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Maxtor硬盤跳線

星鑽、金鑽跳線圖
  
注:星鑽三代D540X—4K 、金鑽PLUS 8和金鑽七代D740X—6L不屬於此範圍。
跳線圖如下:左邊是數據線接口,右邊是電源線接口。橫着插的跳線帽不起作用,拔掉也可以。除了主盤限制容量的跳線需兩個跳線帽,其他情況一個帽就夠了。

一般情況下:
主盤跳線:跳J50

從盤跳線:

主板無法識別大硬盤時:先設置如下跳線,然後運行MaxBlast軟件對硬盤分區格式化。
主盤跳線(限制容量):這種情況必須要兩個跳線帽,跳J50和J46。

從盤跳線(限制容量):使用MaxBlast 3軟件時,請不要用此跳線。

美鑽和金鑽PLUS 8跳線圖
跳線圖如下:左邊是數據線接口,右邊是電源線接口。橫着插的跳線帽不起作用,拔掉也可以。除了主盤限制容量的跳線需兩個跳線帽,其他情況一個帽就夠了。

一般情況下:
主盤跳線:跳J48

從盤跳線:

主板無法識別大硬盤時:先設置如下跳線,然後運行MaxBlast軟件對硬盤分區格式化。
主盤跳線(限制容量):這種情況必須要兩個跳線帽,跳J48和J44。

從盤跳線(限制容量):不推薦使用


昆騰盤體跳線圖

包括:金鑽七代D740X—6L、星鑽三代D540X—4K和其它昆騰盤體的硬盤。
跳線圖如下:左邊是數據線接口,右邊是電源線接口。橫着插的跳線帽不起作用,拔掉也可以。除了主盤限制容量的跳線需兩個跳線帽,其他情況一個帽就夠了。

一般情況下:
主盤跳線:跳DS。

從盤跳線:PK可以拔去不用

主板無法識別大硬盤時:先設置如下跳線,然後運行MaxBlast軟件對硬盤分區格式化。
主盤跳線(限制容量):這種情況必須要兩個跳線帽,跳DS和AC。

從盤跳線(限制容量):不推薦使用。

限制容量的跳線
老主板不能識別大硬盤時,可以設置“主盤限制容量”的跳線,然後運行MaxBlast 3軟件分區格式化硬盤,如果該軟件能正確識別全部容量,您的問題就解決了。也可以用升級主板BIOS或用相應的PCI控制卡來解決。
  
數據線選擇跳線(Cable Select)
同一根數據線上的兩塊硬盤都設置爲“數據線選擇跳線”時,機器可以根據硬盤在數據線上的連接位置確定主從盤。
西數的。。。
EIDE 驅動器
所有 Caviar 驅動器在 40 針 IDE 接口與電源接口之間都有一個跳線塊 (J8)。這些跳線可用於選擇對硬盤的物理檢測順序。  
  
單驅動器安裝  
  
所有 Caviar 驅動器的出廠設置都是單驅動器安裝(IDE 電纜上僅有一個設備)。如果要將 Caviar 驅動器作爲電纜上唯一的 IDE 驅動器,請將跳線置於中間存儲位置。  
  
雙驅動器安裝  
  
對於雙驅動器安裝(IDE 電纜上有 2 個設備),跳線設置需指定哪一個爲主設備(最先檢測到的設備),哪一個爲從設備(檢測到的第二個設備)。請參閱“圖 1”或“圖 2”查看各個跳線設置的圖解。  
  
如果您是雙驅動器安裝,則須指定一個驅動器爲主設備,將另一個指定爲從設備。塊 J8 上的跳線針腳必須按雙驅動器安裝來配置。如果電纜上的另一個 IDE 設備並非 Western Digital IDE 驅動器,請參閱其安裝指南以瞭解主/從配置。  
  
在 J8 跳線針腳上安裝一個跳線器:  
  
請參閱“圖 1”或“圖 2”以確定您的配置。  
小心地將跳線器放在圖中指定的針腳上。  
輕輕推動直到它與跳線塊底部平齊。  
注意:指定驅動器爲主設備或從設備通常由跳線配置決定,並非由它與其它驅動器的菊花鏈順序決定。但只有一種情況例外,如果驅動器跳線設置爲“電纜選擇”,並且系統與帶式電纜都支持電纜選擇,在這種情況下,主從設備由其在數據帶式電纜上的位置來決定。系統如何控制帶式電纜上的電纜選擇線將決定在何處連接主從設備。有關詳細信息,請參閱您的系統手冊。  
  
圖 1. (6 & 10 針驅動器)

