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 一個怎樣的世界?

一個怎樣的世界?
  
  從某個角度說,我們每個人所感知到的這個世界,只是媒體生產的一個產品。大部分人的所見所聞逃脫不了報紙電視傳達給我們的那些內容。但是互聯網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平衡。在網絡時代,只要你願意你可以通過google到達你在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信息死角。
  那些我們熟知的傳媒大亨們不會就這樣坐以待斃的。他們會行動起來,聯合盟友,重新建立一種平衡。那麼,他們會給我們又生產出一個怎樣的世界呢?
  全球最大的傳媒集團——美國維亞康姆公司在2006年4月24日宣佈,將斥資1.2億美元收購網絡遊戲開發商Xfire。而時代華納去年已經宣佈向手機遊戲公司Glu Mobile注入鉅額資金。一些觀察家就此指出,全球傳媒巨頭已開始對遊戲公司發起攻勢,要麼直接收購要麼加強合作,他們希望從中挖到新的“金礦”。
  分析師阿蘭·古爾德指出,遊戲玩家往往是最受青睞的廣告受衆羣,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向傳統媒體投放廣告的企業,都希望得到這些玩家的關注。此外,傳媒公司的經營狀況日漸艱難,而遊戲市場卻展現出廣闊前景,因此傳媒公司希望通過“聯姻”方式延續“香火”。
  重金收購只是傳媒巨頭在遊戲領域“淘金”的方式之一。古爾德認爲,授權遊戲公司使用自己的相關專利產品,是傳媒巨頭從遊戲公司身上賺取利潤的一種更爲聰明的方法。去年,迪斯尼與電子藝界遊戲公司簽署了一份長達15年的協議,允許後者在開發運動遊戲時使用迪斯尼體育電視頻道ESPN的品牌。另外,傳媒巨頭也紛紛與遊戲公司合作開發基於熱門電視節目和熱門電影的遊戲。在福克斯推出的反恐電視劇《24》熱播後,I-play順勢推出手機版遊戲並獲得了巨大成功。
  很顯然,傳媒正走在和網絡、通信融合的道路上。網絡、通信、傳媒融合組成新媒體產業鏈條。在融合後的新媒體平臺上,給用戶提供大量的增值服務,包括在線遊戲、彩鈴下載、視頻點播、網絡聊天……
  
  
  ——新媒體引爆了什麼?
  
