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ce驅動的分類問題

2009-11-23 13:50  http://hi.baidu.com/relayon
         首先是wince驅動的分類問題。按照書上講的說CE下驅動分成單體驅動和分層驅動,而看到另一種說法是本機驅動和流式驅動。經過microsun大哥的指點,把這兩種分類法分開了。在這裏引用一下:
“單體與分層只是從代碼的形式上做的分類.分層驅動代碼上分爲PDD與MDD,一般的微軟已經實現了MDD,可能也實現了PDD,我們只需要對PDD做些修改就能使用,比如音頻的驅動,顯示的驅動。單層驅動是把PDD與MDD寫在一起,沒有做嚴格的區分,通常這種驅動比較簡單,比如:ATADISK。
至於本地驅動和流式驅動是從驅動與系統其它模塊(調用者)的接口形式上做的分類.其實,本地驅動這個名稱不大恰當,可能叫專用驅動或其它名字更爲合適.它是指調用它的模塊給它有特定的接口,比如電源驅動和通用LED驅動。而串口,網卡等就是流接口驅動程序.
所以,一個驅動程序可以是單體的流式驅動,例如:ATADISK.也可以是分層的流式: 如OHCI ”
        按照我的理解,單體和分層是驅動實現方式上的分類,而本地和流式則是驅動模型上的分類,所謂本地驅動就是操作系統有保留專門的接口,所謂流式是指編寫的DLL文件裏可以導出各種流式接口函數。
          第二點:驅動的功能屬性。設備驅動程序是操作系統內核和硬件的接口,操作系統定義了一組標準的接口,編寫驅動的過程也就是實現這些接口。從應用程序到具體硬件間有如下這些環節起作用:應用程序-調用OS函數-操作系統-驅動接口-驅動程序-硬件操作函數-硬件。在wince裏驅動都以用戶態的DLL存在,需要通過進程加載到slot裏。共有三類系統進程用來加載:Device.exe,GWES.exe,FileSys.exe.絕大多數設備驅動都是通過Device.exe加載的。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OS保留的設備驅動接口是不一樣的,如桌面windows和wince就不同。
      第三點:wince下設備的初始化分爲兩個階段:Device.exe的初始化;外設的枚舉和加載。其流程是:上電-啓動bootloader-啓動NK-啓動註冊表init鍵(Device.exe啓動)-初始化數據結構,I/O,電源管理等-加載BusEnum.dll(總線枚舉器)-枚舉註冊表下Driver/buildin的所有子鍵。這裏的枚舉過程就是循環調用ActivateDeviceEx()函數加載驅動的過程。在OS啓動完畢後,我們可以用PB的Remote Registry Tool查看H_L_M/drivers/active包含的子鍵,看哪些驅動隨啓動而加載 。
      第四點:流接口驅動的概念。暴露流式接口函數的驅動即是流驅動,它把外設抽象成一個文件。過程是:應用程序使用文件API對設備進行訪問,OS接受API調用FileSys.exe,轉到device.exe,調用流接口,與硬件交互。所謂流接口函數有十個,包括XXX_InitXXX_DeinitXXX_OpenXXX_CloseXXX_ReadXXX_WriteXXX_PowerUpXXX_PowerDownXXX_SeekXXX_IOControl,在wince5.0中增加le了XXX_PreClose,XXX_PreDeinit.而我們在應用程序裏對應的文件API有CreateFileDeviceIoControl ReadFile WriteFile,CloseHandle,SetFilePointer.  
      第五點:編寫流驅動的步驟。有兩種實現途徑:1。寫DLL,做成Project,加入到OS裏。2。改BSP,把驅動寫在BSP裏,再選擇那個BSP做OS。第一種方法步驟是在PB中新建一個DLL項目,編寫一些輸入函數,寄存器,外設的聲明,寫DLLENTRY函數;實現流接口函數;編寫DLL的導出函數文件.DEF;爲驅動程序寫入註冊表項,還需要修改bib文件。 第二種方法就是在platform/BSP/drivers下新建一個目錄,然後在drivers目錄中的dirs文件中加入新建的目錄名。在新建的目錄下,新建你的源代碼文件,在其中實現DLL函數。新建名稱分別爲sources, makefile, ***.def的文件;修改platform.regplatform.bib文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