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研三隨筆

今天頸椎出奇的疼,白天看了看鎖與mmap相關的東西,就燥到不能平靜;但是一想到隊友都在等我的IO方案,還是忍痛繼續看這些枯燥的知識吧。從5月8日離家到今天的6月21日已經過去了44天,而這44天幾乎每一天我都是在煎熬中度過的。

開學到現在,桂林基本每天都在下雨,悶熱、潮溼、蚊蟲,單獨一項都使來自北方的我難以忍受,甚至於桂林的洪澇災害一度衝上了微博熱搜前十。言歸正傳,出於對疫情因素的考慮以及自己畢業所帶來的煩惱,決定寫這一篇博客,留給十年後的自己。從研一來到現在的學校的讀研,我的心情用文字是不能夠表達清晰的。縱觀整個學生生涯刻度尺,給我靈魂打上沉重印記卻是那句:你作爲一名研究生,作爲一個成年人,你該有自己的認識。兩年的研究生生活,讓我逐漸變得自私、現實、而又獨立。

自私毋庸置疑是一個貶義詞,不管如何洗它都不會變成一個歌頌讚美的表達式。忽然想到一句歌詞: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不安,也突然間明白未來的路不平凡,難道說這改變是必然。而我在短短兩年,由於各種現實原因也變的自私起來,這似乎成爲了我成長的必然之路。讀研的兩年,我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就在我自詡不會在遇到比某某人更扯淡的人的時候,命運總是降臨贈送我一記響亮的耳光,然後對我說:誰TM告訴你沒有的?!對,就是這麼諷刺,赤裸的,不加修飾的。一次又一次的摸爬滾打,把我從棱角分明打得八面玲瓏,如果以後我去當老師了,我必先傳授他們一套李式太極拳,以慢打快,以柔克剛,因爲這是生活必備技能,不會就只能跌跟頭,甚至會被別人按在地上錘。

明天就要開始投簡歷了,而簡歷基本沒有可以大改的地方,也實在找不到可以被修飾的地方,作爲菜狗我還是擁有菜狗本該擁有的覺悟。雖然很多知識點還沒有複習到位,但是時間已經不允許給我任何的寬容,希望一切順利吧。雖然我也有豐富的面試經驗,但是校招面試卻是第一次。提到2021校招計劃,身邊的人似乎後知後覺,似乎還沉浸在要不要,能不能,怎麼做的思維侷限中,也可能正如同門所說,他們家裏有安排。而像我們這些從大山走出去的孩子(手動狗頭),畢業後我們面對的選項實在是太少。

如果有人問我後不後悔讀研,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只是我一直感覺我的事件總線中缺少一盞明燈,也沒有人做我職業引路人,這反而令我步履維艱。早在研一的時候,沒有人告訴我什麼是大數據,什麼是人工智能,開發與研發什麼區別,專碩與學碩什麼不同。不會有人告訴你學校不是985,最好不要入機器學習的坑,大家研究生畢業大多都拿到的是傳統開發崗位,雙非學生做NLP,深度學習,數據挖掘,就業簡直就是鳳毛麟角,也不要妄想自己是幸運兒,外加新冠的影響,讓前方的道路變得模糊不清。沒有人有義務爲另一個人的人生負責,而這也是現實。

中國的研究生教育也是存在很大的問題,但是最大的問題在於信息的不對稱性。鑑於博主才疏學淺,不做過多闡述。如果老天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不會像之前愚蠢般的一一躲過。我會好好學習高數、線代等知識參加數據挖掘比賽,分類也好,迴歸也好,在不同的模式場景下體驗競賽的樂趣。我會放掉所有程序設計的訂單,去打磨技術,去讀書;我會壓縮學校的上課時間,節約更多的時間去提升我自己。我會好好規劃每一次比賽,去結交很多優秀的人,不再像原來一樣閉塞,我會把握每一次機會,早些像現在一樣殺伐決斷毫不猶豫。我不會選那門那討厭的計算機視覺課程,我要有足夠的辨識力,去分辨那些對我好的人和那些給我挖坑的人。

幸運的人啊,如果你還沒有面臨畢業,還沒有找工作的苦惱,那就大膽的嘗試吧,未來本就絢爛多彩,不要被眼前的霧霾矇蔽了雙眼。Lucky的你可以去ACM、去KCode,去HUAWEI軟挑、哪怕是藍橋杯,你可以去到各大平臺體驗程序設計帶給你的成就;去天池,去kaggle,去各大開放平臺體驗人工智能的樂趣;抑或是通過自己嚴謹的數學思維,去參加國賽,美賽,認證杯,mathorcup等數學建模,去參加電子設計,物聯網設計大賽,挑戰杯等等。每一次競爭都會成爲你生命中一顆顆閃耀的星,照亮你的人生。

最後,感謝那個在背後一直支持我的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