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模式(05) 原型模式

From Now On,Let us begin Design Patterns。

原型模式

定義

  • 用原型實例指定創建對象的種類,並通過拷貝這些原型創建新的對象。 Specify the kinds of objects to create using a prototypical instance, and create new objects by copying this prototype.

原型模式主要用於對象的複製

通用類圖:
這裏寫圖片描述

模式解說:

原型模式主要用於對象的複製,它的核心是就是類圖中的原型類Prototype。Prototype類需要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1. 實現Cloneable接口。在java語言有一個Cloneable接口,它的作用只有一個,就是在運行時通知虛擬機可以安全地在實現了此接口的類上使用clone方法。在java虛擬機中,只有實現了這個接口的類纔可以被拷貝,否則在運行時會拋出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異常。

2. 重寫Object類中的clone方法。Java中,所有類的父類都是Object類,Object類中有一個clone方法,作用是返回對象的一個拷貝,但是其作用域protected類型的,一般的類無法調用,因此,Prototype類需要將clone方法的作用域修改爲public類型。

原型模式是一種比較簡單的模式,也非常容易理解,實現一個接口,重寫一個方法即完成了原型模式。在實際應用中,原型模式很少單獨出現。經常與其他模式混用,他的原型類Prototype也常用抽象類來替代。

原型模式的優點:

  • 使用原型模式創建對象比直接new一個對象在性能上要好的多,因爲Object類的clone方法是一個本地方法,它直接操作內存中的二進制流,特別是複製大對象時,性能的差別非常明顯。

  • 使用原型模式的另一個好處是簡化對象的創建,使得創建對象就像我們在編輯文檔時的複製粘貼一樣簡單。

  • 因爲以上優點,所以在需要重複地創建相似對象時可以考慮使用原型模式。比如需要在一個循環體內創建對象,假如對象創建過程比較複雜或者循環次數很多的話,使用原型模式不但可以簡化創建過程,而且可以使系統的整體性能提高很多。

原型模式的使用場景:

在需要重複地創建相似對象時可以考慮使用原型模式。比如需要在一個循環體內創建對象,假如對象創建過程比較複雜或者循環次數很多的話,使用原型模式不但可以簡化創建過程,而且可以使系統的整體性能提高很多。

創建者模式的例子:

這裏寫圖片描述

運行結果:
這裏寫圖片描述

原型模式的注意事項:

  • 使用原型模式複製對象不會調用類的構造方法。因爲對象的複製是通過調用Object類的clone方法來完成的,它直接在內存中複製數據,因此不會調用到類的構造方法。不但構造方法中的代碼不會執行,甚至連訪問權限都對原型模式無效。還記得單例模式嗎?單例模式中,只要將構造方法的訪問權限設置爲private型,就可以實現單例。但是clone方法直接無視構造方法的權限,所以,單例模式與原型模式是衝突的,在使用時要特別注意。

  • 深拷貝與淺拷貝。Object類的clone方法只會拷貝對象中的基本的數據類型,對於數組、容器對象、引用對象等都不會拷貝,這就是淺拷貝。如果要實現深拷貝,必須將原型模式中的數組、容器對象、引用對象等另行拷貝。例如:我們把上面的代碼改一下:

    這裏寫圖片描述

運行結果:

這裏寫圖片描述

由於ArrayList不是基本類型,所以成員變量list,不會被拷貝,需要我們自己實現深拷貝,幸運的是Java提供的大部分的容器類都實現了Cloneable接口。所以實現深拷貝並不是特別困難。
深拷貝與淺拷貝問題中,會發生深拷貝的有java中的8中基本類型。他們的封裝類型例如String類型,Integer類型都是淺拷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