圖 2.(9 針驅動器)
驅動器上的針腳可由字母或數字指明。

2.1 GB 以上的 EIDE 驅動器  
  
某些系統的 BIOS“無法”正確識別柱面超過 4095 的硬盤,而其它系統的 BIOS 無法正確識別柱面超過 16383 的硬盤。  
  
安裝完驅動器以後,您便會知道系統 BIOS 是否有此侷限性。初次引導系統時,您的系統可能會 a) 鎖定,或 b) 顯示較小的驅動器容量。  
  
a) 如果您的系統鎖定(幾分鐘以後沒有反應),請按以下步驟操作:  
  
關閉您的系統電源,檢查 IDE 接口和電源線,確保其連接正確。  
檢查跳線設置。  
打開系統電源。  
嘗試進入 CMOS 設置。  
如果系統仍然無反應,可能是因爲您系統的 BIOS 不支持柱面(由驅動器大小以及系統的壽命來決定)超過 4095 或 16383 的驅動器。如果是這種情況,可以採用以下解決方案:  
使用 Data Lifguard Tools EZ-Install。如果系統在您未進入 CMOS 之前鎖定,則需關閉系統電源並從系統上斷開 IDE 電纜以訪問 CMOS 設置。  
進入 CMOS 設置。有關說明,請參閱您的系統手冊。  
爲新的 Western Digital 硬盤選擇“硬盤類型”選項。請選擇一個“用戶指定”驅動器類型並輸入:1023 x 16 x 63。  
關閉系統並將 IDE 電纜重新接入系統。這些新的設置將使系統引導以安裝 Data Lifguard Tools EZ-Install 來充分利用驅動器的所有容量。  
- 或 -  
  
如果沒有“用戶指定”驅動器類型,請使用下面的選項 2 或 3。  
  
如果您有一個 6 針腳或 10 針腳的驅動器,請使用如 “圖 3”所示的備用跳線設置重新跨接驅動器並安裝 Data Lifguard Tools EZ-Install。此選項改變了報告給 BIOS 的參數。如果您稍後將該驅動器移至其它系統,則須將跳線放回標準位置。  
注意:這些備用跳線設置無法在 Windows NT、OS/2 Warp、Novell NetWare 或 UNIX 下起作用。  
  
如果您有一個 9 針腳驅動器,可以使用備用跳線設置,但會導致某些問題出現。因此,我們建議您不要在 9 針腳驅動器上使用備用跳線。  
  
- 或 -  
  
升級您的 BIOS。一個適當升級的 BIOS 將支持該驅動器。請聯繫您的系統廠商。請看通用系統與 BIOS 生產商及電話號碼列表。  
圖 3.(6 針和 10 針驅動器)

[url=http://bbs.cpcw.com/misc.php?action=viewkarma&tid=308525&pid=2783069][/url]
IBM/HITACHI硬盤跳線的設置
IBM/HITACHI硬盤跳線設置的方法都一樣,所以只要學會了操作方法,我們就能搞定所有的IBM/HITACHI硬盤。
基本上所有的硬盤跳線的位置都在一個地方—— 數據線接口與電源接口的中間。IBM/HITACHI硬盤也不例外。從圖中可以看出,IBM/HITACHI硬盤的跳線共有上下兩排9根跳線柱(左下角的那根是空位),那麼如何設置其主從盤呢?
(1)Master(主盤)
當將一個跳線帽插在“G-H”,另外一個跳線帽插在“A-B”上時,此時硬盤便成了“Master”,這也是硬盤出廠時的默認設置。
(2)Slave(從盤)
當將一個跳線帽插在“A-B”上,另外一個插在“C-D”(也就是最右邊的兩列跳線柱)上時,硬盤便成了“Slave”。
(3)Cable select(電纜選擇)
如今我們使用的硬盤一般都支持A-TA66/100,而用來連接這類硬盤的數據線也由原來的40芯變成了80芯,其實這80芯的數據線僅僅增強了抗干擾能力,它還有另外一個功能 ―― 當硬盤的跳線設置成“Cable select”時,硬盤的主從關係將由其連接到數據線上的位置而決定。在學習硬盤時我們已經知道,此類數據線用來連接主板的那端叫作“System”,中間的那端叫“Drive1”,另外一端則叫“Drive0”。
當硬盤的跳線設置成“Cable select”後,它掛在“Drive1上則是“Slave”(從盤)。由於“Cable select”是根據安裝位置來確定主從的,所以硬盤不管掛在哪個部位都不需要更改其跳線,非常方便。不過享受“Cable select”所帶來的方便時要注意:所有的IDE設備都得設置成“Cable select”,另外當硬盤與光驅掛在同一根數據線上時,“Cable select”可能會失效 ―― 光驅不支持“Cable select”!另外“Cable select”還需要數據線的支持,如果使用的是劣質數據線,往往也會出現錯誤,所以初學者來說,還是老老實實將硬盤設置成“Master”或“Slave”吧。
至於IBM硬盤的“Cable select”設置則非常簡單。當將一個跳線帽插在“A-B”上,另外一個插在“E-F”上時,硬盤便成了“Cable select”。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