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相對論證明勾股定理,人教版數學教材引圍觀,網友:我裂開了

點擊上方“3D視覺工坊”,選擇“星標”

乾貨第一時間送達

相對論也沒想到,自己有生之年還可以被拿來證明勾股定理。

股定理是什麼,人人都知道:

在平面上的一個直角三角形中,兩個直角邊邊長的平方加起來等於斜邊長的平方。

如果設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長度分別是 a 和 b,斜邊長度是 c,那麼可以用數學語言表達爲「a²+b²=c²」

勾股定理是數學定理中證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現存幾百種證明方法。

不過,用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的質能方程證明勾股定理,是怎樣的一個過程?

最近,這個話題已經登上了知乎熱榜的第一名。

6 月 17 日晚間,一位匿名的知乎用戶發佈提問「如何看待人教版教材疑似出現低級錯誤,用愛因斯坦相對論證明勾股定理?」,提到在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的自讀課本中,出現了「愛因斯坦對勾股定理的證明」的相關內容。

教材上這樣寫道:「2005 年是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 100 週年,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給出了一個著名的質能方程 E=mc²,其中 E 表示物質所含的所有能量,m 是物質的質量,c 是光速,這個質能方程是現代製造核武器、核電站的理論基礎。」

緊接着話鋒一轉,這本教材展示了愛因斯坦用相對論證明勾股定理的詳細過程:

首先,假設某一直角三角形的三條邊爲 a、b、c,同時設這一直角三角形的面積爲 E,根據相對論質能方程可知:E=mc²。

然後,從直角頂點出發作斜邊 c 的垂線段。此時,這一直角三角形被分割成爲了兩個小三角形,它們的面積分別爲:

E(a)=ma², E(b)=mb²

鑑於 E=E(a)+E(b),即 mc²=ma²+mb²。

只需要約去式子兩邊相同的 m,可得 c²=a²+b²。

乍一看,似乎有點道理。也就是說,成功地用相對論質能方程證明了勾股定理?

在證明過程之後,教材編撰者特別提到,愛因斯坦隨後發表了這個證明,並且「震驚了國際數學界」。

「大家發現原來相對論有這麼大的威力。後來德國著名的數學刊物 Mathematische Annalen 聘請愛因斯坦去做了多年的主編。」

等等,爲什麼質能方程裏的 m 可以隨便約掉,真空光速 c 和斜邊長 c 也變成了一回事?

一場迷惑的數學證明:翻譯的鍋?

看完這個頭頭是道的證明過程以後,許多網友表示「我裂開了」,並緩緩打出了一個問號:

雖然一眼看起來就是很不靠譜,但大家也嘗試分析了一下教材上出現這種低級錯誤的原因。

知乎用戶 @盧健龍表示:「用量綱分析和相似三角形來證明勾股定理本來是一個很巧妙的思路。將大的直角三角形以斜邊上的高分成兩個小直角三角形後,三個直角三角形是互爲相似三角形的,它們各自的面積正比於各自斜邊邊長的平方(來源於量綱分析),且三者的係數相等(來源於相似性)。將這個共同的係數記爲 m,將三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度分別記爲 c、a 和 b,便有了等式:mc²=ma²+mb²,約去非零係數 m 便得到了勾股定理。

題目中課本的編寫者可能是看到『mc²』和『愛因斯坦』等字眼,便自作聰明地將這個證明與相對論中的質能方程 E=mc² 聯繫了起來。這也體現了編寫者自己並沒有真正理解這個證明的思路,只是根據一知半解的主觀臆想去腦補和傳播錯誤信息。」

也有人認爲,這是翻譯教材時出錯的結果。知乎用戶 @張峻銘表示:「我估計是翻譯的老師意淫出了這麼一個過程。」

知乎用戶 @張峻銘:先不說把光速和斜邊長混淆起來多麼可笑了,即便這個過程是對的,我印象裏相對論的推導也是用到了勾股定理來着,這樣難道不算循環論證?

話說回來,愛因斯坦究竟有沒有證明過勾股定理?

愛因斯坦和勾股定理

經過一番查證,我們得知,愛因斯坦確實證明過勾股定理,但和質能方程真的沒什麼關係。

這是另外一個版本的經歷,故事還要從他 12 歲說起……

根據 The NewYorker 在 2015 年刊發的一篇報道,1949 年,愛因斯坦在美國的一本文學雜誌《星期六評論》上發表文章,回憶了自己童年的兩個重大時刻。12 歲時,愛因斯坦得到了一本「關於歐幾里得平面幾何的小冊子」,裏面所提到的畢達哥拉斯定理(也就是勾股定理)令他着迷。最終他證明了這一定理,並在文章中提到自己使用的是「三角形的相似性」。

後人嘗試還原了這個過程。當我們從直角頂點作垂線段時,原三角形就被分成了兩個小三角形。

因爲它們對應的角是相等的,對應的邊長也是等比的,所以我們稱之爲「相似」。因此,這三個三角形的面積可表示爲 fc、fa、fb,顯然 fc=fa+fb。

如下圖所示,a²、b²、c² 分別代表由三角形斜邊形成的正方形的面積。

注意,在相似性的前提下,每一個正方形的面積都與對應的三角形面積有着等比關係。

因此推導出,a²+b²=c²。

當然,由於年代已久,我們無從得知幼年的愛因斯坦具體是如何證明勾股定理的,也無從得知他當年的證明方法是否獨樹一幟。但總歸和相對論沒有任何聯繫。

更重要的是,這一錯誤出現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課本上,購買了這本教材的學生,會不會因此產生理論認知上的偏差呢?

在某電商平臺上,這本教材已經售出了 600 本。

參考鏈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1988398

https://www.newyorker.com/tech/annals-of-technology/einsteins-first-proof-pythagorean-theorem

推薦閱讀

重磅!3DCVer-學術論文寫作投稿 交流羣已成立

掃碼添加小助手微信,可申請加入3D視覺工坊-學術論文寫作與投稿 微信交流羣,旨在交流頂會、頂刊、SCI、EI等寫作與投稿事宜。

同時也可申請加入我們的細分方向交流羣,目前主要有3D視覺CV&深度學習SLAM三維重建點雲後處理自動駕駛、CV入門、三維測量、VR/AR、3D人臉識別、醫療影像、缺陷檢測、行人重識別、目標跟蹤、視覺產品落地、視覺競賽、車牌識別、硬件選型、學術交流、求職交流等微信羣,請掃描下面微信號加羣,備註:”研究方向+學校/公司+暱稱“,例如:”3D視覺 + 上海交大 + 靜靜“。請按照格式備註,否則不予通過。添加成功後會根據研究方向邀請進去相關微信羣。原創投稿也請聯繫。

▲長按加微信羣或投稿

▲長按關注公衆號

3D視覺從入門到精通知識星球:針對3D視覺領域的知識點彙總、入門進階學習路線、最新paper分享、疑問解答四個方面進行深耕,更有各類大廠的算法工程人員進行技術指導。與此同時,星球將聯合知名企業發佈3D視覺相關算法開發崗位以及項目對接信息,打造成集技術與就業爲一體的鐵桿粉絲聚集區,近1000+星球成員爲創造更好的AI世界共同進步,知識星球入口:

學習3D視覺核心技術,掃描查看介紹,3天內無條件退款

 圈裏有高質量教程資料、可答疑解惑、助你高效解決問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