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症狀、傳播、預防、治療

手足口病的症狀、傳播、預防、治療

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傳染病,又名發疹性水皰性口腔炎。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

1. 症狀

受到感染的患者,通常會伴隨發燒症狀與全身倦怠不適。一兩天過後,在手、腳、口腔、舌頭、牙齦都有可能出現細小的紅點、潰瘍或水痘,甚至有少數會出現在鼠蹊部或臀部。遭病毒感染後,病徵通常持續約三到六天。 紅疹大約會在一週後消失。有時候手和腳的指甲可能在幾周後會隨着脫落,隨着時間重新長回來。極少數重症患兒病情發展快,才導致死亡。

2. 傳播

導致手足口病的病毒會藉由皮膚接觸、糞口傳染或飛沫的方式散播。 患者碰觸過的物品也具有傳染力。

3. 預防

  • 少去人多的地方

  • 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 全家都要注意個人衛生,要勤洗手、換洗衣服、勤通風、曬被褥。

4. 治療方法

手足口病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一週左右會自行痊癒,通常情況下無需治療。目前對於手足口病也沒有特效性治療手段,通常的治療僅關注於緩減症狀。少數患者可能會出現罕見的神經系統併發症,如腦膜發炎,或急性弛緩性麻痹,需要住院治療。

西醫治療手足口病:

  1. 支持性療法:包括退燒、臥牀休息、預防與治療脫水,口腔與喉嚨痛時宜進食軟質或流質飲食。對於極少數有併發症之病人,則採對症療法,如:腦膜炎需要降腦壓藥物,心肌炎需要積極及嚴密的觀察與治療。
  2. 免疫球蛋白注射:針對中樞神經系統及上述重症感染之幼兒,須由醫師審慎評估病童的臨牀症狀以後使用。

以下情況需求就醫:

如果患兒超過三天高燒不退,或出現渾身發軟,嘔吐,驚跳,肢體抖動,或皮疹等情況,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