  一切奇蹟皆有可能。
  如果一個著名歌手的單張CD熱賣100萬張,那他所在的公司一定會給他開慶功宴。現在的網絡音樂下載則很輕易的就突破了這個數據,如同一首《老鼠愛大米》傳唱大街小巷一般,下載量在500萬次的單曲目前不再少數,這一數據可以輕易超過音像店裏賣出去的任何暢銷CD。
  手機網遊,也是電信移動數據增值業務中通信娛樂趨勢的一項重要增值業務。根據統計, 2005年國內手機網遊產業進入成長、發展期,整個手機網遊市場規模接近6億元人民幣。有專家認爲,手機網遊產業一旦啓動,其能量將不亞於目前的電腦網絡遊戲,其增長速度也將是無比迅速的。根據國外研究機構Informa分析,手機網遊是全球遊戲市場中增長最快的部分,其產值將從2002年的2.43億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38億美元。
  新浪、搜狐、網易、TOM等在線門戶網站,已或深或淺地涉足網絡遊戲乃至WAP遊戲、JAVA、BREW遊戲,爲日漸飽和的短信業務做補充。新近崛起的手機網遊開發商,更把手機網遊作爲惟一訴求,其中的佼佼者有靈通網、空中網、派歐公司、數字魚、清華深訊、麻煩網、北京羣勝網(我玩網)、掌上通、岩漿數碼、掌星科技等等。
  對於新近崛起的手機網遊開發公司來說,新媒體提出的融合與創新模式給他們帶來了機會,對那些門戶網站和老牌網遊公司來說,向新媒體融合和轉型已經刻不容緩。
  這只是新媒體行業的一個小縮影。它的出現不但顛覆了傳統媒體的商業運行模式並最大限度擴展了一個產品的市場消費需求。
  中國的互聯網已經成爲一個世界金融界交流的中心,併成爲了媒體關注的中心。從統計數據上看,2005年中國上網人數達到1.03億,已經居世界第二位,並且網民數量還保持增長勢頭。而中國的手機用戶目前是互聯網用戶的3.6倍,是美國、日本、德國加起來的總和。
  隨着我國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和應用的快速發展,以互聯網、數字娛樂和移動通訊爲標誌的各種新媒體正在全國乃至全球範圍快速普及。具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網絡用戶2006年預計可達1.2億,其中寬帶用戶可達6600萬。如果作一個初步的推算:假設1.2億用戶中只有一半人數在線,這也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如果寬帶用戶的進一步快速增加的話,那對於流媒體、數字娛樂,乃至基於3G技術與互聯網融合的應用,所帶來的市場機會不可小覷。
  自2004年以來,中國新媒體市場的收入快速增加,2005年互聯網相關收入達到160億,國外互聯網公司紛紛以投資、參股、併購等方式進入中國新媒體市場,同時投資、併購、創業、技術、模式、人才、資源都圍繞着新媒體產業,中國互聯網的第二次浪潮已經洶湧到來,尤其是2005年,風險投資基金投資新媒體相關項目公司數量正在快速的增加。尤其讓人關注的是軟銀在繼盛大網絡成功退出後,仍然在大手筆的投資新媒體相關公司,目前已經公佈的2006年投資項目達到6個以上,投資金額在1.3億美元。
  未來的數年內,我們相信會有更好的中國新媒體行業的相關公司登陸海外市場,股價會更高,更加得到投資者的認可。但是,我們現在面對的是如何解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融合?是否有更好的盈利模式出現?
  
