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投資正道vs馮時能30年股票投資16心得

【贇按:《馮時能:三十年股票投資心得》作者馮時能,是馬來西亞南洋商報總編,有30多年的成功投資經驗,且幾乎完全依靠個人力量在投資上獲得了財務自由。此書是馮先生過往30年在南洋商報上的文章彙編,從正反兩方面闡述了投機可能使股民破產,投資可能致富,但得走正道(也就是《先別虧錢——像巴菲特那樣投資價值》)!寫得很好,面面俱到,淺顯易懂,道出了散戶的心理活動,真正的散戶成功心得,尤其適合咱們散戶學習。在後面還附註了一些東東,如一些投資大師的心得,更好理解。其精華整理如下——】

 

1、股票風險究竟有多高?


   很多人都認爲股票風險很高,但冷眼認爲,股票風險不會超過直接做生意的風險。只要你不是跟隨市場情緒,高價買入公司股票,那麼你的股份代表公司的業務,公司經營成功,你的股份價值也會隨之上升,如果經營失敗,甚至破產,你的虧損極限是0,但如果是做生意,有資產擔保的話,可能還會累及個人。所以,股票投資的風險,源自於企業的失敗,這是企業風險。如果買價過高,還有市場跌價風險。所以,投資者應該避免高價買股,因爲高價買好股,尚且難賺錢,何況可能買到劣股。所以,治本之道,就是反向+成長+時間=價值。這是冷眼三十年所堅持的方程式。只要長期循正道而行,投資者就能取得合理的回報。【贇注:非常認同,所以,俺很討厭自己以前的生意,而喜歡這簡單輕鬆的投資。更好理解可見:《有效的投資之道 便宜是硬道理》《高估值是"有毒金融資產"  1998年高估的可口可樂便是典型例證》

 

2、“快、狠、準”投機,破產有你份


   “快、狠、準”是武林高手追求的最高境界。出手快如閃電,是爲“快”,一招奪命,是爲“狠”,一擊中的,是爲“準”。把這三招應用到股票投資上,勝算有多高?

 

“快”者,買和賣都比別人快一步。別人未買你先買,買價比別人低,是爲“低買”。別人未賣你先賣,賣價比別人高,是爲“高賣”。要低買高賣,必須養成反向思維的習慣,股市中人,99%是跟在羣衆後面的“順”民——“順民”多數是別人買了以後纔敢買,別人賣了以後才甘願賣,不是“低買高賣”,而是“高買低賣”,如何能賺錢?參與股市者,少說也有百萬人,個個都想比別人快一步,你有勝過別人的條件嗎?故要靠“快”賺錢,知易行難。:更好理解可見《股市中的羊羣效應》《股市的博傻理論與博傻行爲》

 

“狠”者,是機會一出現,就全力以赴,一擲百萬,絕不手軟,不成功,便成仁,是“狠”得夠酷。然而股市是不按牌理出牌的地方,你認爲股市會起,它偏偏大跌,你認爲一家公司前途亮麗,偏偏冒出一盤假賬。如果你信心爆棚,孤注一擲的話,破產在等着你。

 

“準”者,臆測屢中也。問題是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所發生的事,都可能影響股市,你永遠不知道在地球的另一邊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事,預測怎能“準”?上市公司內幕重重,身爲局外人的散戶,都是後知後覺者,如何能準確預測公司的業績?既然對股市和對公司的預測變數多如牛毛,如何能“準”?在看不準的情況下,行動快如閃電,買賣膽大包天,等於自殺。:更好理解可見《馬克斯的逆向價值投資pk預測的人太無知》】

 

劍客難免劍下亡。欲以“快、狠、準”縱橫股市,不怕一萬,只怕萬一。一次失準,永無翻身之日。慎之,慎之!

