● 让杰克可以自由决定是否接受这样的条件当然,她同时坚持,夫妻俩都得接受心理咨询。

如果对方真想以公平、互惠的方式解决冲突,他们会有以下行动。● 开诚布公地讨论彼此的冲突点● 知道你的感受和考虑● 找出你不答应他们要求的原因● 不推卸自己在造成冲突过程中的责任

◆ 第二章 勒索的四种形态

什么人能把那些事业成功的大人变成小孩?答案是“父母”,这应该一点都不让人惊讶。即使在孩子离家很久之后,父母仍然保有对孩子的控制权,他们会觉得自己应该帮孩子决定该和谁结婚,如何抚养子女,住在哪里,要怎么过活。因为孩子通常会顺从父母,不敢违背,父母就可以理所当然地运用这股强大的影响力:如果父母用遗嘱或有关金钱的承诺来强化自身权威,向孩子施压,使孩子顺从,孩子就更加不敢忤逆父母。

消极施暴者从不用言语表达感受。到目前为止,最令人无法招架的情感勒索者就是这种人了,因为他们从不说出自己的感觉。

当你拥有一段双重关系。比如说另一半就是上司,或者最好的朋友也是生意伙伴时,受到情感勒索的可能性将会大幅提高。他们可能会经常将其中一种关系的混乱情况,带进另一种关系之中。

雪莉现在面临的问题正是许多人,尤其是女人,花了好几年想解决的问题。跟比我们位高权重的人发生亲密关系,其实是很危险的。如果这段亲密关系产生了嫌隙,我们将会和雪莉一样发现这个事实:分手的压力和失望,将会让原来与你共享亲密生活的另一半,对你使出惩罚手段。但雪莉并没有因此被逼得走投无路,她仍有其他选择,我们将在之后分析。

凯伦其实还有其他解决办法,但她得花上一些功夫才能让这些方法派上用场。梅兰妮抛出的威胁直指凯伦的要害。正如我向凯伦指出的,她用的手段跟之前凯伦描述的脆弱形象完全不符。这种伪装自我的方法,也是自虐者常使用的手段。

引诱者是四种情感勒索者中最不易被发觉的。他们会先对我们发出正面的信息,并允诺一切关于爱、钱财或事业升迁的要求——这就有点像是挂在棒子另一端可望而不可即的胡萝卜——然后告诉我们,如果不顺从他们的要求,我们就什么也拿不到。尽管如此,他们提供的报酬实在太诱人了,于是,即使达成目标的机会微乎其微,我们还是会越挫越勇地向前迈进。直到最后,我们才会猛然发现,他们不过是在勒索我们。

引诱者提供的奖赏并不都是物质上的。有很多引诱者“贩卖”的是情感上的报酬,如一座充满爱、认可、家庭亲密感与疗伤作用的城堡。进入这样丰厚、完美的幻梦的代价就是,对他们完全言听计从。

◆ 第三章 恐惧感、责任感与罪恶感

受害者和情感勒索者的身转换,在任何关系中都可能发生。双方情感勒索的频率可能不均衡,但只有一方扮演情感勒索者的情况很少见。我们也可能在一段关系中是受害者,到另一段关系中又成为勒索者。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上司总是用情感勒索的手段对付你,因为你不能或不愿对他表露出长期累积下来的挫败感与怨恨,这些消极情绪会让你用相同的手法去对待伴侣或是孩子,以重新获得一种掌控感。或者,就像琳恩和杰夫的例子一样,会在同一段关系中发生角色对调,受害者会转而使用情感勒索的方法去对待勒索者。

◆ 第四章 制造迷雾的四大手法

很多情感勒索者除了对受害者的观察力抱持怀疑态度外,还会挑战我们的人格、动机及价值观,以此向我们施加压力。这种手段在一般的家庭纠纷中最容易出现,尤其在父母想要控制成年子女时更为明显——这个时候,所谓的爱和尊敬就被等同于完全的顺从,情感勒索者如果发现事与愿违,会认为受害者背叛了自己

