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ubuntu手動分區(轉)

 

原文來源不詳···轉自http://www.ylmf.net/read.php?tid=1086828

圖解Ubuntu手動分區方法【轉】

如果你只是簡單地想用上Ubuntu,可以這樣操作:
1)如果你 是直接將整個硬盤都用來裝Ubuntu,機器上沒有需要保存的數據,或者已經做好備份的情況下,可以直接在Ubuntu分區時選擇“嚮導──整個硬盤”
2) 如果你是做雙系統,並已經在Windows下倒出一塊空白空間(在磁盤管理中直接刪除某個磁盤)。可以直接在Ubuntu分區時選擇“嚮導──使用最大的 連續空閒空間”
如果想更好地理解分區並實現自我定製,看看下面的內容補習一下文件系統和掛載點的概念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需求而定。

一、文件系統
什麼是文件系統?
 

文件系統是操作系統用於明確磁盤或分區上的文件的方法和數據結 構;即在磁盤上組織文件的方法。也指用於存儲文件的磁盤或分區,或文件系統種類。因此,可以說"我有2個文件系統"意思是他有2個分區,一個存文件,或他 用 "擴展文件系統",意思是文件系統的種類。
磁盤或分區和它所包括的文件系統的不同是很重要的。少數程序(包括最有理由的產生文件系統的程 序)直接對磁盤或分區的原始扇區進行操作;這可能破壞一個存在的文件系統。大部分程序基於文件系統進行操作,在不同種文件系統上不能工作。
一個 分區或磁盤能作爲文件系統使用前,需要初始化,並將記錄數據結構寫到磁盤上。這個過程就叫建立文件系統
大部分UNIX文件系統 種類具有類似的通用結構,即使細節有些變化。其中心概念是超級塊superblock, i節點inode, 數據塊 data block,目錄塊directory block, 和間接塊indirection block。超 級塊包括文件系統的總體信息,比如大小(其準確信息依賴文件系統)。 i節點包括除了名字外的一個文件的所有信息,名字與i節點數目一起存在目錄中,目錄條目包括文件名和文件的i節點數目。 i節點包括幾個數據塊的數目,用於存儲文件的數據。 i節點中只有少量數據塊數的空間,如果需要更多,會動態分配指向數據塊的指針空間。這些動態分配的塊是間接塊;爲了找到數據塊,這名字指出它必須先找到間 接塊的號碼。
UNIX文件系統通常允許在文件中產生孔(hole) (用lseek ; 請看手冊), 意思是文件系統假裝文件中有一個特殊的位置只有0字節,但沒有爲這文件的這個位置保留實際的磁盤空間(這意味着這個文件將少用一些磁盤空間)。這對小的二 進制文件經常發生,Linux共享庫、一些數據庫和其他一些特殊情況。 (孔由存儲在間接塊或i節點中的作爲數據塊地址的一個特殊值實現,這個特殊地址說明沒有爲文件的這個部分分配數據塊,即,文件中有一個孔。)
孔 有一定的用處。在筆者的系統中,一個簡單的測量工具顯示在200MB使用的磁盤空間中,由於孔,節約了大約4MB。在這個系統中,程序相對較少,沒有數據 庫文件。



二、掛載點
Linux中分區要 以文件系統的方式掛載到系統中的掛載點上,就如同Windows中分區也要以Fat32或NTFS格式格式化成不成的盤符一樣。至少Linux需要一個/ 分區(一定要打開啓動選項,好像在安裝過程中直接分區時不會提示,那就不用管了),一般也都會有個SWAP交換分區(這東西類似Windows中的虛擬內 存,但比那個還要專業,直接搞成一個分區形式了,而且Linux也有SWAP文件的形式出現。),當然,如果你的內存足夠大,也可以不要SWAP分區。
Linux 中文件系統是以/文件系統(根文件系統)呈樹狀組織起來的。請看wiki中的如何分區