 

3、股票投資得走正道


    冷眼認爲,財富的創造,必須建立在價值的創造上,作爲經濟的一環,商業的一環,股票價值不可能無中生有,無中生有如果存在,也只能是曇花一現。正道,就是從商業的角度,依據基本面進行投資。股票投資者如果一開始就對股市存在錯誤的觀念,以爲可以在股市上快捷致富,那麼他的下場幾乎肯定是悲慘的。【贇注:更好理解可讀《先別虧錢——像巴菲特那樣投資價值》《走正道的華爲與萬科爲何能取得巨大成功?》

 

4、買股票就是買企業的股權


    冷眼認爲,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股份,股票代表公司的資產和業務,就像地契代表土地一樣。這個觀點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也是股票投資的關鍵所在。沒有確立這個觀念,你很難在股市上投資成功。每次在買進之前,都必須提醒自己:我是在買進這家公司的股份,不是買進賭桌上的籌碼。在認識清楚買股票就是買股份之後,整個投資景觀就都完全改變了。所以,在參股之前,和合夥做生意一樣,必須對公司有深入瞭解,並且和你有信心的朋友合夥一樣,謹慎對待投資公司的管理層。【贇注:買股票就是買企業的股權,這是巴菲特說的話。這纔是投資正道!】

 

5、爲什麼不能等三年?


  凡是投資,都有風險,沒有任何投資是沒有風險的,風險是他們賺取比銀行定存更高的利潤所面付出的代價。投資者接受兩項事實:①投資需要時間才能賺到利潤,沒有捷徑可操。②凡投資都有風險,風險的高低常與利潤成正比。股票投資,是許許多多投資管道之一,爲什麼投資者不能接受以上的兩項事實。做事業,你可以等三、五年,股票投資爲什麼不能等三、五年?在做任何事情失敗後,多數人只怨別人,把責任推在別人或環境身上,能自我反省的人少之又少。股票投資也一樣,虧了本不是怨股市,就是怨別人使奸用詐,從來不檢討自己失敗的原因。再問一次:買屋子可以等三年,爲什麼買股票不能等三年?

 

6、長期投資不應刻舟求劍


   冷眼曾推薦,如果投資者20多歲就持有馬來西亞銀行、大衆銀行、豐隆貸款、OYL和東方實業五隻股票,30年後1萬令吉(馬來西亞幣)就會變成1百萬(贇注:年均16.6%,很不錯)。但投資者總是會產生一個錯覺:就是買入一些股票後,鎖在保險箱不理不睬,30年後打開就發現自己成爲百萬富翁。但這種想法無疑於刻舟求劍。30年的漫長歲月中,馬來西亞股市900多家公司中,只有極少數能成爲這樣的極品,更多的公司是不斷沉淪,甚至消失。因此,買入股票後,投資者必須緊密跟蹤公司動態和變化,切記置之不理。一旦發現公司環境變化而業務萎縮,走下坡路,就不能再堅守下去,甚至虧本也要斬倉出來。所以,長期投資多長時間合適,是否繼續投資下去,不應由時間,而應由公司表現決定。另外,如果股市極端瘋狂,給出高的離譜的價格,你還堅守長期投資不出售,冷眼認爲你就不是做股票投資的料子。

【贇來舉一個經典例子可加強理解:假如你19987月中70美元/48PE買入世界上最優秀的企業-可口可樂,那後果會怎樣呢?1998年到2011年,可口可樂的淨利潤年複合增速仍然有雙位數:10%。多年高增長後還能維繫10多年10%中位增長,其實是非常不錯的,算真正的偉大公司吧(具有128年曆史/目前48%的世界軟飲料份額的可口可樂這樣的全球超級公司,恐怕很難再找出幾家吧)。但這十三年間可樂股價股價怎麼樣呢?這十三年間可口可樂股價不斷下跌,市盈率從48倍下降至12.7倍,股價多次跌倒15元,並曾長時間在15-20美元徘徊…一直重倉可口可樂的巴菲特在這個股票上都吃了13年大虧呀,不過股神是堅持長期股權投資,非從市場賺錢!】

 

7. 股票投資要有“三識”