我可以从她的声音、肢体语言和态度中感觉到,她对我很失望。这种感觉真的很糟,我担心她可能会对我发怒。那意味着我可能真的有问题,毕竟,你的治疗师是你行为的终极裁判,连她都表现出不喜欢或者不认可你,那你一定有什么问题。而且,我一向对别人的愤怒和刻薄言辞感到恐惧,如果这个人还拥有某些权威,效果会加倍。

“你看看人家”这种句式带有很大的情绪张力,深深地联结着我们的自我怀疑与恐惧之心。情感勒索者通常会拿另一个人做完美的标准,与他们相比,我们浑身缺点。为什么这些人总是能满足情感勒索者的需求,而我们却不行呢?

也许你会觉得下面这个论点奇怪: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勒索者从我们身上学到的,是我们教会了他们如何对付我们。可见,我们既然可以允许这些手法发挥功用,当然也可以把它们抛到一边,或是削弱它们的威力。

◆ 第五章 情感勒索者的内心世界

对朱来说,面对这个她无法信任,而且坚信会夺她所爱的世界,情感勒索是唯一的应对之道。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很多在童年时期失去过重要事物的人,成年后会变得过度依赖和黏人,他们再也不想尝到被拒绝、被遗弃或是被忽略的苦涩滋味了。

令人深感困惑的是,有些情感勒索者可以说是拥有一切的天之骄子,但他们却总是想要更多。说这种人的行为动机也是失落感可能看起来很奇怪,因为他们什么都不缺。但我们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况是,那些受到细心呵护和过度保护的天之骄子往往没有机会建立对自己有能力应对失落感的信心。因此,一旦感到一丝失去的前兆,他们就只会惊惶失措,自动拿起情感勒索的武器。

事实上,大部分情感勒索造成的痛苦与困惑,多半是因为我们关心对方并认为对方也关心我们,却突然发现有对方为了自身利益,竟然罔顾我们的感受。

面对失去年轻爱人的危机,眼见威胁手法无法奏效之时,查尔斯做出了能让他减轻痛苦的举动——贬低雪莉的个人价值。如果能让雪莉变得不具吸引力,对他不再那么珍贵的话,他失去的就不是多贵重的东西,失落感就可以大大减轻。不管怎么说,已经损坏的东西总是比较容易丢掉的。另外,他也可以通过对她的工作能力的质疑来合理化自己炒掉她的行为。这种双重的贬低手法,无疑也是双重的惩罚手段。

艾伦的前妻直到现在还不肯放手。其实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许多离婚的情感勒索者都会拿孩子当武器,以和对方保持情感上的联系。从法律上看,艾伦和贝弗莉是离婚了,但要在心理上离婚,还有得等。利用孩子做武器可以说是情感勒索中历史最悠久也最残酷的方法之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最高的。这种手法的效果最好,是因为涉及的情感最强烈。它会把曾经最亲密的人禁锢在一场可怕的战争中,双方都是输家。

◆ 第六章 受害者的特质

请记住,当我谈到“主动参与”时,并不是在暗示是你诱发或造成了这样的事件,而是你允许这样的事发生了。或许你根本没意识到某人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你可能只是在尽一名好太太、好员工或是孝顺儿女应尽的职责,你不加质疑地对另一方的要求照单全收,只是因为这是社会为你制定的行为规范。

为什么有些人无论有多聪明、多理智,就是无法抗拒他人的情感勒索,而其他人却能轻易地抗拒?答案就在于我们的“情绪键”,也就是人体内促使情绪形成的神经束。每一个情绪键都像电池一样,隐藏着丰富的情绪,例如愤恨、罪恶感、不安感和脆弱等。它们是我们的软肋,是由我们基本的性格气质和幼年时的经历共同形成的。如果仔细观察的话,每一个情绪键都能鲜明地体现我们人生中的层次,比如别人是如何对待我们的,我们内心深处如何看待自己,甚至过往经验如何对自我造成影响。

这是圣母心的一个完美的训练场。当我们身边就有存在生理或情绪需求的亲人或其他重要的人,我们便会对那些小线索相当敏感,无论是眼皮的跳动、轻声叹气还是语调的变化,对我们而言都深具意义。而我们甚至会像帕蒂一样,学会分辨沉睡者呼吸声的差别。然而,帕蒂只是个孩子,什么也做不了

