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誕生地霞雲嶺的遐思——房山印象之二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誕生地霞雲嶺的遐思

——房山印象之二[1]

作者:易宏


著名紅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衆所周知,耳熟能詳。這首歌初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由曹火星(1924.10—1999.4.16)於1943年10月在北京房山區(當時爲房山縣)大石河(也稱聖水)源頭霞雲嶺鄉堂上村中堂廟作詞(參見後附圖片),並借用當地流行的《霸王鞭》民歌形式配曲。

原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在傳唱流行六七年之後,被加一“新”字,改成今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歌詞亦作相應修改。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說,顯然有問題,那麼,是何時由何人發現問題加一“新”字改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呢?說法很多,其中最流行的莫過於毛澤東改字說: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的一天,毛澤東在中南海聽到女兒李訥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就指出這個說法不準確,有問題。因爲中國已經有好幾千年的歷史了,是先有中國,後來纔有共產黨。所以,應該在“中國”前面加一個“新”字,即“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樣才符合歷史事實。2001年6月初,李訥接受採訪時對這一說法予以了肯定,表示“確有此事”。(參見中新網曹火星:十九歲寫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

雖然還有1949年初的中宣部幹部指出問題後由曹火星自改說、章乃器指出問題並提議改字說等等(參見人民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誕生記》等),但總之都是在原詞傳唱六七年之後的事了。而且,即便存在1949年初修改版,但這一版本如果不經過權力部門推行取代舊版,舊版依然存在並於1950年由李訥傳唱到中南海被毛澤東聽見,是完全可能的。多說並存且皆有史實依據也是可能的,甚至可能這正是由毛澤東指出原詞問題並提出加“新”修改意見後才由新版全面取代舊版的有力證明。(1999年版電視劇《開國領袖毛澤東》則以毛澤東和周恩來在西柏坡散步時聽兒童們唱後加“新”改詞的方式表現於每集開頭)

這首歌,同許多人一樣,我早就知道。關於它被改字的故事,我也早就聽說。它的誕生地在房山堂上村,我也知道好幾年了,而且多次去過那裏。儘管如此,對有關話題,長期以來我也僅限於知道,沒有自己的思考,更沒有就此寫幾句的念頭。但是,2017年8月陪康樂、彭漣等學友再次到堂上村的時候,突然感覺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說的出現和被加“新”改字故事的背後,可能蘊涵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意識和深刻社會問題。

原詞“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和加“新”後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雖然僅僅一字之差,但決非小問題。不過,作者曹火星在創作當時才年僅19歲,出現這樣的差錯是可以理解的。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之說,僅就文辭來說,其歷史邏輯問題是顯而易見的。雖然充滿激情但卻存在明顯問題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這首歌,能夠被廣泛傳唱六七年之久,不能不說是吾族人問題意識弱的一個典型案例。近年出現的油畫《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時·南京》等作品中涉嫌辱華的禮儀等問題不被重視,大概也是此類民族意識的延續表現。(參見拙文《油畫〈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時·南京〉及相關去中亂禮辱華嫌疑再談》、《南京日軍蠟像不遵常禮,降書撂桌讓何應欽自取——網觀侵華日軍投降簽字儀式舊址“復原”蠟像》、《對日受降:中央軍校大禮堂vs密蘇里號戰列艦》等)

毛澤東發現問題並加“新”改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說,如果屬實,那生動地說明着,他不僅具備基本歷史邏輯常識,而且有着極其敏感的見微知著的問題意識,和知行合一的民族使命感與社會擔當。同時也說明,缺少問題意識的,恐怕不僅限於普通大衆,大概還有許許多多知識分子和中高級官員也不例外,當然其中有些是可能意識到問題但缺乏責任感和團隊意識以及行動力的不作爲者,甚至可能還有看笑話者。如此,近乎“衆人昏昏,毛獨昭昭;衆人悶悶,毛獨察察”,不論是史實還是傳說,都反映着族人意識,是不可忽視的。(再結合新中國國旗方案的徵集、遴選和五星紅旗勝出的經過來看,可能會有更深刻、更豐富的解讀。參見拙文《從龍屈一隅到“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中國國旗的文化略說》)

如果毛澤東改字說只是傳說,則可能是吾族人慣於把許多成就歸功於聖人的傳統之延續。

不過,又有曹火星的創作靈感來自他讀到題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的延安《解放日報》社論說(參見中國文明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誕生始末:山鄉里飛出不朽的歌》)。據此,如果該社論確實存在,不論曹先生是否讀過,則可能都表明,忽視基本歷史邏輯常識的忘祖自大心態當時已普遍存在。單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作爲歌曲能夠被廣泛傳唱六七年之久的事實,也是可以做這方面推定的。不可不察也!

說到改字,這首歌傳唱後,歌詞被改過的至少還有“他堅持了抗戰八年多”一句。其中“八年多”處在1943年創作最初是“六年多”(參見後附圖片),經歷1944年版的“七年多”,1945年8月抗爭勝利後穩定爲“八年多”至今,是符合歷史邏輯的變化。但是,現在,抗日戰爭時間起算點,已由過去的1937年的“七·七事變”,改爲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八年抗戰”說,已被“十四年抗戰”說取代。那麼,這句歌詞是否還會被改作“他堅持了抗戰十四年”?也可關注。

我雖然不是共產黨員,但我認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歷史邏輯是成立的,沒有毛澤東就沒有新中國的歷史邏輯也是成立的。

謹以此文獻給新中國六十八週年華誕!

祝願偉大的祖國不斷自新長存萬萬年!

2017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初稿發於作者博客(易爾)

2017年10月2日修訂並改題

2020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99週年紀念日再校改題發於作者簡書(辰陽子)


附圖

霞雲嶺鄉東口紅歌廣場


堂上村東口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紀念館和館前紅歌廣場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創作地堂上村中堂廟

堂上村後大石河(亦稱琉璃河、聖水、聖聚等)源頭附近

堂上村北天光山色

註釋

[1] 本文雖然並非專講房山事,但之所以將本文也納入作者自今年春節開始的房山印象系列,是由於本文之起念和撰寫皆在房山,本文話題中心《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歌的歌詞也被創作於房山,其曲調更是早就流傳於房山,是合乎地域邏輯的。
  又,北京房山區霞雲嶺鄉因誕生《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被譽爲紅歌唱響的地方,是紅歌發源地之一。前文言:“房山,承載着多重的本源或本元意義。”(參見《山連平原房山區 天造地設似太極——房山印象之一》)是真實不虛的!
  另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誕生地堂上村也是房山母親河大石河(亦稱琉璃河、聖水、聖聚等)的發源地。
文中照片爲多次不同時間拍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