   冷眼認爲,投資要成功,必須有“三識”,就是:知識、常識、膽識。

知識就是對投資對象有深入的認識。例如買銀行股必須選擇管理嚴格的銀行,因爲銀行是薄利多銷的行業,管理稍微鬆懈,壞帳增加2%,銀行就會虧大本。其次就是銀行的業務,所涉及的範圍很廣闊,分行的分佈遍及國內外,沒有可能以“親力親爲”的方式監管,所以“制度”很重要,銀行要成功,制度必須完善和嚴密,職員必須嚴格遵行,處理業務不可有“創造性”,更不可感情用事,否則的話,壞賬必然增加。而壞賬的高低,是銀行的成敗關鍵。所以你在買進銀行股時,要知道有關銀行在放貸時是“松”還是“緊”,負責批准貸款的人接受不接受“禮物”。如果借款人不符合條件也可以取得貸款,而批准人接受“禮物”,或是高層人員受政治人物影響而發出大批貸款的話,千萬不要購買此類銀行的股票。

 

8、散戶三部曲


   根據情緒進行投資的散戶,他們的行動可分爲三個階段,叫“散戶三部曲”。

買股三部曲:

第一部:熊市——股價低沉,市場淡靜,散戶絕跡股市,股市死氣沉沉。其實,這個時候,大部分股票的價值都被低估,但散戶不感興趣,他們感興趣的是股價,不是股票的價值。所以他們不買。

第二部:牛皮靠穩——股市上升了一截,散戶還是不要買。因爲他們在低價時沒有買進,現在股價已上升了二、三十巴仙,他們心有不甘,買不下手。

第三部:牛市形成——綜指破五關斬六將,衝上一千四百點,散戶們見獵心喜,見親朋戚友撈得風生水起,信心大增,乃大肆進場。

 

就在興高采烈時,次房事件演成股災,引出了賣出的三部曲:

第一部:利潤不多,而牛氣逼人,他當然不會賣。

第二部:綜合指數跌至1300點,他認爲這是暫時性的,不久就會回升,所以決定不賣。況且高價時有得賺,現在反而虧本,他們不甘願賣。

第三部:綜合指數直線下跌,跌破1200點,他有大禍臨頭之感,信心崩潰了,不計成本拋出。結果發現他是以最低價賣出。

 

買進三部曲的特點是:高買。賣出三部曲的特點是:低賣。高買低賣,剛好跟股市金言——低買高賣適得其反。你想在股市賺錢嗎?如果想的話,很簡單,只要將買的和賣的三部曲,顛倒來做就行了。這叫倒行逆施。這就是”反向”。【贇注:俺從1996年初悟出這個逆向贏的概率遠遠高於順向,便開始殺漲追跌逆向純投機,此後再未虧過本錢,直到現在的逆向價值投機。更多逆向的投資學見:《巴菲特一生成功祕訣:反向思考/反向投資/一反再反》 《芒格的投資原則與獨特的逆向思維》《馬克斯的逆向價值投資pk預測的人太無知》

 

   例如,美國次級房屋貸款,在全球股市掀起滔天巨浪。在過山車般的股市中,散戶驚惶失措,都成了驚弓之鳥。在驚濤駭浪中,散戶們的情緒商數(EQ)壓倒了智慧商數(IQ)。當情緒控制理智時,他們所作的決定,是情緒的決定,不是理智的決定。情緒的決定,不講理由。因爲情緒與理智,水火不相容。當情緒主宰一切時,理智只好退避三舍。在此次的股災中,許多散戶,被突如其來的巨浪,衝到暈頭轉向,情緒失控,驚慌拋售,犯下大錯,在股市最糟的時刻,賤價把股票賣掉。賤價拋售犯下大錯還不到一個月,他們就後悔了,因爲他們幾乎是以最低的價格賣出。爲什麼會犯這個錯誤?因爲他們的眼睛只看到股價,沒有看到股票背後的資產。如果他們瞭解股票所代表的資產,瞭解這些資產的價值,他們就不會那麼心慌,就不會不計成本地拋售,而造成無謂的損失。


9
、“爛”比“跌”更可怕


   如果公司的生意越做越萎縮,年年虧蝕,而且虧蝕額越來越大,最後可能面臨破產的噩運,則股份的價值,必然一跌再跌,最後可能使你血本無歸。在短期內,股票的價格會受到股市走勢或人爲操縱的影響,波動激烈。但長期來說,股價必然與公司的業績同步,也就是說,股價必然會反映公司的業績,只不過時間上有遲早之分而已

 