要当一位滥好人,给受苦难的可怜人的心灵带去快乐并不容易,你得付出很大的代价。你要将濒临绝望深渊的人救回生命的岸边,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助人为乐的愉悦常使人们忽略,意在激发他人同情的行为一旦过度,其实就是一种操控,仿佛只要给那些可怜人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就会得救了。

佐伊深受“好女孩综合征”之扰,这个问题也困扰着许多现代女性——她们心底深深希望自己有能力在获得权力和成功的同时受人喜爱。正因为佐伊不能明确自己应该给旁人留下怎样的印象,所以她成了情感勒索者的绝佳目标,让泰丝得以乘虚而入。

当你面对情感勒索者施加的压力时,你会不会:● 道歉● 试图跟对方讲道理● 争吵● 哭泣● 哀求● 改变或取消重要计划或约会● 提出让步,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投降你是否认为下面的做法很困难或无法实现?● 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正视事实● 申明自己的原则● 让情感勒索者知道他们的行为是你不能接受的

我们经常因为担心他人的反应而不敢做那些合理且符合我们自身利益的事。有些人将自己的梦想和计划束之高阁,只因为“确信”其他人会反对,但他们甚至都没尝试开口。他们想达成某些愿望,却自我设限,通过臆想中的负面结果给自己施压,阻止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自己给自己制造了迷雾。这就是自我勒索。

◆ 第七章 情感勒索的影响

所谓的“情感勒索”也许不会威胁我们的生命,但会夺走我们非常珍贵的一项资产——自我完整性(integrity)。自我完整性反映着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感,是我们用以辨别是非的中枢。虽然我们说到自我完整性时,指的经常是诚实的品质,但它的重要性不止于此。从字面上看,它意味着“整体”,许多人确信,它反映了我们的身份、信念,我们愿意做什么,有什么原则。

高度的自我完整性究竟是怎样一种感觉?你可以看看下面的列表,最好大声念出来,想象自己在大多数时间里符合以下描述。● 我坚守自己的立场。● 我不让恐惧主宰生活。● 我敢跟伤害我的人据理力争。● 我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活,不会让他人插手。● 我信守对自己的承诺。● 我会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 我不会背叛他人。● 我说实话。

爱丽丝曾跟我共度了许多美好时光,我很希望我能告诉她我多么欣赏她,她从很多角度看都是个很棒的女人。但是我说不出任何带爱意的话,因为我怕她会觉得我在向她求婚,或者又开始张罗生小孩的事。我原本是个感情很丰富的人,但现在我却发现自己在不断压抑,因为我不想误导她。我不能尽情表达感受,我知道她也充满了被拒绝的感觉

◆ 第八章 课前准备

我和自己的约定我_______(姓名)是一个有选择权的成年人。我向自己承诺,要积极地将情感勒索赶出我的人际关系与生活。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承诺以下内容:我承诺,不再让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左右我的决定。我承诺,要学习本书的策略,并在生活中实践。我承诺,如果我退步、失败或重蹈覆辙,也不会拿任何失误作为逃避的借口。如果把失败当作一种学习方式,失败就不算是失败了。我承诺,在将情感勒索赶出生活的过程中,要好好照顾自己。我承诺,要认识到自己采取的正确步骤,不论它们有多微不足道。承诺人:

记得缩写为SOS的这三个简单的步骤:停下来(stop)、冷静观察(observe)和制定策略(strategize)。

因此,当你一不留神踏入“没时间了,赶快决定”的陷阱,便立刻会感受到压力,几乎所有情感勒索都设置在这样的情境中。拖延话术能让你关掉嘀嗒的时钟,引导你从局外人的立场来观看事情的发展。

你拥有情感勒索者想要的东西,因此,什么时候给,是你说了算。你使出拖延话术,是因为你想要多争取一些时间来好好考虑一下,这是每个讲理的人都会答应的。但有些勒索者甚至会用情感勒索的手法让你放弃拖延,而这也是帕蒂最担心的。