  
  ——商業模式的創新
  
  “我當時最看好盛大這家公司,以至於最後決定給盛大投資的一個關鍵環節就是他們有一個創新的商業模式,比如,有一個國內企業最好的客戶服務中心。”軟銀VC合夥人周志雄對自己當時的選擇作了這樣的解釋。
  周志雄的看法其實很簡單,一個可以預計的市場,一個創新的商業模式,一個有着極高控制力和執行力的團隊。軟銀投資盛大的成功案例,可以讓更多的進入者看到如何尋找機會。
  在盛大創造出遊戲按時長收費的模式並自己顛覆了這個模式之後,後來者也沒有停止對新媒體其他商業模式的探索,網易模式是以產品爲中心,他們關注的就是如何開發出好的遊戲,注重市場的佔有力。他們面臨的問題就是產品都是有周期性,要不斷更新它的產品。還有就是以平臺爲中心,包括攜程關注的旅遊業,是最有效的併購與客戶服務的平臺,目前中國旅遊業差不多成了中國GDP排名第二位貢獻的行業。只要旅遊業繼續成長,攜程就會有繼續發展的空間。所以,攜程面臨的是一個行業的問題。第三,以社區爲中心,也就是像騰訊這樣的模式,騰訊有中國最大的社區,而且是滾雪球的效應,客戶之間會吸引新的客戶參加。只要中國的經濟還在成長,中國的互聯網還在發展,中國的互聯網在總的人口當中,從現在的8%增長到將來的30%、50%,騰訊的社區模式就繼續會有發展的空間。最後一種是阿里巴巴以產業爲中心的模式,阿里巴巴的B2B、C2C,最近推出的搜索及付費方式覆蓋了全國。
  關於web2.0,國內外的網絡研究者給出了許多的定義,《中國Web2.0發展現狀與趨勢調查報告》給出的定義是:“互聯網2.0(web2.0)是互聯網的一次理念和思想體系的升級換代,由原來的自上而下的由少數資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導的互聯網體系轉變爲自下而上的由廣大用戶集體智慧和力量主導的互聯網體系”。互聯網實驗室的定義是:“web2.0 不單純是技術或者解決方案,web2.0 是一套可執行的理念體系,實踐着網絡社會化和個性化的理想,使個人成爲真正意義的主體,實現互聯網生產方式的變革從而解放生產力。”
  web2.0需要什麼技術和產品?答案其實已經給出了。web2.0的產品和服務,就是要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體驗。體驗不僅僅是單純的服務,而是要讓消費者有所感受、留下印象,逐漸喜歡上這個服務,粘上它。
  現在運作Web2.0相關項目公司的產品歸納起來都有兩個獨特點:內容跟社區。Web2.0的內容跟傳統的內容不一樣,是用戶提供的。用戶提供的內容是個人的,而且是C to C,新浪博客跟新浪新聞所提供的內容是有不一樣價值的。另外,社區的成長非常重要,推動的速度會非常快,比門戶網站移植性方式推動得還要快。
  博客,同樣經過了多年的推廣,在WEB2.0到來後也迅速升溫,包括搜狐、新浪、雅虎、和訊、博客網、Blogbus、Donews、中國博客網等衆多門戶、專業網站都提供各具特色的博客服務系統,目前已有超過1000萬的個人博客,由此誕生了聚集了不少人氣的個人博客網站,也引出了新的網絡營銷方式——博客營銷。
  博客營銷作爲新的網絡營銷方式,所依託的依然是瀏覽量和人氣指數。而博客營銷不同的是,因爲博客是用戶自身主動的行爲,博客羣體在討論一個話題時會吸引來其他博客的參與,信息會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另一方面,這種討論又比較容易形成更加強大的影響力,使傳播效果得到極大的提升。目前,新浪上最火的著名電影演員兼導演徐靜蕾的博客,瀏覽量突破了千萬,而且每天都有幾十萬人堅持訪問徐靜蕾的博客。據傳已經有企業聯繫徐靜蕾,想在她的博客上進行廣告運作。而之前,和迅網則已經開先河在著名IT人士洪波的個人博客上投放了廣告。博客的這種發展狀況顯示,大衆化、平民化和極高的人氣給博客帶來的營銷商機已經顯露,博客走出了商業化的第一步。
  博客是Web2.0下誕生的新媒體的代表,而以他們爲代表的新媒體營銷已經走出了商業化的步伐,他們所獨具的營銷模式,已經顯露出來無限的商機。只是模式的不成熟讓其尚無法實現更快的飛躍。而在新媒體的不斷挖掘和完善下,新媒體營銷模式一旦成熟,必然能夠在互聯網商業大潮中形成和構建屬於自己的一片商業和營銷空間。
  而對於已經進入手機視頻流媒體業務的先行者來說,傳統內容的直接移植在產業初期仍然佔據重要的地位。但是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的新平臺至少要爲傳統內容公司帶來一種新的收費渠道和盈利模式。從一個傳統音樂行業、到數字音樂、彩鈴甚至IPTV,這一系列的渠道營銷後,傳統的唱片公司已經成爲一個龐大的內容製作和輸出商,他所獲得的利潤絕對不是簡單的CD所能比較的。一個單曲CD賣30萬張不錯了,但是這個單曲如果做成彩鈴,就可以下載500萬次,營業額也會翻番。
  如此看來,始於2005年的新媒體行業熱潮,與此前的網絡熱完全是不同的,,風險投資基金更注重於時效和投資的回報,商業模式的創新已經成爲,風險投資基金是否投資的關鍵環節。目前新媒體的商業模式,從美國到中國都不是特別的清晰,雖然說已經從免費逐步過渡到收費。
  在新媒體熱潮中,我們看到了市場機會,和蜂擁而至的熱錢,但是,無論是創業者還是VC都是在創新的商業模式的基礎上討價還價,這一切都基於真實的市場,真實的盈利。有理由相信,盛大公司經營九個月賺了兩個億的“神話”和百度創造的127美元的股價不會是中國新媒體公司的永久記錄,未來市值上百億美元的企業同樣值得我們期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