舉一個大馬的例子說明:在十多年前,當第二板的股票,都被炒到十令吉以上時,我的朋友以十令吉的價格,買進一千股開屏,堅守至今,由於該公司連年虧蝕,股價一跌再跌,今天只剩二分。切勿低價買壞股同樣是高價買進,持股期限同樣超過十年,買好股和買壞股,結果有天壤之別。所以,散戶寧可高價買好股,切勿低價買壞股。當然,如果堅持反向策略,低價買好股,就可以賺得更多。“爛”比“跌”更可怕。可怕十倍。


10
、預測股市如抓黃鱔


 “股市還會起嗎?”這是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我的回答一律是“不知道”。


  
我知道詢問者會感到失望,甚至心裏還會抱怨。他們認爲我自私,明明是知道的,卻不肯跟他們分享預測股市動向的心得。實際上,“不知道”是我最誠實、最誠懇的答覆。我確實不知道明天,下個月或明年股市會怎樣,我也不認爲有誰有這樣的本領。如果我真的知道的話,我一定樂於跟大家分享,就好像我樂於跟大家分享我的基本面投資心得一樣。無數的人,殫精竭慮,“發明”預測市場新的方法,都沒有一樣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注:更好理解可見:《格雷畢生之頓悟:從來沒有人能夠成功地預測股市波動《技術分析大師江恩在股市虧得一塌糊塗,其理論卻誤導了成千上億的投資者《馬克斯的逆向價值投資pk預測的人太無知》

 

我從此不再浪費時間去猜測股市的動向了。第一、是因爲股市根本是不可預測的。第二、是股票投資賺錢根本不需要靠預測股市。股市有如黃鱔,渾身滑溜溜,你根本無法抓住它。最好的方法,是遠離股市,不太在意它的波動,把焦點集中在公司的業績表現上,反而更易“馴服”股市。採取反向策略,低價買進好股,就不動如山。只要公司業績不斷上升,就不賣。不要理會股市短期的波動,不必擔心你的股票不會起,因爲當公司賺錢越來越多時,股價必然會同步上升。
    
股市於我何有哉?
    
此之謂投資正道。


11
、鎖定五星級股票


    有一位股友,*將一筆不小的資金,投入股市20多年,最近計算手頭股票的價值,竟然只得個不盈不虧。他不但浪費了寶貴的資源,而且浪費了20多年寶貴的歲月。原來他最愛聽小道消息,喜歡跟風,高價搶進,而所購之股票,十之八、九是垃圾股。高價買劣股是致命傷高價買進劣股,是他的致命傷。幸虧在他的組合中,尚有一、二十巴仙是優質股,在二十年中,這些優質股增值一、二十倍,所得盈利,剛好抵消了劣股的虧損,使他仍能不盈不虧。他最近向我檢討20年戰績時,喟然嘆曰:“假如我當初摒絕投機,腳踏實地投資,只買五星級股票,收藏至今,身家何止增加十倍”,言下懊悔不已。“更重要的是”,他說:“20年來精神受盡股市風波的折磨,常常提心吊膽,真是一場噩夢。”

股市搶殺收穫往往越少,在別的行業,你越勤勞,收穫就越多。股票投資則剛好相反,你越勤勞,做得越多,不斷在股市中搶進殺出,收穫往往越少。收穫最多的,反而是在買進好股後,就不動如山的長期投資者。這就是郭鶴年、丹斯里鄭鴻標、丹斯里李深靜擠身大馬富豪榜的祕訣。

 

股票投資,只要不犯上嚴重的錯誤,長期投資基本上都可以取得超越定期存款的回酬。要減少錯誤,最好的辦法,是爲自己設定一個投資準則:只買五星級股票。所謂“五星級股票”就是:第一,有卓越的管理,切忌買入管理有瑕疵的公司;第二,有成長的業務;第三,有穩定的盈利歷史;第四,財務穩健;第五,生產永遠有需求的產品,並以世界爲市場的企業。五星級股票如同根深巨樹,即便乾旱,亦不會枯死,春天來時,就似繁花似錦,果實累累。【贇注:慢慢悟這個道理:《陳志武:指數基金纔是最佳選擇》《巴菲特也認爲指數基金纔是最佳選擇》