“我会试着说:‘我不想现在就做决定。’但是我知道他一定听不进这种话,他会像个小孩一样逼问我:‘那你要想多久?到底要想多久?’”“这时你应该重复说:‘该想多久,就想多久。’”我告诉她。情感勒索者可能会因为你要多花时间考虑而心怀怨恨,可能会以生气或其他方式对你施加压力。但反复向对方强调你需要时间,足够让对方明白你的认真态度。

为了让你达成以上目标,我要你做一做以下的可视化练习:想象有一座50层高的观景塔,它的电梯停在一楼。接着你进入这座电梯,但是当电梯开始上升后,因为雾气弥漫,你很难看清脚下的景象。这层雾有时会散开一些,让你可以看到一些人和物体的大概轮廓,但都不太清楚,若隐若现。这个阶段属于“情绪阶段”,也就是情感勒索者会调动起我们情绪的阶段。电梯继续上行,你脱离了雾气笼罩的范围,有了更宽广的视野。到达顶楼之后,你更可以鸟瞰周边地区,会发现刚才的浓雾仅仅笼罩了塔底。原先让你感觉范围广大的浓雾,其实只控制了一个小区域罢了。这座电梯这时已经进入了不同的境界,那是一个依赖理智、观察力以及客观条件做判断的新领域。现在,你可以踏出这座电梯,享受观景台上的宁静气氛和清晰视野。请记住,你无论何时都可以到达这里。

◆ 第九章 做决定的时刻

如果你能通过观察和了解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意愿来叫停自动反应机制,在仔细思考过对方的要求后自主选择做出理性的让步,你才算做出了“有意识的让步”。如果运用得当,有意识的让步会是达成你所希望的结果的最佳方式。但是,你一定得经过一段细致的自我反省过程,才能达成这样的目标。这个过程将遵循我前面提过的SOS三大步骤:停下来、冷静观察和制定策略。

强迫一个不愿意做爱或身体状况不佳的伴侣妥协,是一件毫无体贴之心的事。假如是你遇到了这种情况,并有意妥协,你应该扪心自问:这真的是爱吗?还是只是为了证明力量、控制、胜利和支配?如果这真的是出于爱,对方应该也会重视你的感受。如果不是的话,护卫自尊与自我完整性就该是你的第一要务了

我提供一个宣泄情绪的有效方法:在面前放一张空椅子,想象那个让你气得要死的人就坐在上面(放上那个人的照片也可以),然后大声地把你长期以来的想法和感觉说出来。在情感勒索者不在场时,用语言表达出对他们的感受,可以释放积压已久的怨气,帮助你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如果你对着情感勒索者本人大发脾气,不但对事情毫无帮助,甚至可能使你们之间的气氛更糟糕。

在思考自己的处境时,金发现自己感受到的压力大部分来自内心,而不是外界。如果金提出放慢工作脚步的要求,肯真的会开除她吗?这点他可能想都没想过。金甚至从来没有向肯提过自己健康受到的影响,而是一味答应肯的要求。但是,她现在已经没办法透支体力了,这样做的结果会非常可怕。她断定自己只有一个选择——维持辛苦工作的现状——这其实不算一个选择。

如果你的老板是一名情感勒索者,喜欢感情用事,极端易怒或者一向对你态度鄙夷,你又该怎样找出与他共事的方式?虽然改变自己的个性似乎是唯一的方法,但大部分人都不可能这样做,也做不到。我们知道自己得脱离目前的窘境,但如果我们银行里没有积蓄,而且目前也没有更好的工作机会,根本不可能立刻潇洒走人。

◆ 第十章 制定策略

我们先从一些基本原则开始。“首先,”我告诉他,“你必须有一套开始的话术,让自己顺利进入状态,让对方成为一个被动的听众。”在向别人宣布一项决定的时候,你肯定想争取一切能争取的优势,因此不要选在对方觉得疲惫、有压力,或屋子里有小孩跑来跑去的时候开口