三、如何分區
那這些文件系統都要 以獨立分區形式掛載嗎?也不盡然,需要看你的情況和需求而定。

一般常見的分區方式有:/文件系統和一個SWAP分區;/文件系統、 /home文件系統和一個SWAP分區、再詳細點,再多個/boot系統、/var文件系統等Linux目錄樹、不屬於Linux目錄樹的/back(名 字自己定,/file也可以,這是自己用來存放備份數據的地方 )只分一個/和swap也有它的好處,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硬盤空間(用戶用時只要/沒用完,就可以不去理會硬盤空間的問題),但這樣重裝系統時要先備份 /home,不然重裝就麻煩。如果你給Ubuntu侵害的硬盤空間比較小,比如只有8G、10G的,採取這種方式比較好,雖然默認系統裝完後,/文件系統 只有3個G左右,但隨着你安裝軟件的增多,/文件系統也會越來越大的,我現在給/文件系統分了6個G,就已經被佔用近5個G了。 但只劃分一個/分區也比較危險,這就意味着,所有的數據都將存放在唯一一個 /文件系統中,這對於實際的生產系統來說是不安全的(就如同我們在使用Windows時也不會只劃分一個C盤)。如果分配給Ubuntu的空間大一些,則 可以將/home獨立掛載,也可以再根據自己需要把其它如/boot、/var等獨立掛載,這樣有一定好處:
引用:
根 目錄。
/  ,根目錄
/boot分區,它包含了操作系統的內核和在啓動系統過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建這個分區是有必要的,因爲目前大多數的PC 機要受到BIOS的限制,況且如果有了一個單獨的/boot啓動分區,即使主要的根分區出現了問題,計算機依然能夠啓動。這個分區的大小約在60MB— 120MB之間。
/usr分區,是 Linux系統存放軟件的地方,如有可能應將最大空間分給它。
/home 分區,是用戶的home目錄所在地,這個分區的大小取決於有多少用戶。如果是多用戶共同使用一臺電腦的話,這個分區是完全有必要的,況且根 用戶也可以很好地控制普通用戶使用計算機,如對用戶或者用戶組實行硬盤限量使用,限制普通用戶訪問哪些文件等。
/var/log分區,是系統日誌記錄分區,如果設立了這一單獨的分區,這 樣即使系統的日誌文件出現了問題,它們也不會影響到操作系統的主分區。
/tmp分區,用來存放臨時文件。這對於多用戶系統或者網絡服務器來說是有必要的。這樣即使程序運行時生成大量的臨時文件, 或者用戶對系統進行了錯誤的操作,文件系統的其它部分仍然是安全的。因爲文件系統的這一部分仍然還承受着讀寫操作,所以它通常會比其它的部分更快地發生問 題。
/bin分區,存放標準系統實用程序

(將 /boot單獨分區)
1 可以有幾個不同的操作系統共享同一套內核 方便管理
2 boot目錄的IO訪問比較少,單獨放在一個分區,可以防止其它目錄的讀寫導致boot的inode損壞
3 老主板有1024柱面問題 單獨在前1024柱面分一個boot分區 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4 如果做RAID或者LVM,引導管理程序可能不支持,導致找不到內核,因此單獨的boot分區就很有意  義了
5 方便使用dd這樣的工具進行備份
6 可以用只讀方式掛載boot分區 增加安全性


安全的分區方案原則:系統數據和普 通用戶數據分離放置於不同的分區 (即使用單獨的 home 分區);不經常變化的系統數據和經常變化的系統數據分離放置於不同的分區(即使用單獨的 usr 分區和 var 分區)。

一般地,在一個實際系統中至少要創建單獨的 home 分區。


四、圖文演示
在此,我用虛擬機來給大家演示一下如何操作分區,當然,這裏的數據並沒有參考意義,只是讓大家有一個感性認識(PS:在手動分區過程中隨時可以 通過“撤銷對分區設置的修改”來放棄劃分錯誤的分區重新開始):


(一)用Desktop CD安裝到空白硬盤:


注 意:在用DesktopCD安裝Ubuntu到空白硬盤時,只有兩個分區選擇:“嚮導──使用整個磁盤”和“手動”,如果想用整個硬盤來安裝Ubuntu 系統而又不進行比較細的分區,可以選擇“使用整個硬盤”,安裝程序會自動將整個磁盤分爲/文件系統和SWAP文件系統,SWAP的大小在我的實驗中略小於 內存。“使用整個硬盤”比較簡單,點擊“前進”按鈕一閃就完成了,下面我們看一下如何手動分區(只是簡單地分爲/、/home和SWAP,如果想分割出更 多的分區參照着操作就可以了):


選 擇“手動”,點擊“前進”


點 擊“New Partition Table” 新建分區表


點 “繼續”


1 選擇“free space”(空閒空間)
2 點擊“New partition”(新建分區)
3 選擇新分區的類型:Primary(主分區)(單獨安裝Ubuntu到全新磁盤,/分區需要選擇Primary,其它分區選擇Logical邏輯分區就可 以;如果是安裝雙系統且已安裝Windows的話,/分區的類型選擇Primary或者Logical都可以,其它分區選擇Logical邏輯分區。)
4 輸入新分區的大小(以MB爲單位)
5 選擇新分區的位置(你希望新分區是建在可用空間的首部還是尾部,一般默認統一選擇“開始”就可以)
6 選擇使用的文件系統(一般用ext3或ReiseFS)
7 選擇掛載點(雖然這裏有個下拉三角,但我在虛擬機實驗時卻無法選擇,只能自己輸入)
8 點擊“OK”確認



 

放一張ubuntu-8.10的 圖片。。都已經成爲中文了。
呵呵



創建完/文件系統後,可以看到已經建立了一個ext3文件系統的掛載到/的分 區,還剩1932MB空閒空間,如圖:


繼 續來創建並掛載到/home文件系統,與前面的操作類似,只是分區類型無需爲Primary(主分區),只要爲邏輯分區(Logical)就可以了:


創 建並掛載完/home文件系統後,如圖:


我 們接着創建SWAP分區,注意這時分區大小我們用系統提供的剩餘空閒空間大小就可以了,文件系統用swap,這裏就不用輸入掛載點了:
 

ubuntu-8.10裏有點不 一樣,見下圖




分 區全部創建完了,如圖:


在Desktop CD安裝的最後一步,我們可以看到:

 

原文來源不詳···轉自http://www.ylmf.net/read.php?tid=1086828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