12
、不瞭解,就不買

冷眼認爲,導致散戶飲恨沙場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無知”。“無知”就是不瞭解,就是誤解。大部份股票投資者只是股市的過客。對他們來說,股市是旅店,住上幾天就離開。因爲他們缺乏了正確的投資理念,自然難以在股市找到立足之地,因爲他們站不穩腳跟,就好像無根之樹經不起暴風雨的吹襲一樣。股票投資須做功課,對股票有了正確的認識,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你必須做很多很多功課,去了解投資環境及投資對象。瞭解越深,賺得越多。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股票投資的成敗,跟你對所買股票的信心有關。有信心,你纔有膽識大量買進一間公司的股票。放長線釣大魚,有信心,你纔會放長線,釣大魚——進行長期投資。長期投資纔有可能賺大錢。

 

要長期持有一隻股票,就必須對有關公司,有絕對的信心。信心必須建立在瞭解上。瞭解越深,信心越強。信心越強,越不會輕易脫售所持之好股。長期持有,才能享受到複利增長所帶來之龐大利潤。巴菲特說“認識越深,賺得越多”,就是這個道理。如果知道一點皮毛,就買進作長期投資,如果所買非好股,則長期投資,是白費心機,徒勞無功。長期投資,必須先了解。2個長線大賺的例子:《張先生持匯豐銀行63年賺2.7萬倍vs長期投資銀行股是否喫虧?》《深發展漲了1.7萬多倍》

13
、藍籌股何以沒人炒?


   冷眼認爲,一般散戶最常犯的毛病,是草率從事。一聽到“消息”,就不暇思索,馬上出擊。由於擔心錯過千載難逢的賺錢機會,他迫不及待地,把資本一股腦兒傾注在一隻股票上,希望一擊中的,賺個滿堂紅。散戶從來沒有去想過,被炒家相中的,都是劣股。炒家對藍籌股沒興趣。炒家在炒作之前,多數會得到大股東的合作。藍籌股的大股東通常不願意跟他們合作。藍籌股的大股東,也從來不去炒作自己的股票。因爲藍籌股的大股東,都是正派商人,不會去炒高他們的股票。無論股價漲得多高,他們都不會脫售他們的股票,以免失去控制權。這是他們的事業,怎會輕易脫售呢?既然不會脫售,何必去炒高股價?況且只要業績繼續上升,股價必然隨之,何必去炒?對他沒有什麼好處,他爲什麼要這樣做?又爲什麼要跟炒家合作?

 

所以,好股沒人炒,因爲沒有這個必要。

被炒起的多數是劣股。劣股的大股東,沒有把握靠改善業績來使他們的股份增值,只好靠“炒”來謀利。被炒高的股票,在回跌至原來的低水平後,往往從此一蹶不振,再也無法回升至其巔峯價。炒家不會去炒第二輪。如果重施故技,再炒一輪的話,所有在第一輪中被套牢的散戶,都會乘機脫身,屆時被套牢的可能是炒家。炒家不會爲散戶製造脫身的機會。沒有價值的股票被炒高,好比是用肥皂水吹出來的泡泡兒。泡泡兒在陽光中,色彩鮮豔,但是,正如“心經”中所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彩色的後面,空無一物。【就是常說的:價值迴歸是鐵律!】


14
、“慢穩忍”高明的拙招


   股票投資要成功,“快”不如“慢”,“狠”不如“穩”,“準”不如“忍”。與其快、狠、準,不如慢、穩、忍。在你最衝動的時候,稍爲停一停,放慢一步,可以使你恢復理智,減少錯誤。“忙”中有錯,“慢”中少錯。許多人恐怕動作慢,會失去投資機會。實際上剛好相反,因爲股市跌到谷底時,一定會在低價區徘徊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你有足夠的時間,擇肥而噬,根本不必擔心買不到。要賺錢,首先要學不虧錢。穩紮穩打,步步爲營是防虧的先決條件。輕率行事,魯莽冒進,輕則招損,重則至亡。智者不爲也。“忍”者,心上插着一把刀。若無非凡之定力,難以承受。股票投資,“忍”功不夠,鮮有能成大器者。

耐心乃成功之母

買進之前,能忍人之所不能忍,才能在低價區買進。
賣出之前,能忍人之所不能忍,才能在高價區脫手。


15
、怎樣減少虧損?