团队合作的真正意义应该是尽自己所能,在大家咬紧牙关努力工作时做出自己的贡献,但同时也要有自己的空间来处理自己的生活和健康问题。

我在读信的时候,有几次他想插话,但是信里一定有某些内容触动了他,所以他非常安静地听了下去。有一个瞬间,坐在我对面的那个人仿佛又变回了当初让我坠入爱河的样子,而不再是一个充满控制欲的施虐者。

许多时候我们会为对方刚开始的反应兴奋不已,因为对方在口头上已经同意我们的说法,我们就相信彼此间的冲突已获得解决。但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对方会忘记承诺,进而故态复萌。虽然我们并不想成为这段关系中的看门狗或记分员,随时监视着对方,但我们仍得脚踏实地地观察事情的转变,以及对方的做法是否有助于我们达成我们决定的目标。

◆ 第十一章 冲出迷雾

许多年前,在我还没有回校读书并成为心理治疗师之前,我的职业是一名演员,我特别喜欢自己的努力得到观众掌声和赞许的时刻,而一旦得不到这些,我的心情会一下子跌入谷底。我以前总根据别人的回应来判断自己究竟做得好不好,但年纪稍长之后,我才发现一件最棒的事:我一生冒过很多次险,只要我能保持极高的自我完整性,我便能忍耐别人不赞同的沉默甚至尖锐的批评。我知道,当你重视的人说你做得不对时,想保持自我完整性不那么容易,但绝不是不可能的事。

要让自己不再恐惧他人的不认可,你必须了解自身的价值,你要明确你的观念中哪些是真正属于你的,哪些是外部力量强加给你的。这意味着你清楚自己重视自身的哪些品质,并有勇气与责难对抗,坚持自己的信念与渴求。

如果你的情感勒索者喜欢生闷气,你可以试着进入他们那种模式,看看自己能感觉到什么。看看你能否明确自己对愤怒的恐惧程度,以及是否有很强的无力感。无论你描述的愤怒是什么样的,你都会发现那些外表看来十分强势的人,事实上却是情绪上的懦夫——那些喜欢欺凌他人的人也是一样。拥有自信和安全感的人不用靠向别人施压来达到目标或证明自己有多强势,这个道理你可能已经知道了,但唯有“变成”那些人时,你才能从身体和情绪上真正感受到这个事实。

我们在童年时害怕被遗弃,是因为我们独自一人无法生存,在爱情关系中害怕被遗弃的感觉,不过是这种童年感受的成人版。不幸的是,很多成年人仍然相信,如果他们依赖的那个人离开,自己的心会死去。然而,这个黑洞其实只存在于想象里,是伪装成真实的谎言。

现在,请重写这些句子,在前面加上“凭什么”几个大字。请注意看,“凭什么我不能好好享受自己的假期,而要陪我丈夫的家人”与“我丈夫希望我假日都去陪他家人”这两种说法在视觉、听觉和感觉上有多大的差异。凭什么别人的需求都比你的重要?凭什么你要牺牲自己的幸福去照顾吹毛求疵的父母?他/她明明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凭什么?这些看似不变的规则让你花上对待自己两倍有余的精力去照顾他人的需要,可它们并没有任何依据,只有当你认为自己应该遵循某些行为准则的情况下,它们才会牢牢刻在你的心里。

我终于看清事实了!我姐姐从来没有改变过,也不会改变,一千美元什么作用都没有。从小时候开始,卡罗尔就抢我的东西,撒谎诬陷我,让父母对我有很大的误解。我跟她从小关系就不好,以后很可能也不会改变。但写出我们真实的关系以后,我感觉爽快多了。我跟两位好友的关系比家人还亲密,超过了我跟亲姐姐的情感。现在我什么东西都没有失去——除了沉重的罪恶感以外。

如果你对一段关系有罪恶感的话,我鼓励你以这种童话体裁写下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会让你对这段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当你描写家人时,这种方法尤其有效,你也可以描写朋友或伴侣(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国王和王后。国王只要稍有不如意,就会走进森林里生闷气……)。你会对故事展现给你的真实情况感到惊愕和喜悦,当罪恶感蒙蔽了你的双眼时,这种故事会让你看清现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