    冷眼先生說,我曾問學醫的大兒子:“學醫最重要的是學什麼?”他說:“學習怎樣不把人醫死。”這個回答很奇特,事隔十多年仍記憶猶新。所以,做股票的人首先不是學怎麼賺錢,而是學會不要虧掉大錢。作爲散戶,總會有看走眼和買錯股蒙受虧損的時候,但只要賺多虧少,長期就可以賺錢。如何減少虧損呢?經驗就是採取反向策略,儘量買低,一個簡單看法就是一年中的股價最低和最高價之間的平均價,位於最低點和平均價之間就屬於低買入區間。而要想在低買入區間購入股票,就要養成反向的習慣,在股市低潮時進場。大多數貨物,都是價格越便宜越多人買,唯獨股票是越低越沒有人買。價格越高,買的人反而越多。這就是大多數人最終賠錢的原因。買入如果股價升夠50%,則基本已經脫離危險區,可以放任股價奔跑。如果公司業績繼續改善,就不應該急於脫手,而是繼續追隨公司成長。但如果公司經營有惡化趨勢,則無論賺或賠,都應果斷賣掉。

 

16、融匯貫通


   股票投資,既不純是科學,也不純是藝術,乃是科學與藝術的混合體,也可以說是介乎科學與藝術之間。股票研究涵蓋兩個部份:第一個部份:理論的探討。第二個部份:上市公司研究,以時間爲經,需研究個別公司的發展史,以業務爲緯,需研究公司的結構、行業特徵、財政演變、企管領導人的背景與作風、企業的經營理念等,錯綜複雜,絕不是以玩票性質視之,以業餘的態度對待,可以登堂入室的。

 

股票投資非常個人化的,適合於甲的理論,未必適用於乙。如果有一種理論,可以應用於所有人的話,那麼,大家只要照搬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去做,人人都可以成爲巴菲特第二了。事實是:研究巴菲特的書,少說也有一百幾十種,然而世界上並沒有出現第二個巴菲特。如果你研究西方最成功投資家的歷史的話,你會發現每一個人的作風都不同,投資手法各異,然而他們殊途同歸,都有卓越的成就。故成功投資人,可以借鏡,但要投資成功,還是要發展自己的一套策略。如同教育一樣,中小學是基礎教育,無所不讀,不管實用不實用都要讀。以求其博。不博則無以擴大視野,成爲井底之蛙。大學專攻一個領域,範圍縮小了,如文科生不必讀數學。但還是屬於較爲深入的普通教育,旨在求其精。不精則流於膚淺。到了碩士、博士,纔有資格說“通”,對某個科目,上下縱橫皆如意,從心所欲,不逾矩,是爲“通”。不通則滯。股票研究由博到精,由精到通,非長期浸淫,無以爲功。博、精、通,需循序漸進,不能速成。【贇注:每一個人的特質不一樣,所以可以借鏡,但要投資成功,還是要發展自己的一套策略。詳見:《絕頂聰明之人爲何也不能成爲巴菲特?vs七個特質》


融匯貫通,必須經過博和精的“融會”階段,纔會“貫通”,就是這個道理。


      
延伸閱讀:

《先別虧錢——像巴菲特那樣投資價值》

《巴菲特一生成功祕訣:反向思考/反向投資/一反再反》

《芒格的投資原則與獨特的逆向思維》

《格雷畢生之頓悟:從來沒有人能夠成功地預測股市波動

江恩在股市虧得一塌糊塗,其理論卻誤導了成千上億的投資者

《馬克斯的逆向價值投資pk預測的人太無知》

《絕頂聰明之人爲何也不能成爲巴菲特?vs七個特質》

《股市中的羊羣效應》

《股市的博傻理論與博傻行爲》

《走正道的華爲與萬科爲何能取得巨大成功?》

《陳志武:指數基金纔是最佳選擇》

《巴菲特也認爲指數基金纔是最佳選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